图书介绍
庄子笺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庄子笺记](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242210.jpg)
- 成善楷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596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3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道家;庄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庄子笺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篇七(一七七则)1
逍遥游第一(十则)1
一、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1
二、而后乃今培风……而后乃今将图南2
三、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
四、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3
五、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4
六、是其言也,犹时女也5
七、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7
八、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10
九、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10
十、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11
齐物论第二(四八则)13
十一、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13
十二、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刀刀乎14
十三、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14
十四、“大知闲闲”至“其所由以生乎”一节15
十五、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17
十六、与接为构,日以心斗18
十七、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18
十八、“其杀若秋冬”八句19
十九、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20
二○、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21
二一、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22
二二、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23
二三、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23
二四、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24
二五、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25
二六、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25
二七、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26
二八、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27
二九、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28
三○、其形化,其心与之然29
三一、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30
三二、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31
三三、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32
三四、因是因非,因非因是35
三五、“可乎可,不可乎不可”十二句35
三六、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38
三七、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40
三八、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40
三九、“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七句41
四○、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43
四一、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45
四二、类与不类,相与为类45
四三、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46
四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47
四五、大勇不忮48
四六、五者圆而几向方矣48
四七、猿猵狙以为雌50
四八、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51
四九、不喜求51
五○、不缘道52
五一、是黄帝之所听荧也53
五二、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隶相尊54
五三、参万岁而一成纯54
五四、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耶55
五五、其名为吊诡57
五六、“化声之相待”五句58
五七、振于无竟59
五八、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60
养生主第三(五则)60
五九、“天也,非人也”六句60
六○、神虽王,不善也64
六一、“老聃死,秦失吊之”八句64
六二、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66
六三、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67
人间世第四(五二则)68
六四、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68
六五、民其无如矣71
六六、愿以所闻思其则71
六七、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72
六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73
六九、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75
七○、而色将平之76
七一、容将形之,心且成之77
七二、夫以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78
七三、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78
七四、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79
七五、外合而内不訾80
七六、成而上比81
七七、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82
七八、其言虽教,谪之实也82
七九、大多政,法而不谍83
八○、虽固,亦无罪85
八一、易之者,皞天不宜86
八二、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86
八三、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86
八四、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87
八五、无门无毒88
八六、绝迹易,无行地难90
八七、禹舜之所纽也90
八八、伏戏、几蘧之所行终91
八九、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91
九○、凡事若大若小,寡不道以欢成92
九一、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欲清之人92
九二、丘请复以所闻93
九三、远则必忠之以言93
九四、凡溢之类妄94
九五、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94
九六、何作为报也95
九七、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95
九八、“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四句97
九九、达之,入于无疵97
一○○、是其才之美者也98
一○一、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98
一○二、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100
一○三、以为门户则液?101
一○四、实熟则剥,剥则辱102
一○五、小枝泄102
一○六、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103
一○七、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104
一○八、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105
一○九、而以义誉之,不亦远乎105
一一○、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106
一一一、以至于此其大也107
一一二、嗟乎神人,以此不才107
一一三、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108
一一四、“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四句108
一一五、两髀为胁109
一一六、挫针治繲110
一一七、鼓策播精111
德充符第五(二六则)113
一一八、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113
一一九、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113
一二○、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114
一二一、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115
一二二、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115
一二三、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117
一二四、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118
一二五、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119
一二六、将成名而自要者120
一二七、象耳目120
