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3069758.jpg)
- 陈奇主编;孙建宁,林志彬,张象麟,李连达,刘建勋,杜贵友,陈晓光,邓文龙,孙瑞元,刘青云,沈映君,洪庚辛,余日跃,陈兰英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249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204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1260页
- 主题词:中药学:药理学-研究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2节 中药药理研究的主要内容3
第3节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特点3
上篇 总 论3
第1章 绪言3
第1节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发展概况3
二、中药新药的分类6
一、新药的定义6
第2章 中药新药研制和申报的基本知识6
第1节 中药新药的概念及分类6
三、新药分类的意义7
第2节 中药新药申报资料及说明8
第3节 中药新药研制开发和申报的程序12
二、中药新药的命名16
一、中药新药研究的特点16
第4节 中药新药研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6
四、制剂的生产工艺17
三、中药材品种、来源17
五、中药新药质量的控制18
六、稳定性研究19
七、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要求20
八、中药新药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21
一、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技术评价的目的22
第5节 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技术评价22
九、新药临床研究的技术要求22
二、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技术评价程序23
三、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技术评价的质量保证24
第1节 中药药理研究设计的重要性及特殊性27
第3章 中药药理研究设计的基本知识27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8
一、研究设计要求和内容28
第2节 研究设计要求、内容、基本原则和方法28
三、常用的设计方法29
五、中药药理研究方案的注意事项31
四、剂量估换计算31
一、中药药理实验指标的性质及分类34
第2节 中药药理实验指标的性质及数据处理34
第4章 中药药理研究统计分析和组方定量分析方法34
第1节 中药药理研究统计方法的特殊性34
二、有效数字及数据处理规则35
一、统计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36
第3节 中药药理研究的常用统计方法36
(一)两组阳性率的统计分析——x2(2×2)法37
二、质反应资料的统计分析37
(二)简化直接概率法38
(四)等级资料的统计分析39
(三)配对质反应资料的统计分析——配对x2(2×2)法39
(六)多批质反应的统计分析42
(五)多行多列资料的统计分析——x2(R×C)法42
(一)两组均数的统计分析——t值法及t′值法43
三、量反应资料的统计分析43
(七)质反应资料的统计分析小结43
(二)配对的量反应资料的统计分析——配对t值法45
(三)两组量反应资料的非参数统计——参比差值法46
(四)多组量反应资料均数的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法47
(五)多批量反应资料的统计分析——简化方差分析法49
(六)时反应资料的统计分析50
二、量效关系分析——散点相关分析51
一、线性相关51
(七)量反应资料统计方法小结51
第4节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51
四、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的关系52
三、直线回归52
二、多时序资料的动态分析53
一、前后资料的实测值,变化值及变化率分析53
第5节 前后资料及多时序资料的动态分析53
二、两样本率的等效性检验56
一、两样本均数的等效性检验56
第6节 等效性检验56
(一)方法与原理57
一、正交设计57
第7节 中药组方定量分析方法57
(二)举例59
(二)举例60
(一)原理60
(三)评价60
二、正交t值法60
(三)评价61
(一)原理与方法62
三、权重配方法62
(二)举例64
(三)评价65
(二)举例66
(一)原理66
四、均匀设计66
(三)评价67
(一)溶剂提取法68
一、中药粗提物的制备方法68
第5章 中药药理研究常用中药样品的制备方法68
第1节 样品品种确定与原料的预处理68
一、样品品种确定68
二、干燥与粉碎68
第2节 中药粗提物样品的制备方法68
(二)现代提取方法69
(一)溶剂法70
一、中药有效部位分离制备方法70
二、中药粗提物样品制备实例70
第3节 中药有效部位样品的制备方法70
(二)色谱分离方法71
第4节 中药有效成分样品的制备方法72
二、中药有效部位样品制备实例72
(三)水蒸气蒸馏法72
一、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方法73
二、中药有效成分样品制备实例74
三、样品乳浊液的配制75
二、样品混悬液的配制75
第5节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配制方法75
一、样品水溶液的配制75
四、摩尔浓度表示法(mol/L)76
三、有效成分含量浓度表示法76
四、样品低浓度醇溶液的配制76
五、样品固体的配制76
第6节 中药药理样品浓度表示方法76
一、生药量浓度表示法76
二、有效部位含量浓度表示法76
一、按遗传学分类77
第1节 实验动物的分级标准77
