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设新课程 从理解到行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设新课程 从理解到行动
  • 主编杨九俊,吴永军 著
  • 出版社: 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设新课程 从理解到行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国际竞争与课程改革1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1

一、中华民族在国际竞争中面临严峻形势2

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体现为人才竞争3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与课程改革5

一、知识化进程加速6

二、全球化进程加速10

三、市场化程度加深11

四、城市化趋势加强13

一、素质教育主题的形成与明确15

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课程改革15

二、素质教育实践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16

三、课程改革是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的核心和关键19

第四节 世界各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21

一、课程改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1

二、主导当代各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思想22

三、近年来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28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目标30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造就新型公民30

一、新型公民素质发展的核心在于“品德”31

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成为新型公民素质发展的重点33

三、科学与人文素养并重34

四、环境意识的培养成为突出亮点35

五、形成终身学习的基础35

六、养成和谐的个性36

第二节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六项主要措施37

一、改变课程功能38

二、调整课程结构39

三、精选教学内容40

四、改变教学方式41

五、改革评价和考试制度42

六、重建课程管理体系42

第三节 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重建教学文化43

一、改变我们的课程观43

二、重建我们的教学文化46

第三章 课程标准50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功能50

一、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国家意志50

二、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53

三、课程标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理念55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框架与结构58

一、前言59

二、课程目标61

三、内容标准65

四、实施建议69

五、附录71

第三节 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72

一、是“学科”还是“课程”74

二、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76

三、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空间”77

第四章 课程结构81

第一节 课程结构概述81

一、课程结构的含义81

二、课程结构的形成84

三、调整课程结构的意义88

第二节 新课程结构的特征91

一、均衡设置课程91

二、实现课程的综合化96

三、增强课程的选择性103

一、建构性107

第五章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107

第一节 教学新思维107

二、生成性110

三、多元性111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要求114

一、对话·互动:新型的师生关系114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118

三、从“圣经”到“材料”:教材观的转向125

第三节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128

一、教学目标要指向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29

二、教学内容组织要得当130

三、教学方式、方法选择运用要贴切131

四、教学评价要完善133

第六章 课程评价135

第一节 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135

一、教育评价思想的演变和发展135

二、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评价观的转向139

三、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142

一、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程序144

第二节 发展性学生评价144

二、考试制度的改革149

三、档案袋评价法158

第三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168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质168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框架设计172

三、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178

第七章 课程管理与开发182

第一节 我国课程管理的历史、现实与国际参照182

一、我国课程管理的历史与现实182

二、世界课程管理发展趋势186

第二节 三级课程管理与三类课程开发190

一、三级课程管理190

二、三类课程开发196

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2

一、课程资源的基本分类203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206

三、课程资源的有效管理209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11

一、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213

第八章 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213

第一节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213

二、教师专业发展回顾220

三、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结构223

第二节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227

一、校本教研的含义227

二、校本教研的要素228

三、校本教研的程序231

一、行动研究的由来与特征234

第三节 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234

二、行动研究的步骤、方法与策略239

三、另一种行动:教育案例研究244

第九章 课程改革实验的规划与推进策略250

第一节 课程改革实验的规划251

一、课程改革方案的形成251

二、课程改革实验与推进的工作安排252

第二节 课程改革实验准备阶段的工作策略255

一、建立组织机构255

二、制定实验规划256

三、组织学习培训257

四、明确保障措施258

第三节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阶段的工作策略260

一、建立月报分析制度260

二、建立课改实验专题活动制度261

三、典型引路,以点带面261

四、加强校本培训261

五、组织集中备课262

六、建立督导调研制度263

一、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264

第四节 课程改革实验深入推进阶段的工作策略264

二、在课改实验的难点问题上形成突破265

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266

四、教育管理制度创新267

五、实现均衡发展268

六、以课改为中心,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269

第十章 课程改革实验状况的分析与思考271

第一节 关于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初步评估271

一、组织及政策制度层面272

二、专业支持层面273

三、实践层面274

第二节 课程改革实验中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277

一、传统与现代277

二、基础与创新279

三、综合与分科282

四、学习方式与教学媒体的单一与多样284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与局限288

六、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290

第三节 课程改革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293

一、对课程改革的信心问题293

二、对现阶段课程改革的定位问题295

三、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偏差297

四、课程改革中的错误倾向300

附录301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301

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308

三、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314

四、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评估情况分析322

主要参考文献332

后记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