一二八、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121
一二九、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121
一三○、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123
一三一、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123
一三二、子无乃称125
一三三、而况全德之人乎125
一三四、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126
一三五、十数而未止也126
一三六、寡人丑乎126
一三七、不得类焉尔127
一三八、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履,无为爱之127
一三九、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128
一四○、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129
一四一、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130
一四二、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131
一四三、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132
大宗师第六(三三则)132
一四四、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132
一四五、忘而复之133
一四六、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134
一四七、利害不通,非君子也139
一四八、行名失己,非士也139
一四九、亡身不真,非役人也140
一五○、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141
一五一、与乎其觚而不坚也143
一五二、邴邴乎其似喜乎144
一五三、崔乎其不得已乎145
一五四、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145
一五五、厉乎其似世乎147
一五六、连乎其似好闭也148
一五七、以德为循149
一五八、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150
一五九、不如两忘而化其道150
一六○、“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也”一节150
一六一、“俄而子舆有病”一节151
一六二、成然寐153
一六三、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154
一六四、相忘以生154
一六五、修行无有154
一六六、彼又恶能愦愦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155
一六七、吾与汝共之156
一六八、“孟孙才,其母死”一节157
一六九、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157
一七○、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159
一七一、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159
一七二、有旦宅而无情死160
一七三、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吾之乎161
一七四、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164
一七五、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166
一七六、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166
应帝王第七(三则)167
一七七、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167
一七八、其知情信169
一七九、汝又何帛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169
外篇十五(一八六则)171
骈拇第八(二则)171
一八○、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171
一八一、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172
马蹄第九(三则)173
一八二、翘足而陆173
一八三、编之以皂栈174
一八四、而马知介倪、闉扼、騺曼、诡衔、窃辔174
胠箧第十(五则)176
一八五、苌弘胣176
一八六、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177
一八七、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178
一八八、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179
一八九、惴耎之虫180
在宥第十一(二四则)181
一九○、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181
一九一、“人大喜邪?毗于阳”八句182
一九二、“说礼邪?是相于技也”八句183
一九三、岂直过也而去之邪185
一九四、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186
一九五、上下囚杀187
一九六、“淖约柔乎刚强”九句188
一九七、淖约柔乎刚强189
一九八、廉刿雕琢189
一九九、此不胜天下也夫190
二○○、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191
二○一、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192
二○二、当我,缗乎!远我,昏乎193
二○三、游者鞅掌,以观无妄193
二○四、朕也不得已于民,今则民之放也194
二○五、祸及止虫196
二○六、意,毒哉!仙仙乎归矣198
二○七、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200
二○八、伦与物忘200
二○九、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201
二一○、而欲为人之国者,此揽乎三王之利而不见其患者也202
二一一、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202
二一二、挈汝适,复之扰扰以游无端203
二一三、不明于道者,悲夫204
天地第十二(二九则)205
二一四、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205
二一五、无为言之之谓德207
二一六、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207
二一七、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208
二一八、其心之出,有物采之209
二一九、而又乃以人受天209
二二○、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211
二二一、有族有祖211
二二二、泰初有无,无有无名213
二二三、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213
二二四、物得以生谓之德213
二二五、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闲谓之命214
二二六、留动而生物214
二二七、物成生理谓之形214
二二八、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215
二二九、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216
二三○、若县?216
二三一、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218
二三二、有治在人219
二三三、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台,多物将往,投迹者众221
二三四、岂兄尧舜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222
二三五、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224
二三六、官施而不失其宜225
二三七、有虞氏之药疡也,秃而施髢,病而求医。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226
二三八、事而无传227
二三九、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227
二四○、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229
二四一、不推。谁其比忧233
二四二、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234
天道第十三(一三则)234
二四三、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234
二四四、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235
二四五、赏罚已明,而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236
二四六、胶胶扰扰乎237
二四七、老聃中其说238
二四八、又将奚为矣238
二四九、树木固有立矣239
二五○、今吾心正却矣239
二五一、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241
二五二、发也机242
二五三、知巧而睹于泰242
二五四、凡以为不信243
二五五、?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244
天运第十四(二一则)246
二五六、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246
二五七、有上彷徨247
二五八、征之以天247
二五九、荡荡默默,乃不自得248
二六○、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249
二六一、其名高明250
二六二、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251
二六三、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人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252
二六四、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253
二六五、外无正而不行253
二六六、觏而多责255
二六七、是天之戮民也256
二六八、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256
二六九、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259
二七○、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259
二七一、不至乎孩而始谁260