第6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分级、特点、品种、饲养管理和选择应用77
三、按我国实际情况分类78
二、按微生物学分类78
一、大鼠79
第2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特点、品种、饲养管理、常见疾病79
二、小鼠81
三、豚鼠82
四、家兔83
五、犬86
六、家猫88
七、金黄地鼠和黑线仓鼠89
九、其他实验动物90
八、猕猴90
一、中枢神经研究的动物选择92
第3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92
二、传出神经研究的动物选择93
三、心血管系统研究的动物选择94
四、消化系统研究的动物选择95
七、生殖系统研究的动物选择96
六、泌尿系统研究的动物选择96
五、呼吸系统研究的动物选择96
八、内分泌及免疫学研究的动物选择97
十、其他研究中动物的选择98
九、延缓衰老药研究的动物选择98
一、小鼠和大鼠100
第1节 捉持、固定和给药方法100
第7章 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持、固定、给药、采血和编号标记方法100
四、犬和猫101
三、豚鼠101
二、家兔101
一、小鼠、大鼠102
第2节 采血方法102
五、青蛙和蟾蜍102
六、鸽和鹌鹑102
三、家兔103
二、豚鼠103
第3节 编号标记方法104
五、鸽、鹌鹑104
四、犬、猫104
第1节 概述106
第8章 中药毒性和安全试验方法106
二、基本要求107
一、试验目的107
第2节 中药急性毒性试验研究方法107
三、试验方法108
二、基本要求110
一、试验目的110
第3节 长期毒性试验110
三、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11
一、遗传毒性试验114
第4节 特殊毒理试验方法114
二、生殖毒性试验方法115
三、致癌试验方法118
8-4-4-1.1虎杖的鼠伤寒沙门菌诱变性试验(Ames试验)120
(一)遗传毒性试验120
四、中药特殊毒性试验方法实例120
8-4-4-1.2虎杖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125
8-4-4-1.3α-细辛醚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27
8-4-4-1.4凹凸棒石制剂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30
8-4-4-1.5虎杖对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试验131
8-4-4-1.6凹凸棒石制剂的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姐妹染色体单体互换试验136
8-4-4-1.7蝙蝠葛碱的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139
8-4-4-2.1虎杖对大鼠的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142
(二)生殖毒性142
8-4-4-2.2半夏的大鼠胚胎毒性试验146
8-4-4-2.3复方菟丝子的小鼠一般生殖毒性试验149
8-4-4-2.4六味地黄汤的小鼠围生期毒性试验154
8-4-4-3.1六味地黄汤的小鼠致癌试验155
(三)致癌155
8-5-1.2家兔眼刺激试验157
8-5-1.1肌肉刺激性试验(家兔股四头肌法)157
第5节 制剂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157
一、刺激性试验157
8-5-1.3急性皮肤刺激性试验法159
8-5-2.2皮肤局部过敏试验160
8-5-2.1全身过敏性试验160
二、过敏性试验160
8-5-3.2皮肤光毒性试验162
8-5-3.1皮肤光敏试验162
三、皮肤光敏反应试验162
8-5-4.1受试物所含降压物质的限度检查试验163
四、降压物质检查163
8-5-6.1家兔热原检查法164
六、热原检查法164
五、溶血性试验法164
8-5-5.1对红细胞影响试验164
8-5-6.2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65
(一)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168
一、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及与中医药相关理论168
第9章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168
第1节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意义与内容168
(一)中药体内过程的研究内容169
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69
(二)与中医药相关理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169
(二)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内容170
(一)生物样品药物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176
一、药物浓度法176
第2节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176
(二)中药体内过程研究方法177
(一)效应半衰期法180
二、药理效应法180
(三)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研究方法180
(一)急性累计死亡率法181
三、毒理效应法181
(二)效应作用期法181
四、微生物法和其他生物检定法182
(二)LD50补量法182
五、药物浓度法-生物效应法联合研究方法183
9-3-1.1人参皂苷Rg3在Caco-2细胞上的摄取及代谢研究184
一、药物浓度法184
第3节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实例184
9-3-1.2黄芩苷在大鼠肝微粒体模型中的代谢转化研究(离体温孵法)186
