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夏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宁夏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史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2928305.jpg)
-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夏中共党史学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706443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572页
- 主题词:地方工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宁夏;地方工业经济-经济发展-研究-宁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宁夏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篇3
坚持新发展理念 加快推动宁夏工业改革发展步伐3
一、改革发展历程3
(一)实行扩权让利、启动改革阶段(1979—1984年)3
(二)推行承包经营制、推动改革阶段(1985—1992年)6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脱困、拓展改革阶段(1993—2002年)8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改革阶段(2003—2012年)11
(五)全面深化改革与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阶段(2012年至今)16
二、重要成就19
(一)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
(二)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具有宁夏特色的产业体系初具规模20
(三)工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业企业动力活力不断增强22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23
(五)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4
(六)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有序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25
三、基本经验25
(一)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25
(二)立足宁夏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26
(三)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工业经济体制机制28
(四)全方位扩大开放,积极主动融入国际国内产业体系29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29
(六)坚持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30
(七)坚持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31
四、对策建议33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宁夏工业经济升级版34
(二)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工业产业布局37
(三)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39
(四)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与合作41
(五)坚持共享发展,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44
专题篇49
宁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49
一、改革发展历程49
(一)简政放权、扩权让利阶段(1978年12月—1984年10月)49
(二)推行经营承包制阶段(1984年10月—1992年10月)51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脱困阶段(1992年10月—2002年11月)53
(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阶段(2002年11月—2012年11月)56
(五)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11月至今)60
二、主要成就63
(一)国有企业规模和实力大大增强63
(二)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63
(三)国有企业全球化进展逐步加快64
(四)国有企业培育和造就了一批人才64
三、经验启示64
(一)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65
(二)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战略重组,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65
(三)创新科技,培养人才队伍,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点66
(四)依托宁夏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是国有企业在宁夏腾飞的突破口67
四、对策建议67
(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68
(二)大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69
(三)推动企业重组兼并,打造宁夏工业航空母舰69
(四)推进依法治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70
(五)塑造现代企业家,弘扬创新理念和创业精神,激发国有企业活力71
(六)以人为本,强化职工主体地位,保障职工权益71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与发展73
一、改革发展历程73
(一)宁东基地开发建设的战略优势及重要意义73
(二)宁东基地开发建设的决策期(2000年2月—2003年6月)76
(三)宁东基地开发建设的良好起步期(2003年7月—2010年12月)77
(三)宁东基地建设的全面发展期(2011年至今)82
二、重要成就86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86
(二)主导产业快速发展87
(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87
(四)对外开放成效显著87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88
(六)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89
(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90
(八)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90
三、基本经验90
(一)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主导推动,确保开发建设快速高效运行91
(二)科学规划布局,高水平开发建设,努力打造一流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92
(三)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93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建设良性发展93
(五)坚持扩大开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94
(六)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96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产城乡一体化发展96
(八)强化作风建设,努力推动目标任务落实97
四、对策建议98
(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转化效益99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100
(三)坚持发展与环保双轮驱动,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00
(四)加强对外开放,推进战略合并,促进经济技术合作交流101
(五)创新投融资体制,为宁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101
宁夏轻纺工业改革与发展103
一、改革发展历程103
(一)轻纺工业改革发展各阶段回顾103
(二)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脉络113
二、主要成就121
(一)行业快速发展,地位日益增强121
(二)促进结构调整,主业渐次突出122
(三)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综合实力123
(四)加快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123
(五)促进就业、服务“三农”作用显著124
三、经验启示124
(一)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124
(二)善抓发展机遇,及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25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125
(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126
(五)重视人才利用,壮大人才团队127
(六)布局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127
四、对策建议128
(一)调整发展方式和产业、产品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29
(二)抓龙头、带基地,推动轻纺工业集群发展129
(三)突出人才要素,集天下英才发展宁夏轻纺产业131
(四)优化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发展实力132
(五)创新体制机制,突出特色优势,铸造宁夏的世界品牌132
(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借助中阿博览会平台,从“一带一路”走向世界134
宁夏装备制造业的改革与发展136
一、改革发展历程136
(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978—1984年)136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阶段(1985—1992年)138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阶段(1993—2001年)140