二七二、人有心而兵有顺261
二七三、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262
二七四、作始有伦,而今乎妇,女何言哉263
二七五、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265
二七六、类自为雌雄265
刻意第十五(一则)266
二七七、“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十句266
缮性第十六(五则)267
二七八、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267
二七九、“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四句269
二八○、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270
二八一、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271
二八二、则深根宁极而待272
秋水第十七(一二则)272
二八三、不可为量数272
二八四、人卒九州273
二八五、五帝之所连274
二八六、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274
二八七、不贱贪污275
二八八、细大之不可为倪276
二八九、何贵何贱,是谓反衍277
二九○、年不可举278
二九一、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279
二九二、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280
二九三、而跨跱埳井之乐280
二九四、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281
至乐第十八(一○则)282
二九五、奚为奚据282
二九六、所下者,贫贱夭恶也283
二九七、其为形也亦外矣283
二九八、烈士为天下见善矣284
二九九、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誙誙然如将不得已284
三○○、至乐、活身,唯无为几存285
三○一、子之谈者似辩士286
三○二、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286
三○三、义设于适287
三○四、是之谓条达而福持287
达生第十九(一二则)288
三○五、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288
三○六、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288
三○七、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289
三○八、民几乎以其真290
三○九、吾处身也,若厥株枸290
三一○、高门县薄,无不走也291
三一一、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292
三一二、鸡已乎292
三一三、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293
三一四、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293
三一五、有孙休者……彼又恶能无惊乎哉294
三一六、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295
山木第二十(一四则)296
三一七、而无肯专为296
三一八、浮游乎万物之祖296
三一九、其唯道德之乡乎297
三二○、无须臾离居297
三二一、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298
三二二、一之闲,无敢设也302
三二三、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302
三二四、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303
三二五、不求文以待形303
三二六、而歌?氏之风304
三二七、运物之泄也304
三二八、社稷存焉尔305
三二九、螳螂执翳而搏之307
三三○、三月不庭308
田子方第二十一(九则)309
三三一、进退一成规,以成矩;从容一若,一若虎309
三三二、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310
三三三、此殆著乎吾所以著也310
三三四、孔子便而待之311
三三五、缓佩玦者,事至而断311
三三六、众史皆至,受揖而立313
三三七、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314
三三八、则列士坏植散群315
三三九、适矢复沓,方矢复寓316
知北游第二十二(二六则)319
三四○、生也死之徒319
三四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319
三四二、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320
三四三、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321
三四四、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322
三四五、真其实知322
三四六、有伦生于无形323
三四七、圣人之所保也323
三四八、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324
三四九、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325
三五○、直且为人326
三五一、人伦虽难,所以相齿326
三五二、正获之问于监市履?也。每下愈况327
三五三、汝唯莫必,无逃乎物330
三五四、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331
三五五、寥已吾志332
三五六、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332
三五七、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333
三五八、已矣夫子!无所发予之狂言而死矣夫334
三五九、于人之论者,谓之冥冥334
三六○、知形形之不形乎336
三六一、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336
三六二、物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犹其有物也337
三六三、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337
三六四、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338
三六五、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也,而况今之人乎339
杂篇十一(二○二则)341
庚桑楚第二十三(三五则)341
三六六、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341
三六七、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341
三六八、子胡不相与尸而视之,社而稷之乎343
三六九、夫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为之制343
三七○、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344
三七一、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345
三七二、民之于利甚勤,子有杀父,臣有杀君346
三七三、形之与形亦辟矣,而物或间之邪,欲相求而不能相得346
三七四、越鸡不能伏鹄卵,鲁鸡固能矣348
三七五、汝自洒濯,熟哉郁郁乎!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348
三七六、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韄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349
三七七、里人有病,里人问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犹未病也351
三七八、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352
三七九、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353
三八○、备物以将形354
三八一、藏不虞以生心355
三八二、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355
三八三、汪入而不舍,每更为失356
三八四、券内者,行乎无名;券外者,志乎期费357
三八五、人见其跂,犹之魁然359
三八六、与物穷者,物入焉360
三八七、所恶乎分者,其分也以备;所以恶乎备者,其有以备361
三八八、故出而不反见其鬼362
三八九、“出无本”九句363
三九○、有,不能以有为有365
三九一、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著封也365
三九二、有生黬也,披然曰:“移是!”367
三九三、为是,举移是368
三九四、“请尝言移是”八句369
三九五、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兄则以妪;大亲则已矣372
三九六、道者,德之钦也372
三九七、唯虫能虫,唯虫能天374
三九八、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374
三九九、介者拸画,外非誉也375
四○ ○、复謵不馈而忘人377
徐无鬼第二十四(四○则)379
四○一、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379
四○二、下之质执饱而止379
四○三、若恤若失380
四○四、不知其所380
四○五、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380
四○六、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381
四○七、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383
四○八、凡成美,恶器也384
四○九、形固造形384
四一○、成固有伐,变固外战385
四一一、无徒骥于锱坛之宫385
四一二、无藏逆于得386
四一三、君若勿已矣387
四一四、夫民死已久矣,君将恶用夫偃兵哉388
四一五、招世之士兴朝388
四一六、法律之士广治389
四一七、仁义之士贵际390
四一八、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390
四一九、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391
四二○、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392
四二一、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393
四二二、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395
四二三、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395