9-3-1.3丁公藤注射液在小鼠体内总东莨菪内酯血药浓度药动学研究188
9-3-1.4芎芍胶囊口服后在犬体内芍药苷血药浓度药动学研究190
9-3-2.1生脉散的小鼠心肌药理效量动力学试验192
二、药理效应法192
9-3-2.2党参的小鼠中枢抑制作用量效半衰期测定(小鼠自主活动法)194
9-3-3.1连翘的小鼠急性累计死亡率法测定表观药动学参数195
三、毒理效应法195
9-3-3.2参茸白凤丸的小鼠毒效动力学试验196
9-3-3.3消渴冲剂的小鼠序贯测LD50计算毒效半衰期试验197
9-3-4.1陆英的小鼠镇痛药效及毒性的量效动力学试验199
四、药效毒效综合对应法199
(一)药效学研究203
一、四气203
第10章 中药药性的药理研究方法203
第1节 中药药性研究的内容与意义203
二、五味204
(三)临床药理研究204
(二)物质基础研究204
五、十八反十九畏205
四、升降浮沉205
三、归经205
第2节 中药药性药理研究方法206
六、双向调节作用206
三、归经研究方法207
(三)生物物理学法207
一、寒证、热证动物模型207
二、寒、热药性研究方法207
(一)药理效应实验研究法207
(二)生物化学方法和某些新技术207
10-3.1温热药造成“虚热”证大鼠动物模型208
第3节 中药性的药理研究方法实例208
四、十八反研究方法208
五、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208
10-3.2寒凉药造成“虚寒”证大鼠动物模型209
10-3.3寒凉药和温热药对热证及寒证患者自主神经平衡数的影响210
10-3.4寒凉药和温热药对大鼠针刺痛阈的影响211
10-3.5温热药对大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活动的影响212
10-3.6寒凉药对大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213
10-3.7寒凉药对大鼠尿内17-OHCS排出量的影响214
10-3.8温热药对大鼠血清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215
10-3.93H-白首乌总苷在小鼠体内的分布与排泄的定量研究216
第1节 中药配伍与禁忌研究的内容与意义218
第11章 中药配伍与禁忌的药理研究方法218
二、实验方法的选择219
一、实验指标的采用219
第2节 中药配伍与禁忌的研究方法219
11-3.1芫花与甘草配伍对小鼠LD50的影响220
第3节 中药配伍与禁忌药理研究方法实例220
三、实验结果的判断220
11-3.2 四逆汤及附子、干姜、甘草对大鼠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221
11-3.3来复汤对大鼠乳头肌正性肌力作用的正交分析222
11-3.4用生大黄及熟大黄配制的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的正交分析224
11-3.5正柴胡饮组方配伍对小鼠流感病毒慢性肺炎的作用227
11-3.6大黄、芒硝配伍对小鼠泻下作用的均匀设计分析230
11-3.7复方菟丝子配比对去卵巢小鼠学习记忆的混料均匀分析232
三、改变药性234
二、炮制增效234
第12章 中药炮制的药理研究方法234
第1节 中药炮制的药理研究内容与意义234
一、炮制减毒234
二、药效试验235
一、毒性试验235
第2节 中药炮制的药理研究方法235
12-3.1生附子和制附子对小鼠LD50的影响236
第3节 中药炮制的药理研究方法实例236
12-3.2生半夏、制半夏对家鸽的致吐及镇吐作用238
12-3.3首乌生品与炮制品对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239
第1节 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243
第13章 解表药243
中篇 各 论243
七、抗菌、抗病毒方法244
六、免疫功能测试法244
第2节 解表药药理研究方法244
一、发汗方法244
二、解热方法244
三、镇静方法244
四、镇痛方法244
五、抗炎方法244
九、其他245
八、对“表证”动物模型的影响245
13-3-1.1麻黄汤对正常大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着色法)246
一、发汗246
第3节 解表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246
13-3-1.3麻黄汤、银翘散对大鼠足跖部汗液分泌的影响(定量测定法)247
13-3-1.2麻黄、麻黄配桂枝对大鼠足跖部汗液分泌的影响(组织形态观察法)247
13-3-1.4麻黄汤对大鼠皮肤电阻的影响249
13-3-2.1柴胡对伤寒、副伤寒疫苗致家兔发热体温的影响250
二、解热250
13-3-2.2银翘散对实验性发热大鼠体温调节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影响251
13-3-2.3桑菊饮对内生致热原性发热家兔脑脊液中cAMP含量的影响253
13-3-3.1桂枝汤对家兔心肌组织血流量的影响(氢气清除法)254
三、增加血流量254
13-3-4.1桂枝汤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重量测定法255
四、抗病毒255
13-3-4.2正柴胡饮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257
13-3-4.3正柴胡饮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259
7.其他作用261
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61
第14章 清热药261
第1节 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261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261
2.抗细菌毒素作用261
3.解热作用261
4.抗炎作用261
5.对细胞因子的影响261
(一)抗菌试验262
一、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实验方法262
