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夏改革开放史研究丛书 宁夏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宁夏中共党史学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705994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城市化-建设-研究-宁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宁夏改革开放史研究丛书 宁夏城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篇3
以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为统领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3
一、发展历程3
(一)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阶段(1978~2002年)3
(二)大银川建设阶段(2002~2008年)5
(三)黄河金岸城市(沿黄城市带)建设阶段(2008~2012年)10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13
二、主要成就15
(一)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率大幅提高,城镇化体系初步形成16
(二)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16
(三)城市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凸显18
(四)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20
(五)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稳定21
(六)大力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3
三、经验启示25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积极探索具有宁夏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25
(二)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科学指引区域和城镇发展25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加快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的障碍26
(四)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27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做强做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承载服务功能28
(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8
(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9
(八)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9
四、对策建议30
(一)立足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着力打造国际化大城市30
(二)坚持“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同城化进程32
(三)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切实发展城市产业现代化34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承载服务功能35
(五)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37
(六)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创新城镇化建设体制机制38
(七)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40
(八)坚持建管并重,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41
专题篇45
宁夏小城镇建设与发展45
一、发展历程45
(一)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阶段(1982~1997年)45
(二)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阶段(1997~2002年)47
(三)小城镇建设跨越发展阶段(2002~2014年)48
二、主要成就51
(一)城镇化体系初步形成,空间布局趋于合理51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小城镇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51
(三)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52
(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52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52
三、经验启示53
(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53
(二)产业带动,以市兴镇54
(三)多元筹资,综合开发56
(四)循序渐进,稳步推进56
大银川建设与发展58
一、发展历程58
(一)大银川建设的提出(1999~2002年)58
(二)大银川建设的推进(2002~2005年)59
(三)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 (2005~2008年)64
二、主要成就66
(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快速提高66
(二)城市经济实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凸显66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日臻完善67
(四)城市形象和对外影响力显著提升68
(五)社会事业和谐发展69
(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71
三、经验启示71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71
(二)积极推进改革,开拓创新,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72
(三)坚持扩大开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72
(四)按照科学定位、突出特色的要求,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城市73
(五)积极壮大产业,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74
(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发展保障能力75
(七)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76
(八)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76
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与发展78
一、发展历程78
(一)黄河金岸建设的背景78
(二)沿黄城市带建设思路的提出和逐步成熟完善79
(三)沿黄城市带建设的全面启动与实施81
二、主要成就84
(一)沿黄城市带建设有力拉动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的新引擎84
(二)沿黄城市带建设有力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86
(三)沿黄城市带建设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86
(四)沿黄城市带建设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87
(五)沿黄城市带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城市格局,提升了沿黄城市带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战略地位87
(六)沿黄城市带建设有力带动了宁夏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和发展88
三、经验启示89
(一)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是沿黄城市带建设的思想前提89
(二)抢抓机遇、因势而动,是沿黄城市带建设的成功基础89
(三)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是沿黄城市带建设的根本动力90
(四)科学发展、绿色建设,是沿黄城市带建设的基本理念90
(五)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沿黄城市带建设的核心灵魂91
(六)统筹城乡、城乡一体,是沿黄城市带建设的主要途径91
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与发展92
一、发展历程92
二、主要成就96
(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96
(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96
(三)城乡规划进一步完善97
(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98
(五)民生工程全面实施98
(六)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强化99
(七)生态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00
(八)固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101
三、经验启示102
(一)中央和自治区的关心是宁南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102
(二)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是宁南地区加快发展的动力102
(三)实施规划引领工程是宁南地区科学发展的基础103
(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宁南地区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104
(五)保护生态和资源环境是宁南地区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104
宁夏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106
一、发展历程106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的提出及宁夏新型城镇化的全面启动106
(二)制定《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建设107
(三)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筑牢城镇化的根基108
二、经验启示114
(一)坚持高端规划、科学定位,科学确立宁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114
(二)坚持改革开放、抢抓机遇,为宁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115
(三)坚持产业支撑、夯实基础,进一步加快产城一体化进程115
(四)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深刻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116
(五)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不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融合116
三、对策建议117
(一)坚持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一张蓝图绘到底117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城镇特色118
(三)坚持产业带动,增强城镇的支撑带动能力119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基本功能119
(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121
(六)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121
(七)创新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22
地方篇125
银川市城镇化建设与发展125
一、发展历程125
(一)城镇化建设阶段(1978~2002年)125
(二)大银川建设与发展阶段(2002~2008年)131
(三)沿黄城市带(黄河金岸城市)建设阶段(2008~2012年)137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140