四二四、其求钘钟也以束缚397
四二五、上且钩乎君399
四二六、敏给搏捷矢399
四二七、狙执死400
四二八、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401
四二九、夫子,物之尤也401
四三○、故德总乎道之所一。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402
四三一、循古而不摩403
四三二、而梱祥邪404
四三三、若勿怪,何邪404
四三四、唯且无诚405
四三五、此以域进,此以域退405
四三六、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弃意406
四三七、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药也408
四三八、心之于殉也殆409
四三九、祸之长也兹萃409
四四○、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410
则阳第二十五(二七则)410
四四一、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故颠冥乎富贵之地410
四四二、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412
四四三、父子之宜,彼其乎归居,而一闲其所施413
四四四、忧乎知,而所行恒无几,时其有止也,若之何415
四四五、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416
四四六、况见见闻闻者也416
四四七、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417
四四八、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418
四四九、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419
四五○、“孔子之徒,舍于蚁丘之浆”一节421
四五一、而何以为存422
四五二、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422
四五三、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423
四五四、曰:莫为盗!莫为杀人!424
四五五、匿为物而愚不识425
四五六、此所谓然与然乎426
四五七、史奉御而进所,搏币而扶翼427
四五八、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428
四五九、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429
四六○、缓急相摩430
四六一、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430
四六二、此议之所止431
四六三、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431
四六四、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432
四六五、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徂433
四六六、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434
四六七、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435
外物第二十六(一七则)436
四六八、有甚忧两陷而无所逃436
四六九、慰暋沈屯438
四七○、我且南游吴越之王439
四七一、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440
四七二、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可与经于世亦远矣440
四七三、老莱子之弟子出薪441
四七四、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442
四七五、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443
四七六、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445
四七七、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446
四七八、婴儿生无石师而能言446
四七九、人尚有用乎447
四八○、鼻彻为颤448
四八一、德溢乎名448
四八二、谋稽乎誸449
四八三、柴生乎守449
四八四、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450
寓言第二十七(一七则)451
四八五、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451
四八六、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453
四八七、故曰:言无言453
四八八、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454
四八九、而其未之尝言455
四九○、鸣而当律,言而当法456
四九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458
四九二、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458
四九三、已乎,已乎!吾且不及彼乎459
四九四、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459
四九五、生有为死也461
四九六、劝公以其462
四九七、死也,有自也;而生阳也,无自也。而果然乎463
四九八、天有历数,地有人据,吾恶乎求之464
四九九、搜搜也,奚稍问也465
五○○、彼,吾所以,有待邪466
五○一、而况乎以无有待者乎467
让王第二十八(六则)467
五○二、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467
五○三、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468
五○四、颜色肿哙468
五○五、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469
五○六、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470
五○七、子路扢然执干而舞471
盗跖第二十九(一四则)472
五○八、穴室枢户472
五○九、子教子路菹此患474
五一○、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474
五一一、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476
五一二、盍不为行477
五一三、多信者显477
五一四、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足行邪,故推正不忘邪478
五一五、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480
五一六、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481
五一七、世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482
五一八、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482
五一九、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483
五二○、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484
五二一、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484
说剑第三十(一则)485
五二二、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485
渔父第三十一(六则)486
五二三、被发揄袂486
五二四、行原以上,距陆而止487
五二五、选人伦488
五二六、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488
五二七、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489
五二八、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491
列御寇第三十二(一九则)492
五二九、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492
五三○、使人轻乎贵,老而?其所患493
五三一、善哉!观乎女处己495
五三二、人将保女矣495
五三三、敦杖,蹙之于颐496
五三四、而焉用之感豫出异也497
五三五、彼所小言,尽人毒也498
五三六、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499
五三七、夫人以己为有以异于人以贱其亲,齐人之井饮者相捽也500
五三八、故曰:今之世皆缓也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况有道者乎501
五三九、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502
五四○、兼济道物,太一形虚502
五四一、顺于兵,故行有求503
五四二、从事华辞,以支为旨504
五四三、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504
五四四、彼宜女与?予颐,与误而可矣505
五四五、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507
五四六、虽以事齿之,神者不齿507
五四七、有顺懁而达508
天下第三十三(二○则)509
五四八、百官以此相齿509
五四九、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509
五五○、古之人其备乎510
五五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510
五五二、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511
五五三、为之大过,已之大循512
五五四、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513
五五五、未败墨子道,虽然515
五五六、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515
五五七、其道大觳517
五五八、九杂天下之川518
五五九、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519
五六○、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520
五六一、请欲置之以为主522
五六二、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523
五六三、“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六句524
五六四、图傲乎救世之士哉527
五六五、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也528
五六六、常反人,不见观529
五六七、施存雄而无术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