第2节 清热药药理研究方法262
(二)抗病毒试验266
(三)抗真菌试验269
(一)抗内毒素试验270
二、抗细菌毒素实验方法270
(四)抗其他病原体试验270
三、解热作用实验方法271
(二)抗外毒素试验271
(一)早期炎症实验法272
四、抗炎作用实验方法272
五、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方法273
(二)中、晚期炎症实验法273
14-3-1.1黄连素的体外抗菌作用(平皿法)274
一、抗菌274
第3节 清热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274
14-3-1.2黄连素的体外抗菌作用(试管法)276
14-3-1.3金银花对绿脓杆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277
14-3-1.4复方金银花对家兔实验性腹膜炎的影响278
14-3-2.1莲子芯在鸡胚内的抗流感病毒作用281
二、抗病毒281
14-3-2.2金银花在人胚肾组织培养中对副流感病毒的作用284
14-3-2.3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夏枯草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作用286
14-3-2.4蒲公英滴眼剂对实验性家兔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287
14-3-3.1金银花、连翘、黄芩等清热药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的鲎试剂体外定性试验289
三、抗细菌内毒素289
14-3-3.3热毒平对放线菌素D敏化小鼠内毒素攻击所致死亡的保护作用291
14-3-3.2热毒平的抗内毒素休克死亡作用291
14-3-3.4热毒平对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内毒素攻击所致死亡的保护作用292
14-3-4.1热毒平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293
四、解热293
14-3-4.2热毒平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294
14-3-4.3热毒平对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296
14-3-4.4热毒平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297
14-3-5.1穿琥宁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298
五、抗炎298
14-3-5.2穿心莲甲、乙、丙、丁素对醋酸(HAc)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的影响300
14-3-5.3穿琥宁对蛋清所致大鼠脚肿胀的影响301
14-3-5.4穿心莲甲、乙、丙、丁素对大鼠羧甲基纤维素囊中白细胞游出的影响303
14-3-5.5栀子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细胞内溶酶体、线粒体功能的影响305
14-3-6.1大青叶、金银花、蒲公英和鱼腥草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的影响307
六、免疫307
14-3-6.2鱼腥草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RES)对血流中惰性炭粒廓清能力的影响308
14-3-6.3大青叶、蒲公英及其配伍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花结形成的影响309
14-3-6.4金黄膏对实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疮疡溶菌酶含量的影响310
14-3-6.5复方金银花诱生干扰素的作用312
14-3-6.6凉血清营颗粒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313
14-3-6.7龙胆泻肝汤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卵蛋白血清致敏法)314
14-3-6.8龙胆泻肝汤对豚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315
14-3-6.9凉血清营颗粒对2,4,6-三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316
14-3-6.10木犀草素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过氧化氢的影响317
14-3-6.11几种中药抗炎有效成分对多形核白细胞白三烯B4生物合成的影响319
一、泻下实验法322
第2节 泻下药药理研究方法322
第15章 泻下药322
第1节 泻下药主要药理作用322
1.泻下322
2.利尿322
3.抗菌、抗病毒322
4.抗炎322
5.抗肿瘤322
二、逐水实验法323
15-3-1.1生大黄、制大黄和调胃承气汤对正常小鼠排便时间和数量的影响(炭末法)324
一、泻下324
三、对急腹症防治作用实验方法324
第3节 泻下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324
15-3-1.2复方大黄首乌汤对燥结型便秘小鼠排便时间和数量的影响(地芬诺酯模型)325
15-3-1.3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墨汁法)326
15-3-1.4大承气汤对小鼠肠容积的影响(重量法)327
15-3-1.5大承气汤对大鼠肠动力的影响328
15-3-1.6调胃承气汤对家兔在体回肠活动的影响(悬吊法)329
15-3-1.7大黄对小鼠不同肠段水分吸收的影响(称重法)330
15-3-1.8芫花、芒硝、郁李仁对家兔肠道作用机制的分析331
15-3-2.1大陷胸汤对家兔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二氯化汞中毒法)332
