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战伤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战伤
  • 王民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战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述1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定义及同义名称2

一、什么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同义名称4

第二节 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发疾病5

一、感染性疾病5

二、外科疾病6

三、内科疾病6

四、妇产科疾病7

五、儿科疾病7

六、恶性肿瘤7

七、物理化学病因疾病8

八、其它病因8

一、微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0

第一节 微循环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10

第二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0

二、微循环的容量15

三、微循环的血流速度16

四、微循环的血流态17

五、徽循环的压差17

六、微循环灌流量的调节18

第二节 凝血与抗凝血机理21

一、凝血机理21

二、抗凝血机理37

第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机理43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原理43

一、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44

二、组织因子大量入血45

三、血小板受损和(或)红细胞过度破坏46

四、颗粒物质等促凝物质进入血液47

五、中性粒细胞受损48

第二节 促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内在因素50

一、血浆凝血物质的增加50

二、血液淤滞51

三、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降低52

四、肝脏的清除功能受损52

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被抑制53

第三节 微血栓的形成和有关条件54

一、微血栓形成的机理及其种类54

二、形成微血栓的有关条件55

第四章 战伤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59

第一节 战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发病因59

第二节 创伤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4

一、创伤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64

二、创伤时引起血管内凝血的原因65

一、休克的现代概念和休克时微循环的改变72

第三节 休克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2

二、休克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74

三、休克时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理77

第四节 战伤感染、感染性疾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0

一、感染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80

二、感染性疾病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理81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84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84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86

第六节 创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7

一、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关系87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原理89

第五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92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与分期92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92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期96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典型临床表现及病理98

一、出血症状99

二、休克症状105

三、栓塞症状108

四、溶血症状117

第三节 战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118

一、有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发疾病存在118

二、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基本症状与体征118

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诊断122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122

一、血小板计数(BPC)减少123

二、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124

三、纤维蛋白原(I)减低124

四、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延长125

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126

五、凝血酶时间(TT)延长128

七、乙醇胶试验128

十、金黄色葡萄球菌猬集试验(SCT)129

八、乳胶微粒试验(Fi试验)129

九、鞣酸化红细胞凝血抑制免疫试验(TRCHII)129

十一、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ELT)130

十二、周围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130

十三、凝血时间及血块收缩131

十四、复钙时间试验(RT)131

十五、甲皱微循环的观察131

十六、其它实验室检查方法132

第二节 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134

一、敏感度较高的实验检查方法135

二、鉴别诊断用的实验检查方法135

三、病程的动态观察136

四、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138

五、疗效观察的指标138

第三节 战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诊断138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依据142

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42

一、有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143

二、临床症状143

三、实验室检查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血液学证据143

四、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48

五、符合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积分法的诊断标准148

六、有病理检查方面的诊断依据149

第二节 野战条件下及基层单位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要点150

第三节 弥敌性血管内凝血的鉴别诊断154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与预防158

第一节 治疗原则和治疗时应考虑的问题158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方法160

一、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160

二、抗凝治疗161

三、补充所缺乏的血浆凝血因子169

四、纤维蛋白溶解酶抑制剂的应用170

五、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的应用172

六、肾上腺皮质激素174

七、中医中药治疗及针灸疗法175

八、其它治疗177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防180

第四节 战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和预防185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效果与预后188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判断标准188

二、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后有关的因素189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死亡率190

四、战伤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预后191

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例介绍193

附录210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常规210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用抢救药品212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