(四)深化改革与推进新型工业化阶段(2002—2011年)144
(五)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阶段(2012至今)147
二、主要成就149
(一)整体行业长足发展,规模效益不断增长149
(二)重点企业改革改制成效显著,形成一批行业“旗舰”150
(三)主导产品科技含量高,行业占有率国内领先151
(四)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53
(五)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突出153
三、经验启示155
(一)中央政策倾斜和扶持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础155
(二)加快改革步伐是装备制造业增强活力的关键156
(三)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保证156
(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吸引聚集人才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157
(五)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158
四、对策建议158
(一)抢抓历史机遇,再创装备制造业发展新辉煌159
(二)加强政策扶持,形成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社会合力160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动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161
(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和技术162
(五)鼓励企业联合重组,培育装备制造业发展集群162
(六)以加快信息技术发展为支撑,着力促进信息化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163
(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163
宁夏原材料工业的改革与发展165
一、改革发展历程165
(一)初级发展阶段(1979—1984年)165
(二)快速发展阶段(1985—1991年)166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发展壮大阶段(1992—2001年)169
(四)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推进新型工业化阶段(2002—2011年)173
(五)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175
二、主要成就177
(一)原材料工业快速发展壮大,在宁夏工业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日益增强177
(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具有宁夏特色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178
(三)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180
(四)发展方式不断转变,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积极成效181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立比较优势突出的新材料工业体系182
三、经验启示183
(一)历史机遇和政策机遇是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183
(二)立足宁夏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是推进原材料工业产业化进程的根本184
(三)深化改革、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是推进原材料工业产业化进程的着力点185
(四)坚持创新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是推进原材料工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186
(五)重视人才培养、着力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原材料工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保障187
四、问题与对策建议189
(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宁夏原材料工业升级版189
(二)加强行业管理,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190
(三)调结构、促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原材料工业跨越式发展192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193
(五)加强区域品牌建设,紧抓龙头企业,推动原材料工业的全要素创新和价值提升194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两化”融合,构筑原材料工业新格局196
宁夏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198
一、改革发展历程198
(一)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存在和发展阶段(1978—1991年)198
(二)快速发展和成长壮大阶段(1992—2001年)201
(三)转型升级新阶段(2002—2012年)207
(四)全面平等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211
二、主要成就214
(一)促进经济发展214
(二)社会贡献日益突出215
(三)促进对外贸易216
(四)推动科技进步216
(五)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规模总量持续扩张217
三、经验启示218
(一)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218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成分220
(三)党和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指导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保证221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重要内容和基础222
(五)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非公有制企业快发展大发展的保证223
四、对策建议223
(一)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224
(二)创新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机制225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26
(四)强力推动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科技创新227
(五)拓宽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融资服务渠道228
(六)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鼓励、支持和引导229
宁夏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与发展231
一、改革发展历程231
(一)“两化”建设的提出阶段(1995—2007年)231
(二)“两化”建设的融合阶段(2008年至今)232
二、主要成就235
(一)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35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35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38
(四)加快产业支撑体系建设242
(五)工业云推广应用243
三、经验启示244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两化”融合工作体系244
(二)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进“两化”融合有序开展245
(三)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加快“两化”融合步伐245
(四)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人才保障246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247
(一)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两化”深度融合支撑服务能力248
(二)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249
(三)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249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搭建“两化”深度融合平台249
(五)推动工业领域众创众投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应用250
(六)更加重视两化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的IT治理250
地方篇253
银川市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253
一、改革发展历程253
(一)扩大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阶段(1978—1984年)253
(二)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阶段(1984—1991年)254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改革脱困阶段(1992—2002年)256
(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阶段(2002—2010年)258
(五)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261
二、主要成就265
(一)坚持“兴工强市”方略,工业占比及产值不断提升265
(二)坚持科学发展,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266
(三)坚持技术进步引领产业前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70
(四)坚持“两化”融合,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71
