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山东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691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地方文学史-山东省-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代山东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方法1
一 研究意义1
二 几个问题的说明6
第二节 齐鲁文化与明代山东文学特征8
第三节 明代山东作家历时综述13
第四节 明代山东作家地理分布16
第一章 吉光片羽——洪武至弘治初山东文学21
第一节 不拘一格的洪武朝作家22
一 流寓越中的牛谅22
二 济南诗人张绅24
第二节 明初曲坛作家——贾仲明、王田27
一 御前侍卫——贾仲明27
二 风趣谐谑的王田31
第三节 台阁文风——永乐至天顺作家33
一 黄福34
二 许彬35
三 马愉、刘珝37
四 夏云英、毛宗鲁、王清39
第四节 复古风潮初起——成化至弘治末诗文作家41
一 张海42
二 官廉、蓝章43
三 杨光溥45
四 毛纪46
五 郭玺、李晟、敖山48
第二章 海岳先声——边贡50
第一节 庭实昌穀,左右骖靳——地位辨析52
第二节 守之以正,时出其奇——文学主张55
一 守之以正,时出其奇56
二 其言弗情也,闻之者弗可兴57
三 道也,文之的也58
第三节 兴象飘逸、语尤清圆——律诗成就59
一 飘逸俊秀、平淡和粹59
二 精深沉稳、意蕴深含62
三 深婉真挚、一往情深63
四 气格少让、边幅较狭65
第三章 山左树旗鼓——第一次复古风潮中的山东名家66
第一节 “弘正十才子”之殷云霄67
第二节 蓝田、许成名等71
第三节 汉魏古风——邹颐贤等78
第四节 李仁、刘隅、李舜臣等82
第五节 濮州苏祐父子88
第六节 崔廷槐、李学诗、赵鲲、郭宗皋93
第七节 赵完璧、程珤、吴岳97
第八节 龚秉德、于玭夫妇等101
第四章 林下之风——海岱诗社106
第一节 诗社缘起及成员107
第二节 《海岱会集》的流传与内容111
一 流连青州名胜,展现闲适心境113
二 吟咏时令聚会,叙写归隐生活114
三 咏怀人文古迹,寄寓情志感慨115
四 反映农民生活,忧叹民生疾劳116
五 关注时政举措,忧心边防战事117
第三节 “海岱诗社”的精神与意义118
第五章 先声夺人——李开先120
第一节 文采风流、照耀北方——生平成就120
一 伉直自负、汲汲经世的个性120
二 积书好客、豪宕不羁的性情122
三 坐销岁月、暗老豪杰的遭际124
四 诗文词曲、曲论杂著的成就125
第二节 真诗只在民间——文学观的转变126
一 追随“前七子”与倾向“唐宋派”126
二 致力俗文学127
第三节 汲汲经世、随笔挥洒——诗文129
一 诗不必作,作不必工——诗歌130
二 透彻光明、委屈详尽——散文137
第四节 词山曲海、长歌当哭——词曲141
一 北派散曲的代表141
二 散曲集《赠康对山》《卧病江皋》《中麓小令》《四时悼内》143
三 传奇《宝剑记》《断发记》149
四 院本《园林午梦》《打哑禅》151
第五节 众星拱月、绣水风雅——章丘词会153
一 乔岱、刘守154
二 袁崇冕、袁公冕155
三 谷继宗、谢九容、谢九仪、弭来夫158
四 其他159
第六章 蜚声齐鲁——临朐四冯161
第一节 曲中辛弃疾——冯惟敏162
一 气韵生动的词曲164
二 才气纵横的诗文179
第二节 “四冯”的文学观及其诗歌创作182
一 冯惟健、冯惟重、冯惟讷其人182
二 自适性情,不重格调——“四冯”的文学观184
三“仕”与“隐”的徘徊——“四冯”的诗歌创作186
第七章 布衣诗侠——谢榛192
第一节 交游干谒、布衣终老的一生192
第二节 “奈何君子交,中道两弃置”——与李、王之公案195
一 “绝交”始末196
二 原因探析199
第三节 奇笔破万卷——近体诗203
一 句响字稳、气逸调高203
二 反映战乱、议论时政206
三 身世飘零、真切感人208
第四节 《四溟诗话》211
第八章 一代诗宗——李攀龙215
第一节 “微吾竟长夜”——严冷狂直的个性215
一 吾而不狂,谁当狂者?216
二 七子之社、党同伐异217
三 白雪楼高紫气盘218
四 荒草深埋一代文——身后寥落219
五 毁誉参半的身后221
第二节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诗文主张的误解与再读222
一 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223
