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天文学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天文学史 下
  • 陈遵妫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394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60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天文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天文学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八编 灵台与仪象1199

第一章 灵台1199

一、周公测景台1201

二、洛阳汉魏灵台遗址1205

三、元观星台及量天尺1208

四、北京古观象台1211

1.由金至元的司天台1212

2.明清的观星(象)台1215

3.观天仪器的遭难1217

五、水运仪象台1218

第二章 测景器1221

一、圭表1221

二、影表尺1226

三、日晷1227

四、秦汉日晷1238

第三章 璇玑玉衡1243

第四章 漏壶与漏刻1247

一、漏壶1247

二、漏刻1254

第五章 浑仪与浑象1256

一、浑仪的沿革1256

二、浑象源流1266

第六章 现存的古代仪象1268

一、明清仪象概述1268

二、现存明代仪象1271

1.浑仪1271

3.圭表1274

三、现存清代仪象1275

1.天体仪1276

2.黄道经纬仪1280

3.地平经仪1282

4.纪限仪1284

5.赤道经纬仪1286

6.象限仪1288

7.地平经纬仪1289

8.玑衡抚辰仪1291

第九编 古人论天1299

第一章 天地起源说1299

第二章 天旋地动说1302

一、地动说1302

二、左旋说和右旋说1303

第三章 汉代论天三家1307

一、盖天说1307

二、浑天说1311

三、浑盖合一说1313

四、宣夜说1317

第四章 六朝论天三家1319

第五章 《天问》及其后学1320

一、《天问》1320

二、天地部分选译1322

第十编 中国近代天文学史1337

第一章 中国近代天文事业奠基人——高鲁1337

一、生平简述1337

二、标新立异,立足改革1339

三、嗜学成癖,广交知己1346

第二章 紫金山和凤凰山两天文台创建人——余青松1347

一、生平简述1347

二、学术上的成就1348

三、两山天文台的创始人1349

第三章 天文研究机构1352

一、中央观象台1352

二、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364

1.沿革1364

2.初期的天文研究所1367

3.建设紫金山天文台之始末1368

4.抗战播迁1381

5.旅昆八年1382

6.战后复员返宁1385

7.内战播迁与返宁1387

8.新生的紫金山天文台1388

9.天文研究所时期工作资料摘抄1388

(子)编历1389

(丑)授时1390

(寅)审查著作与解答咨询1392

(卯)承受委托测绘事项1397

(辰)气象记录1397

(午)编订天文名词1398

(巳)调查中国天文研究概况1398

(未)编辑民元以来天文学书籍杂志索引1399

(申)宣传天文常识1399

(酉)天文研究之奖励1399

(戌)国际天文之合作1400

(亥)会议内容摘要1400

(甲)编制国民历会议1400

(乙)推行国历会议1404

三、青岛观象台1405

四、上海徐家汇天文台与佘山天文台1412

第四章 天文教育机构1417

一、国立中山大学天文系1417

二、全国陆地测量总局天文观测所1419

三、齐鲁大学天算系及其他1420

四、台湾省的天文设施简介1420

一、中国天文学会1422

第五章 群众性的学术团体1422

二、中国日食观测委员会1428

三、中国天文委员会1430

四、历法研究会1432

第六章 观测1434

一、太阳黑子观测1434

二、太阳分光观测1437

三、日食观测1439

1.1936年日全食观测1439

2.1941年日全食观测1446

3.1948年日环食观测1449

四、流陨观测1450

五、彗星观测1454

六、变星观测1454

七、新星观测1459

八、其他观测1460

九、经纬度测量1461

第七章 研究及研究论文1466

第八章 出版物1471

一、刊物论文索引1472

1.《观象丛报》与《观象汇刊》1472

2.《中国天文学会会报》1473

3.《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两月刊》1476

4.《宇宙》1484

5.其他杂志1484

二、图书索引1485

第九章 感想与期望1487

一、感想1487

二、期望1491

一、调整、充实、扩展的天文台站1497

第一章 天文研究机构1497

1.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497

第十一编 中国现代天文学史简介1497

2.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1500

3.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1503

二、新建天文台站1508

1.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1508

2.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1511

3.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观测站1513

(子)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1515

(丑)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1516

(寅)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1517

4.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昌时辰站1517

三、其他新建天文单位1519

1.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1519

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文学史组1522

第二章 天文教育机构1524

一、南京大学天文系1524

二、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1526

三、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1527

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研究室1528

第三章 天文普及阵地1529

一、北京天文馆1531

二、各地天文普及阵地建设简况1535

第四章 群众学术团体1537

一、中国天文学会1537

二、北京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协会1540

第五章 今日台湾省天文事业1543

附录:近代(公元1911—1948年)书刊所载论文题目索引1545

跋一、《中国天文学史》编写过程1589

跋二、中国特色的阴阳历1592

编后话1602

2.简仪17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