(五)坚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271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企业人才素质不断提升272
三、经验启示273
(一)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工业发展的内在活力273
(二)必须坚持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274
(三)必须坚持抓好产业和企业的培育,夯实工业发展基础274
(四)必须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竞争能力275
(五)必须坚持开放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275
四、对策建议276
(一)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打造银川市工业升级版276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78
(三)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在项目带动发展上实现新跨越278
(四)采取有效措施,助推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279
(五)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综合性工作方案,大力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279
石嘴山市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281
一、改革发展历程281
(一)扩权放权和股份制改革的探索阶段(1978—1992年)281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化改革阶段(1992—2000年)283
(三)以产业转型发展为着力点的工业经济改革阶段(2001—2012年)286
(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3至今)291
二、主要成就293
三、经验启示296
(一)工业强市是石嘴山市发展的必由之路296
(二)坚持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297
(三)加快工业发展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97
(四)引进大项目才能带动工业经济大发展298
(五)主导产业高端化是推进工业经济转型提升的突破口298
(六)放权让利、放水养鱼、配置增长点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99
四、对策建议299
(一)科学编制规划300
(二)实施“双龙”工程300
(三)推进重大项目301
(四)发展循环经济301
(五)实施创新驱动302
(六)推进“两化”融合302
(七)深化改革开放303
(八)强化政策扶持304
(九)强化协调服务304
吴忠市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306
一、改革发展历程306
(一)扩权让利阶段(1978—1984年)306
(二)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1985—1992年)310
(三)转换经营机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2002年)313
(四)转型升级与调整增效阶段(2003年至今)320
二、主要成就324
(一)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324
(二)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体系逐步完善325
(三)工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327
三、基本经验328
(一)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328
(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领域329
(三)积极招商引资建设重点项目330
(四)加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330
(五)着力营造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软环境331
四、对策建议332
(一)继续优化空间发展布局333
(二)持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334
(三)不断增强工业综合实力335
(四)着力推进工业融合发展336
固原市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337
一、改革发展历程337
(一)起步探索阶段(1978—1991年)337
(二)深化改革阶段(1992—2001年)340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阶段(2002—2012年)344
(四)突破创新阶段(2012年至今)347
二、主要成就349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总体实力不断提高349
(二)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大幅提高351
(三)经济成分深刻变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352
(四)工业改革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353
三、经验启示353
(一)坚持更新理念、解放思想是推进固原市工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354
(二)坚持科学发展是推进工业化发展的根本方向354
(三)坚持改革开放是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关键355
(四)坚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工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356
(五)坚持宏观调控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是推进工业化发展的现实选择356
(六)坚持抓项目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是实现工业化发展的根本任务357
四、对策建议358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现固原工业的跨越式发展359
(二)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壮大企业规模,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360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361
(四)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361
(五)推进节能减排,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362
(六)加快抓大扶小企业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362
(七)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平台363
中卫市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365
一、改革发展历程365
(一)国有工业企业实行扩权让利、两权分离,非公有制经济在探索中发展阶段(1978—1992年)365
(二)国有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1年)367
(三)公有制经济深化体制改革,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372
二、主要成就375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375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375
(三)工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377
(四)工业发展集约化程度提高378
(五)工业发展集群化效应凸显379
(六)招商引资成效显著380
(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381
三、经验启示381
(一)解放思想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381
(二)转型升级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382
(三)优化发展环境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382
(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383
(五)创新驱动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不竭动力383
四、对策建议384
(一)加快结构调整,培育优势增长点384
(二)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园区建设385
(三)推动“两化”融合,实现创新发展385
(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386
文献篇391
中央及国家部委文献39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39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400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22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44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45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463
宁夏地方文献478
坚决贯彻十二大精神开创我区工业生产的新局面——在区党委四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478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和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实施意见488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羊绒产业发展的意见499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507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发展的意见514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524
后记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