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疑案演习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疑案演习 2](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243525.jpg)
- 张明楷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2454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刑事犯罪-案例-分析-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疑案演习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客观归责与不作为浅析1
2.第三者责任范围与客观归责15
3.客观归责理论的运用32
4.不作为犯罪之探讨47
5.结果回避可能性与作为可能性60
6.间接故意的理论分析77
7.故意与过失的区别91
8.抢劫过程中的偶然防卫108
9.承诺、立功和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相关问题123
10.共同正犯与对象不能犯135
11.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以及认识错误146
12.帮助犯的认定160
13.爆炸罪与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175
14.绑架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187
15.为索取担保金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性质200
16.尾随他人拾其弃包后殴打他人的行为性质209
17.连续犯罪与事后抢劫罪问题的研究224
18.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诈骗罪的认定239
19.三角诈骗与相关财产罪的辨析256
20.盗用电信资费的行为定性269
21.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区别281
22.利用时间差套取银行现金的行为性质294
23.冒领他人存款的行为性质311
24.窝藏共犯人案件的法律适用325
25.徇私枉法罪及其量刑情节的法律适用338
1.客观归责与不作为浅析1
一、案例1
二、争议问题1
三、客观归责理论初探2
四、乙行为的定性9
五、甲成立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10
六、结论13
2.第三者责任范围与客观归责15
一、基本案例15
二、争议问题15
三、理论分析16
四、结论29
3.客观归责理论的运用32
一、案例32
二、争议问题33
三、理论分析34
四、结论46
4.不作为犯罪之探讨47
一、案例47
二、争议问题47
三、观点透析48
四、结论59
5.结果回避可能性与作为可能性60
一、案例60
二、争议问题60
三、理论分析61
四、结论76
6.间接故意的理论分析77
一、案例77
二、争议问题77
三、理论分析78
四、结论90
7.故意与过失的区别91
一、案例91
二、争议问题91
三、理论分析92
四、结论107
8.抢劫过程中的偶然防卫108
一、案例108
二、争议问题108
三、陈某的行为不属于抢劫致人死亡109
四、陈某的行为属于偶然防卫113
五、结论121
9.承诺、立功和帮助伪造证据罪的相关问题123
一、案例123
二、争议问题124
三、被害人承诺相关理论与分析124
四、立功相关制度与分析129
五、帮助伪造证据罪相关理论与分析130
六、结论134
10.共同正犯与对象不能犯135
一、案例135
二、争议问题135
三、本罪的法益侵害性136
四、从共同正犯处罚的依据讨论本案所涉违法性问题138
五、盗窃未遂与对象不能犯的研究142
六、结语145
11.正犯与共犯的区别以及认识错误146
一、案例146
二、争议问题146
三、乙具有杀害丁的犯罪故意147
四、甲在本案中的地位150
五、结论158
12.帮助犯的认定160
一、案例160
二、争议问题160
三、帮助犯的认定161
四、协助组织卖淫罪的认定171
五、结论174
13.爆炸罪与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别175
一、案例175
二、争议问题176
三、泄漏天然气行为的认定176
四、取走财物行为的认定179
五、结论186
14.绑架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187
一、案例187
二、争议问题187
三、刘三、刘四的行为成立绑架罪188
四、刘某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197
五、结论199
15.为索取担保金而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性质200
一、案例200
二、争议问题201
三、学理分析201
四、结论208
16.尾随他人拾其弃包后殴打他人的行为性质209
一、案例209
二、争议问题209
三、徐某的行为是否成立抢劫罪的既遂?210
四、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夺罪的既遂?216
五、本文观点217
六、结论223
17.连续犯罪与事后抢劫罪问题的研究224
一、案例224
二、争议问题224
三、连续犯理论226
四、事后抢劫罪231
五、展开讨论237
六、结论238
18.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诈骗罪的认定239
一、案例239
二、争议问题239
三、乙的行为认定240
四、丙的行为认定255
五、结论255
19.三角诈骗与相关财产罪的辨析256
一、案例256
二、争议问题256
三、本文观点及初步论证257
四、对其他观点的反驳265
五、结论268
20.盗用电信资费的行为定性269
一、案例269
二、争议问题269
三、案件分析270
四、结论280
21.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区别281
一、案例281
二、争议问题281
三、理论分析282
四、本案结论293
22.利用时间差套取银行现金的行为性质294
一、案例294
二、争议问题295
三、第一阶段的行为评价295
四、第二阶段的行为评价297
五、综合评价:一罪还是数罪306
六、结论310
23.冒领他人存款的行为性质311
一、案例311
二、争议问题311
三、争议问题理论分析312
四、结论324
24.窝藏共犯人案件的法律适用325
一、案件325
二、争议问题326
三、张某和周某入室行凶的行为性质326
四、张某窝藏周某的行为性质329
五、结论337
25.徇私枉法罪及其量刑情节的法律适用338
一、案例338
二、争议问题339
三、理论分析339
四、结论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