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画 浙派传统与创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画 浙派传统与创新](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3062250.jpg)
- 范达明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4712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中国画-画派-艺术评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画 浙派传统与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走进中国画:我的中国画观(自序)1
第一辑 浙派传统与大家风范3
深谙传统精髓 发展传统理论——试论潘天寿对传统画论的新贡献3
应重视对潘天寿画论本身的研究3
潘天寿画论的显著特色: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5
潘天寿画论的基本精神:确保传统本位7
潘天寿画论的新的贡献:创造独立品位14
1.艺术本质论15
2.形神一体论17
3.绘画基础论18
(1)写形理论18
(2)色彩理论19
(3)透视理论20
(4)构图理论21
(5)指画理论24
(6)题款理论25
(7)山花合种理论26
潘天寿画论的大师意识:自觉历史地位28
结束语30
读《吴茀之画中诗》32
题外话:关于“吴茀之研究”32
《吴茀之画中诗》的版本特色34
《吴茀之画中诗》的创作年代35
《吴茀之画中诗》的标题与书名43
《吴茀之画中诗》的题材种类45
《吴茀之画中诗》的思想主题与表现手法46
《吴茀之画中诗》的价值意义53
尾声58
附录:《吴茀之画中诗》目次60
蒲华的命运:一个一度被美术史遗忘的文人画大家63
一个非常平民化的充满生趣的艺术家63
美术史籍上的蒲华65
蒲华命运的转机69
故里嘉兴:蒲华命运的新的转折点74
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76
二重性或兼容性:过渡时期人物的过渡性特征77
任伯年的画工性与文人性品格及其花鸟画的成就78
画工性与文人性的兼容性或二重性:任伯年人物画的过渡性特征82
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88
浙派人物画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90
一、突破“无人之境”:浙派人物画诞生的社会条件与时代背景91
二、浙派人物画的三个来源93
1.第一个来源:西洋素描造型方法93
2.第二个来源:京派人物画或彩墨人物画94
3.第三个来源:传统中国画或文人画的“写形”方法98
三、浙派人物画的三个组成部分103
1.从宏观的审美特征考察103
2.从微观的技法特征考察104
四、小结108
附注:关于“先天缺乏明确的地域特色”110
附录一:关于突破“无人之境”——从50年代初中国画的情况谈起 朱金楼111
附录二:在继承文人画民族传统基础上改革中国画——50年代前期关于中国画继承与改革的立场(八条语录) 潘天寿115
第二辑 中国画教学与中国画新军121
中西艺术关系与中国画专业教学121
国画系:65年中的“四起三落”122
中国画专业教学的绝境:蔡元培、林风眠的“调和说”124
中国画专业教学的危机与转机:徐悲鸿的“彩墨说”129
中国画专业教学的奠基与发展:潘天寿的“距离说”133
未结束语(外“四期三代说”)141
《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六十五年》(续编)编后记144
跨世纪美术新军的操练——“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回推荐展·中国画”述评146
“推荐展”:缘起与展出146
“推荐展”:作为一种展览方式147
“推荐展”:作品巡礼148
有情、有意、有生气——“浙江画院青年画师作品展”观后156
青年人的春天 中国画的春天——“世纪之春·浙江青年国画家提名展”前言164
新世纪中国画的春天——读浙江青年国画家及其作品168
何兴泉与王犁:人物造型“结构”及其他168
吴扬性情:从闺房丽质到广场众生172
山水景观:从人造园林返回真山真水176
花鸟画:传统风范与诗意182
绘画的幸运191
古仪新容论191
第三辑 人物画家的探索191
命运:气候与环境192
命运:两个14年193
远古神话中的女神:古仪创作的准备期或萌芽期194
花香鸟语中的女性:古仪创作的发迹期或兴盛期204
归真返璞的新感觉:关于古仪的“拼贴水墨画”212
结论:女性主义风格及其他215
中国人物画探索的新路——唐勇力中国人物画特征简论219
一、在图式结构与艺术语言上全然逆反文人画传统221
二、在溯源与师承上并非无迹可寻223
三、在题材选择与表现内涵上独宗北方与唐代224
四、“唐勇力现象”剖析228
看吴宪生水墨人体艺术随感230
用中国画艺术语言表现历史题材与历史人物——在“新世纪中国人物画研讨会”上的发言232
饮茶品茗趣味多——张卫民水墨人物“茶趣图”品读234
准确·鲜明·生动:关于“顾生岳速写”242
第四辑 山水画家的创新247
在“包辰初新作研讨展”座谈会上的发言247
大师意识、程式与非程式以及“笔墨”及“零”之关系——在“姜宝林笔墨展”座谈会上的发言249
一种平实的艺术作风——看“杜高杰作品展”252
第五辑 浙派花鸟画的繁荣257
秋去春来 意气风发——读张伟民、卢勇的两幅金奖花鸟画257
花有清香月有阴——读叶尚青的画有感260
中国花鸟画的概念与新时期浙江花鸟画的边缘重组263
在“浙江省首届花鸟画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278
在中西两大绘画体系冲撞下曲折发展——中国花鸟画百年回眸随想281
大画幅花鸟画的挑战性——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浙江花鸟画献礼展”291
座谈会上的发言291
几点看法——读《中国花鸟画》创刊号293
艺术品的价值与艺术品的拍卖297
第六辑 中国画与艺术市场297
拒绝“媚俗”302
书画市场:原作与复制品304
一个令人神往的“构想”304
构想与现实:书画艺术品与日用小商品的比较305
书画艺术品的消费需求306
书画原作市场的两难之境307
书画市场振兴的起点是推出书画名作、原作的复制品308
艺术复制品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义310
从手工复制走向信息复制311
附录:书画艺术原作的复制品个案实录(7例)313
本书各篇文章写作、发表情况索引315
主要参考文献(含图片来源)320
后记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