二、主要成就143
(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143
(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明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144
(三)城市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45
(四)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形象显著提升145
三、经验启示147
(一)抢抓机遇,跨越发展147
(二)规划引领,合理布局147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148
(四)产城互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148
(五)打造城市特色,树立城市品牌148
(六)以人为本,坚持建管并重149
四、对策建议149
(一)立足中阿经贸合作,着力打造国际化城市149
(二)建设全域银川,加速推进同城化进程150
(三)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151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承载服务能力152
(五)坚持产城融合,切实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153
(六)建设“美丽银川”,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154
(七)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创新城市管理155
石嘴山市城镇化建设与发展157
一、发展历程157
(一)城镇化建设全面发展阶段(1979~2000年)157
(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2001~2010年)159
(三)新型城镇化阶段(2011年至今)165
二、主要成就167
(一)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镇化体系初步建立167
(二)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67
(三)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168
(四)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170
(五)各项改革逐步深化,不断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171
(六)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73
(七)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173
三、经验启示174
(一)坚持规划先行,是引领城镇化建设的前提174
(二)坚持深化改革,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的动力175
(三)坚持同城化战略,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根本举措175
(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175
四、对策建议176
(一)打造“一核三点”“三轴四区”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176
(二)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竞争实力178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179
(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统筹推动城矿、城乡协调发展180
(五)创新城镇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城镇管理水平181
吴忠市城镇化建设与发展183
一、发展历程183
(一)城镇化建设起步阶段(1978~1991年)183
(二)城镇化建设发展阶段(1992~1998年)185
(三)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阶段(1998~2013年)187
二、主要成就194
(一)城镇化战略目标日渐明晰,城市规划体系不断完善194
(二)黄河金岸建设带动滨河新区崛起,同城化进程快速推进196
(三)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196
(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力支撑了城镇化进程198
(五)坚持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0
(六)转变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201
(七)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 “智慧吴忠”列入国家序列201
三、经验启示202
(一)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202
(二)坚持科学规划,才能大手笔、高起点规划城市布局202
(三)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才能缩小差距、改变落后202
(四)坚持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才能带动全局、实现突破203
(五)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才能激发活力、增强动力203
(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造福人民、共促和谐203
(七)坚持团结一心、务实苦干,才能形成合力、大有作为204
四、对策建议204
(一)实施同城化战略,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力204
(二)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205
(三)实施大交通建设战略,带动城镇化大发展205
(四)实施县城拓改提升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206
(五)实施村镇整合集聚战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206
(六)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207
(七)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增强城市发展的文化内涵207
(八)实施民生优先战略,让群众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福祉207
(九)实施改革带动战略,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活力208
(十)实施智慧吴忠战略,推动现代城市信息化建设208
固原市城镇化建设与发展210
一、发展历程210
(一)城镇化建设起步发展阶段(1978~1991年)210
(二)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阶段(1992~2001年)212
(三)城镇化建设跨越发展阶段(2002~2010年)213
(四)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2011年至今)215
二、主要成就217
(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体系初步形成217
(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18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品位逐步提升218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21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发展222
三、经验启示224
(一)坚持抢抓历史机遇,奋力推进城镇化224
(二)坚持统筹城乡规划,自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224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225
(四)坚持产城融合,正确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226
(五)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景观特色型的城镇化道路,正确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26
四、对策建议227
(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228
(二)坚持集群发展,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228
(三)坚持产城融合,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力支撑229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230
(五)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31
(六)坚持建管并重,打造和谐宜居的优美环境231
(七)坚持改革创新,切实破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32
中卫市城镇化建设与发展233
一、发展历程233
(一)城镇化建设起步阶段(1978~1982年)233
(二)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阶段(1983~1992年)234
(三)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启动阶段(1992~2002年)237
(四)城镇化跨越发展阶段(2002~2013年)239
二、主要成就243
(一)城镇体系全面形成243
(二)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升243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44
(四)产业结构特色突出247
(五)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250
(六)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51
(七)城市管理更加科学规范251
三、经验启示254
(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是城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254
(二)把握大局、抢抓机遇,是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254
(三)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254
(四)多方配合、群策群力,是城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255
(五)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255
(六)苦干实干、勤政为民,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56
四、对策建议256
(一)强化城乡规划引领257
(二)深化改革创新258
(三)强化产业支撑258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60
(五)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261
文献篇265
中央及国家部委文献265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65
国家11部委关于印发《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26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76
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28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87
宁夏地方文献331
关于加速我区城镇化进程的意见331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速我区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338
自治区党委 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343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化发展纲要352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381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392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403
后记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