二 才学相兼,驭之以法225
三 “拟议以成其变化”227
四 “唐人无古诗,而有其古诗”228
第三节 高华矜贵、直接盛唐——律诗成就229
一 雄浑峻洁,风神高迈231
二 含蓄婉转,风骨内含233
三 语近情深,沉着意真235
四 拟议变化,出神入化237
第九章 济南名士多——历下诗派241
第一节 诗派构成242
第二节 谷继宗、华鳌非“历下诗派”成员辨析245
一 谷继宗245
二 华鳌246
第三节 前期诗人:刘天民、边习248
一 刘天民248
二 边习250
第四节 后期诗人:殷士儋、许邦才、袭勖252
一 殷士儋252
二 许邦才254
三 袭勖256
第十章 返古兮而变流靡——第二次复古风潮中的山东名家259
第一节 卓然成家——靳学颜259
第二节 贾梦龙、赵邦彦、刘尔牧等262
第三节 诗思秀发——李先芳266
一 “筚路蓝缕”之功的纷争268
二 “摈斥说”辩诬271
三 诗坛地位辨析275
第四节 独发清音——杨巍278
第五节 发扬蹈厉——戚继光283
一 将军本色是诗人——诗歌285
二 因事抒思,搦管成章——文稿290
第六节 杨盐、于慎思、栾尚约等292
第十一章 且放悲声唱到老——明中叶山东曲坛297
第一节 刘龙田、刘天民、杨应奎299
一 刘龙田299
二 刘天民300
三 杨应奎301
第二节 张自慎、张国筹、高应玘302
一 张自慎303
二 张国筹304
三 高应玘304
第三节 刘效祖305
一 叹世、乐闲与儿女风情之作307
二 通俗平易与秀丽工整的风格308
三 新春风俗画——套数《良辰乐事》309
第四节 殷士儋、王克笃312
一 殷士儋312
二 王克笃315
第五节 丁綵、薛岗、桑绍良316
一 丁綵316
二 薛岗318
三 桑绍良319
第十二章 一自源流归历下——万历朝山东文坛321
第一节 晚明山左文坛宗尚321
一 总体取向:导源历下、浑厚雅正322
二 万历前期:标举“齐风”、倡言革新324
三 万历后期:“禅诗”“侠诗”,重开诗界329
第二节 万历朝诗文作家330
一 沈渊、贾三近、王教330
二 傅光宅、钟羽正333
三 葛曦、李尧民、高举、周如纶等337
四 书法名家——邢侗340
五 朱延禧、侯正鹄、刘士骥344
六 赵秉忠、周京、杨梦衮、李衡等348
第十三章 丈夫树立自有真——万历朝诗文名家352
第一节 海表人望——于慎行352
一 学术不可不纯、文体不可不正——文论353
三 典雅和平、自饶清韵——诗文创作357
第二节 词林宿望——公鼐361
一 反对拟议、自我树立362
二 诗文淹雅,绝句尤工364
第三节 齐郡之彦——冯琦369
一 学有根柢,自然为致——学问与主张369
二 写景传情,沁人心脾——诗文风貌371
第四节 天才傲兀——王象春375
一 雅负性气、自辟门庭——性情主张375
二 新异奇警、瘦骨清隽——诗歌风貌377
第五节 新声异响——高出、于若瀛379
一 高出380
二 于若瀛382
第六节 山东才子——公鼒、李若讷385
一 公鼒385
二 李若讷387
第七节 墨坛奇葩——邢慈静389
第十四章 至今大雅在东方——明末山东文坛395
第一节 明末山东文坛概说396
一 明末山东文坛风貌396
二 明末山东文人的结社398
三 明末山东文人的群落分布400
第二节 宋玟、董樵、姜埰与莱阳作家群401
一 宋继澄、宋玟与莱阳宋氏401
二 莱阳二姜406
三 赵士骥、董樵、崔丹、左懋第、张允抡408
第三节 孙镇、宿凤翥、赵士喆与掖县作家群412
一 毕拱辰、孙镇、宿凤翥等412
二 赵士喆兄弟415
第四节 黄宗昌、杨连吉与即墨作家群418
一 即墨黄氏作家418
二 即墨杨氏作家420
第五节 丁耀亢与诸城作家群421
一 丁耀亢421
二 邱志广、邱石常424
三 刘翼明、李焕章426
第六节 王衮、王若之、徐振芳与青州作家群428
一 王衮、王遵坦428
二 王若之429
三 高名衡、徐振芳430
四 刘正宗、赵进美434
第七节 王与胤、刘孔和与新城作家群436
一 王与胤、王士和、王与玟等437
二 刘孔和439
三 张光启、徐夜440
第八节 徐笃、杨士聪、卢世潅、程先贞442
一 徐笃、杨士聪442
二 卢世潅443
三 程先贞445
第十五章 个中滋味谁参透——明末山东曲坛449
第一节 孙峡峰、贾应宠449
第二节 丁惟恕、丁耀亢451
第三节 王与端、于骥逸等454
第四节 叶承宗455
结语460
参考文献462
附录一 明代山东作家一览表(537人)468
附录二 明代山东诗文作家时间地域分布表495
附录三 明代山东作家地域分布图497
附录四 明代山东诗人并称、号称498
后记500
补记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