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 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 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021572.jpg)
- 蔡国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3305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学校管理-研究-美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 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献基础与国内研究进展述评1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的搜集过程与获得途径1
一、国外文献的搜集过程与获得途径1
序1
二、国内文献的搜集过程与获得途径4
第二节 国内研究进展与文献述评5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进展5
二、文献综述9
三、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4
第一节 国内外学者既有定义述略17
第二章 院校研究是什么:概念的界定17
一、国外学者的定义18
二、跨文化的诠释20
三、我国学者的认识与看法23
第二节 与定义有关的若干问题分析25
一、关于“院校研究”的语义解读25
二、院校研究之研究对象问题的澄清27
三、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分析29
一、概念的性质及本书概念的界定方法31
第三节 本书概念的界定与说明31
二、院校研究是什么:本书概念的界定33
第三章 美国院校研究发展分析:历史的视角37
第一节 院校研究的起源及其早期形式37
一、“建校研究”38
二、“校史研究”39
三、“院校改进研究”39
第二节 院校研究的组织化与制度化的院校研究41
一、院校调查运动与院校研究的组织化41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与院校研究的制度化44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美国院校研究48
一、高等教育的“紧缩”与院校研究功能的扩张48
二、“说明责任”与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的院校研究51
第四节 美国院校研究发展动因述略54
一、内因:高等学校管理复杂性的增加55
二、外因:高等学校承担“说明责任”压力的增大55
第四章 院校研究机构:职能与任务57
第一节 院校研究机构的地位与职能57
一、院校研究机构的性质与地位:组织理论的视角57
二、院校研究机构的职能:提供信息与咨询服务59
一、个案:6所美国大学院校研究办公室的任务声明61
第二节 院校研究机构的任务与职责61
二、AIR的建议:院校研究办公室的8项工作职责65
三、现状:一项关于院校研究机构职责的问卷调查67
第三节 院校研究任务特征分析:多样性与差异性68
一、院校研究任务的多样性与广泛性68
二、院校研究任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69
三、院校研究任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71
一、美国院校研究活动“组织化”的发展阶段76
第五章 组织化:院校研究活动的组织与运行76
第一节 美国院校研究活动的组织化76
二、院校研究组织化程度模式78
三、院校研究人员的组织化特征81
第二节 院校研究活动的组织与运行模式84
一、院校研究活动的报告关系84
二、美国院校研究的组织模式及其特征88
三、美国院校研究组织模式的新发展:分裂化模式92
一、院校研究人员的任职资格94
第一节 院校研究人员的任职资格与职业态度94
第六章 专业化:院校研究人员素质与职业发展94
二、院校研究者的职业态度与价值观100
第二节 院校研究人员的“组织化智能”102
一、“组织化智能”概述102
二、“组织化智能”的发展策略105
第三节 院校研究人员的培训与职业发展106
一、院校研究的职业发展与相关高等教育课程107
二、院校研究协会与院校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109
一、数据对院校研究的重要性113
第一节 数据与院校研究113
第七章 科学化:以数据为基础的院校研究113
二、院校研究涉及的数据范畴115
第二节 数据收集的途径与方法118
一、“日常数据”的收集119
二、“专题数据”收集的方法122
第三节 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和信息技术126
一、统计方法与统计软件127
二、数据分析的信息技术129
三、定性研究的数据分析132
第一节 “学生保持”研究134
第八章 院校研究的程式:以某些问题领域为例134
一、研究者关注的问题135
二、数据收集135
三、数据分析137
四、报告与交流138
第二节 “学习效果”研究139
一、研究准备139
二、数据收集140
四、报告与交流141
三、数据分析141
第三节 “师资需求”研究142
一、研究者关注的问题142
二、数据收集142
三、数据分析145
四、报告与交流147
第四节 “教师薪金”研究147
一、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与影响薪金的因素147
二、数据收集149
三、数据分析149
四、沟通与报告152
第九章 院校研究在高校战略规划中的应用153
第一节 规划理论与院校规划154
一、规划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154
二、院校规划的基本模式:战术规划与战略规划157
第二节 环境扫描与战略规划159
一、环境扫描的含义及其模式160
二、院校研究中环境扫描的领域与具体问题163
三、环境扫描与战略规划的衔接167
一、战略规划理论运用于美国高等教育的背景168
第三节 战略规划与高等学校管理168
二、战略规划应用于高等学校的过程与模式169
三、院校战略规划的编制原则与文本规范170
第十章 再析“院校研究”:性质与功能173
第一节 教育研究与院校研究的独特性质173
一、在“求真”与“求用”之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述略174
二、在“研究”与“实践”之间: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研究影响实践的可能性176
三、院校研究不是什么:关于院校研究性质的辨析178
第二节 管理视角与院校研究功能的普遍意义181
一、从“智囊制度”看“院校研究”182
二、从现代管理的决策理论看“院校研究”184
三、作为信息中枢和智囊机构的“院校研究”186
第十一章 我国借鉴院校研究的背景分析:比较的角度190
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学校管理190
一、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下的高校管理变革191
二、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及其问题193
第二节 高等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高等学校发展197
一、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院校竞争机制197
二、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推进与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200
第十二章 我国借鉴“院校研究”的实践基础204
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高教研究室(所)发展特征分析205
第一节 我国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发展分析205
二、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高教研究所(室)发展特征分析207
三、我国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功能分析:院校研究的视角209
第二节 我国高校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机构的设置与职能214
一、我国高校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机构的类型与设置模式214
二、我国高校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机构的组织与职能配置217
三、院校发展与政策研究机构在我国高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分析218
第十三章 我国借鉴院校研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221
第一节 若干制约因素分析221
一、研究与认识之不足222
二、意识与制度之缺失223
三、方法与数据基础之薄弱225
第二节 若干策略选择229
一、加强研究、匡正认识229
二、行政驱动、加速进程231
三、加强数据资源建设232
结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院校研究实践模式235
一、我国高校院校研究的组织设计与制度化235
二、我国高校院校研究机构的职能配置与职责区分239
三、我国高校院校研究人员的培养与队伍建设242
附录一 美国院校研究协会(AIR)及其附属国际性协会概况248
附录二 院校研究协会出版物概述与文献主题分析252
附录三 美国122所学院和大学院校研究机构的日常工作任务259
附录四 我国30所高校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机构的组织与职能配置261
附录五 1986—2004年间全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硕士学位点发展统计266
附录六 2004年全国61所高校高等教育学硕士点设置情况268
附录七 1986—2003年关于“院校研究”(IR)的中文文献题录274
附录八 2004—2005年国内期刊关于“院校研究”(IR)的论文题录277
参考文献280
后记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