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程
  • 马连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3617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180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基础知识第一讲 教育法的基础知识3

1.1 教育法的含义与特点3

1.1.1 教育法的含义3

1.1.2 特点3

1.2 教育法坚持的基本原则4

1.2.1 平等性原则4

1.2.2 公益性原则4

1.2.3 终身性原则4

1.3 教育法的体系4

1.4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7

1.4.1 教育权7

1.4.2 公民的受教育权7

1.4.3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托的关系7

1.5 教育权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8

1.5.1 教育权主体8

1.5.2 教育权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8

1.6 教育基本制度9

第二讲 高等学校几个热点法律问题案例11

高等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学基础知识第一讲 高等教育学基础知识21

1.1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及相关概念21

1.1.1 什么是高等教育21

1.1.2 什么是高等教育学21

1.1.3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意义22

1.2 高等教育中的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24

1.2.1 大学内涵与本质24

1.2.2 高职院校的创立和内涵27

1.3 明确几个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运行的概念35

1.3.1 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35

1.3.2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模型37

1.3.3 高职与高专在运行上两者如何区分37

1.3.4 高职运行的1221培养模式38

1.3.5 高职运行趋势38

第二讲 教师职业41

2.1 教师职业的性质和地位41

2.1.1 关于职业41

2.1.2 关于专业42

2.1.3 教师职业的性质42

2.1.4 教师的地位43

2.2 高职教师的内涵47

2.3 高职教师的使命47

2.3.1 培养现代高级职业技术人才47

2.3.2 育人为本 塑造精神48

2.4 高职师资情况48

2.5 高职教师的思想理念和教学实践49

2.5.1 树立明确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49

2.5.2 提高对所任专业课程的整体认识水平50

2.5.3 研究整合符合中国国情和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式50

2.5.4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52

2.5.5 切实提高“双师”素质53

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讲 高等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59

1.1 心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相关概念59

1.1.1 什么是心理59

1.1.2 什么是心理学60

1.1.3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60

1.2 教师良好的心理特征61

1.2.1 教师角色及心理品质61

1.2.2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64

1.3 高职学生思想与心理特点66

1.3.1 社会矛盾引发心理失衡,学生自我实现意识欠缺66

1.3.2 缺乏对文化课的兴趣,学习目标和动力明显不足67

1.3.3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遵守组织纪律意识淡薄68

1.3.4 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政治观念不成熟68

参考文献69

第二讲 教师的社会认知71

2.1 引子71

2.2 教师的社会认知73

2.2.1 社会认知73

2.2.2 教师社会认知73

2.3 教师社会认知偏差75

2.3.1 教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75

2.3.2 教师的归因偏差80

参考文献81

第三讲 师生沟通的艺术83

3.1 师生沟通与教育效能83

3.1.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83

3.1.2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84

3.1.3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85

3.2 师生沟通的内涵85

3.2.1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85

3.2.2 教师发出的信息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86

3.2.3 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86

3.2.4 沟通应该是师生双向的86

3.2.5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86

3.3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86

3.3.1 同理心86

3.3.2 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89

3.3.3 接纳与尊重学生89

3.4 师生沟通中常见的错误与障碍89

3.4.1 命令、控制、指挥90

3.4.2 警告、威胁91

3.4.3 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91

3.4.4 过度忠告或建议91

3.4.5 中伤、归类、揶揄91

3.4.6 给予泛泛之词91

3.4.7 不愿积极地聆听92

3.4.8 强加于人92

3.4.9 随意指责和批评92

参考文献92

第四讲 教师自我心理成长93

4.1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93

4.1.1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93

4.1.2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学水平的影响94

4.2 当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94

4.3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原因95

4.3.1 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因素95

4.3.2 来自于学校管理的因素96

4.3.3 来自于学生的因素96

4.3.4 学校的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心态96

4.3.5 来自于教师个人的因素96

4.4 教师职业压力的心理调适97

4.4.1 压力的定义及反应97

4.4.2 活动:觉察压力99

4.4.3 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100

参考文献107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第一讲 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111

1.1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111

1.1.1 职业与教师职业111

1.1.2 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113

1.1.3 教师为本,师德为魂115

1.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途径117

1.2.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117

1.2.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117

1.2.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境界118

1.3 加强师德修养,坚守教师精神家园119

1.3.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120

1.3.2 加强师德修养,坚守教师精神家园120

第二讲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价值的实现与幸福125

2.1 解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25

2.1.1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25

2 1.2 解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25

2.1.3 教育案例127

2.1.4 给教师的建议——摘自《全球教育展望》129

2.2 高等学校教师价值的实现与幸福131

2.2.1 教师的价值实现131

2.2.2 教师的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联131

2.2.3 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意义131

2.2.4 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因素132

2.2.5 培养教师职业的幸福感132

2.2.6 创造和享受教育的幸福134

参考文献135

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及其养成137

3.1 引子137

3.2 道德的一般规定性138

3.2.1 道德的基本含义138

3.2.2 道德的力量138

3.2.3 道德的主要特点139

3.2.4 道德的主要功能139

3.3 职业道德的一般规定性140

3.3.1 职业道德的含义140

3.3.2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142

3.4 教师职业道德145

3.4.1 教师职业道德及特点145

3.4.2 教师职业关系中基本道德要求146

3.4.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146

思考与任务146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实证研究报告1.1 高职校本培训的理论150

1.2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特征150

1.2.1 高职校本培训的内涵150

1.2.2 校本培训的特性150

1.3 高职校本培训需求分析151

1.3.1 学院发展规划的需求152

1.3.2 学院师资及培训现状152

1.3.3 基于教师知识及岗位的任务分析对校本培训的需求分析154

1.4 校本培训组织管理与实施155

1.4.1 设计校本培训方案155

1.4.2 管理与实施156

1.5 完善校本培训评估体系157

1.5.1 一级评估是受训者的反应157

1.5.2 二级评估是受训者的学习157

1.5.3 三级评估是行为变化158

1.5.4 四级评估是产生的效果158

1.6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本培训文化158

1.6.1 校本培训文化158

1.6.2 高职教师文化159

1.7 校本培训实践的启示160

1.7.1 学院领导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指导人160

1.7.2 提升教师发展专业的积极主动性160

参考文献161

附录A 调查问卷163

附录B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校本培训文件1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