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 1949-200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 1949-2000](https://www.shukui.net/cover/9/32897640.jpg)
- 赵晓雷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906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6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 1949-200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线索1
一、1949~1978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初期发展阶段2
二、1979~1991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繁荣发展阶段4
三、1992~2000年中国现代经济理论深入发展阶段7
第一篇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11
第一章 1949~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时代特征12
一、1949~1965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12
二、1966~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特征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25
一、苏联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影响25
二、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探索26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心问题的探索28
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方本)的探索30
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南方本)的探索30
第二章 1979~1991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3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要点概述33
一、对传统理论问题的继续和延伸研究33
二、对传统理论和概念作新的表述和研究39
三、对新的经济理论问题作重点研究42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索51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扩充51
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探讨5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探讨61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批判性思考64
一、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教条主义学风的批评64
二、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党性原则的坚持66
三、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重新评价67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意义6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概况72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学科建设72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成果概览74
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研究方法讨论7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79
第一节 中共“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80
一、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研究80
二、理论界对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反响88
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91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关系92
第二节 经济学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讨论94
一、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计划经济9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100
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与社会主义理论10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的理论著作概览10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109
一、市场经济定义109
二、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选择113
三、效率与偏好的折衷:产权结构调整115
第二篇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理论问题研究123
第四章 1979~1991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理论专题研究123
第一节 关于股份制经济和承包制的研究123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股份制经济发展考察123
二、关于股份制经济的讨论综述127
三、关于承包制的讨论134
第二节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136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研究综述136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研究138
三、国有企业改革与产权制度及企业组织形式141
一、所有制理论、所有制结构及公有制实现形式讨论综述144
第三节 关于所有制改革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研究144
二、改变国有制与坚持国有制的论争149
三、公有制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152
四、关于私营经济的理论研究154
第四节 关于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156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156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158
三、社会主义经济周期研究160
第五节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162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162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宽松学派”和“产权改革派”165
第五章 所有制理论研究1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所有制改革176
一、所有制问题讨论的基本内容176
二、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研究184
三、所有制结构及混合所有制研究189
第二节 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研究194
一、关于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讨论194
二、关于私有化的不同意见198
三、私有化与产权理论204
第三节 中共“十五大”以后所有制理论研究205
一、中共“十五大”报告及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206
二、学术界对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理论的评价209
三、调整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2
第六章 按劳分配与劳动力商品理论218
第一节 按劳分配理论及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主要问题218
一、关于按劳分配的诸种观点218
二、从马克思分配理论角度理解按劳分配227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研究235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性质的讨论241
第二节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241
二、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的若干论述248
三、社会主义劳动力非商品论的若干论述2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产权关系及劳动力商品254
一、“两权分离”思路的理论悖谬254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产权依据258
三、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中劳动者的经济行为与其经济利益的关系261
第七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新制度经济学研究268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道路选择268
一、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讨论268
二、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性质研究273
三、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和缺陷分析281
第二节 产权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研究288
一、产权理论研究概述288
二、制度分析与制度变革296
三、西方产权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300
第八章 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究306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讨论307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和特征307
二、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09
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311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313
五、发展企业集团316
六、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317
第二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改革研究320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与治理结构改革观点综述320
二、委托一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322
三、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324
四、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理论分析328
五、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与思路设计332
一、股份制改革观点综述339
第三节 股份制经济理论研究339
二、股份制与所有制341
三、股份制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42
第九章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改革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358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反思及改革意见358
一、对政治经济学现状的评析358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重新思考360
三、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改革意见364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之争367
一、范式的方法论意义367
二、政治经济学的“苏联范式”批判368
三、“苏联范式批判”之批判372
四、经济学的发展与范式转换375
一、中国经济学构建之观点综述376
第三节 构建中国经济学376
二、中国经济学方法论思考383
三、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思考388
第四节 中国过渡经济学研究393
一、中国过渡经济学的基本框架393
二、中国过渡经济学的理论资源396
三、对中国过渡经济学局限性的分析398
第十章 理论经济学若干分支学科和重要论题研究409
第一节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409
一、中国学者对发展经济学的早期研究及现状409
二、中国学者对发展经济学若干问题的研究413
三、发展经济学与“东亚模式”422
四、建立新发展经济学429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432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讨论综述432
五、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诺贝尔经济学奖432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市场体系完善439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高度化441
四、“泡沫经济”理论研究443
第三节 知识经济及“新经济”理论研究447
一、知识经济学探讨447
二、知识经济特征450
三、知识价值论及分配方式的变革451
四、关于“新经济”的讨论455
第四节 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与道德伦理因素458
一、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讨论458
二、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466
三、市场经济与道德规范469
四、经济哲学研究471
第一节 工业化理论483
一、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483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483
第十一章 1949~1978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若干理论创新483
二、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488
第二节 生产力理论和人口理论492
一、生产力理论492
二、人口理论4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与价值规律496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生产497
二、社会主义经济与价值规律497
第十二章 1979~200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5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0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及基本经济特征50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5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506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506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506
二、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论争510
三、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514
四、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兼容研究519
五、关于商品经济原因的理论分析5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综合研究532
一、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532
二、经济利益与产权关系改革536
三、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540
第四篇 西方经济学理论引进、研究评述551
第十三章 1949~1978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551
第一节 西方经济理论的引进与研究综述551
一、西方经济学引进的历史概况551
二、对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认识和评价552
三、对西方庸俗经济学的认识和评价555
第二节 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说史的引进与研究557
一、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557
二、西方经济学说史的引进与研究558
三、西方经济学说原著的引进与研究560
第十四章 1979~1991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564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综述564
一、对西方经济学的评价和借鉴564
二、西方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的阶段特征568
三、西方经济学研究成果概览571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影响575
一、实证分析方法的影响575
二、结构分析方法的影响577
三、制度分析方法的影响579
一、关于经济学的学科定位581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理论的影响581
二、关于经济学的学科范畴583
三、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融合趋势分析584
第五章 1992~2000年西方经济理论引进和研究587
第一节 对西方经济学的总体评价587
一、对西方经济学的“全面接受”和“批判借鉴”之争587
二、西方经济学“市场缺陷”理论分析590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研究592
一、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592
二、实证方法论的数学工具601
三、经济学的实验方法602
四、非线性经济学研究方法606
第三节 新政治经济学研究607
一、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讨论608
二、经济增长的制度分析特点613
三、公共选择理论616
四、新经济史学620
五、理性预期理论625
六、企业组织理论631
结语: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史的研究对象、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645
附录: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论简介649
一、哈里·马科威茨、威廉·夏普和默顿·米勒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649
二、罗纳德·科斯的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650
三、加里·贝克尔的利他主义经济学651
四、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思的新经济史学653
五、约翰·纳什、约翰·海萨尼及赖因哈德·泽尔滕的非合作博弈理论654
六、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655
七、詹姆斯·米尔利斯和威廉·维克里的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657
八、罗伯特·默顿和迈伦·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660
九、阿马蒂亚·森的社会选择理论662
十、詹姆斯·J·赫克曼和丹尼尔·L·麦克法登的微观计量经济学理论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