二、逐水332
15-3-2.2复方大黄茯苓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腺嘌呤法)333
15-3-2.3大陷胸汤对小鼠尿量的影响(滤纸称重法)334
15-3-2.4大陷胸汤对大鼠利尿作用和尿中Na+、K+含量的影响(代谢笼法)335
15-3-3.1大承气汤对小鼠套叠性肠梗阻的还纳作用的影响336
三、防治急腹症336
15-3-3.2大承气汤对大鼠缺血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337
15-3-3.3大承气汤对大鼠细菌性肠粘连的抑制作用338
15-3-3.4大承气汤对肠梗阻大鼠离体结肠平滑肌45Ca内流的影响339
15-3-3.5大承气汤对肠梗阻家兔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341
15-3-3.6大黄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343
第1节 祛风湿药主要药理作用345
第16章 祛风湿药345
一、抗炎346
第2节 祛风湿药药理研究方法346
二、镇痛350
16-3-1.2青藤碱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353
16-3-1.1臭冷杉精油对组织胺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353
第3节 祛风湿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353
一、抗炎353
16-3-1.3臭冷杉精油对大鼠胸腔渗出液白细胞游走的影响354
16-3-1.4豨莶草和豨桐丸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355
16-3-1.5复方马钱子对大鼠Ⅱ型胶原诱发的关节炎(CIA)关节软骨病理变化的影响356
16-3.1.6复方木瓜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继发症状及巨噬细胞IL-1β、TNF-α水平影响358
16-3-1.7青藤碱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361
16-3-1.8杉木干馏液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肿胀足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影响362
16-3-1.9 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环氧酶2活性的抑制作用363
16-3-1.10青藤碱防止补体激活引起的大鼠白细胞聚集364
16-3-2.1钻山风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366
二、镇痛366
16-3-2.2钻山风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367
16-3-2.3青藤碱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电刺激法)368
16-3-2.4两面针结晶-8的镇痛作用(辐射热刺激法)369
16-3-2.5两面针结晶-8的镇痛作用(K+皮下透入致痛法)370
16-3-2.6复方秦艽汤对大鼠三叉神经痛的作用371
16-3-2.7两面针结晶-8对大鼠的镇痛作用与神经递质关系的分析372
(二)输尿管集尿法374
(一)称重法374
第17章 利水渗湿药374
第1节 利水渗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374
1.利尿作用374
2.抗菌作用374
3.利胆护肝作用374
4.其他作用374
第2节 利水渗湿药药理研究方法374
一、利尿实验法374
(六)截流分析实验法375
(五)尿液中钠、钾和氯离子的含量测定法375
(三)家兔导尿管集尿法375
(四)代谢笼法375
(四)对输尿管动作电位的影响376
(三)异物性泌尿道结石模型376
(七)体外利尿实验法376
二、对泌尿道结石防治作用的研究方法376
(一)乙二醇性泌尿系统结石模型376
(二)乙醛酸及草酸法结石模型376
(三)肾功能衰竭模型377
(二)肾病模型377
(五)对排尿肌张力的影响377
三、对其他病理模型治疗作用的研究方法377
(一)肾小球肾炎模型377
(五)肾坏死及肾功能不全模型378
(四)内淋巴积水模型378
17-3-1.1五苓散对大鼠的利尿作用(代谢笼法)379
一、利尿379
第3节 利水渗湿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379
17-3-1.3金钱草对家兔利尿作用(导尿管法)381
17-3-1.2五苓散对小鼠的利尿作用(称重法)381
17-3-1.4通草对大鼠尿量及尿中离子浓度的影响382
17-3-1.5石韦大黄汤对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影响383
17-3-1.6复方黄芪车前子对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尿量及肾功能的影响385
17-3-2.1复方金钱草对大鼠肾结石的影响386
二、泌尿道结石386
17-3-2.2八正散对家兔输尿管动作电位的影响387
17-3-2.3花粉提取物对兔及大鼠排尿平滑肌张力的调节作用(麦氏浴槽法)388
17-3-3.1泽泻汤对豚鼠实验性内淋巴积水的作用390
三、消除淋巴积水390
2.消化系统的作用394
(5)抗休克394
第18章 温里药394
第1节 温里药主要药理作用394
1.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94
(1)正性肌力作用394
(2)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作用394
(3)扩张血管394
(4)抗心肌缺血394
(一)心脏、血管实验方法395
一、心血管系统实验方法395
(1)对胃肠功能的影响395
(2)促进消化395
(3)利胆、止吐、抗溃疡395
3.神经系统的作用395
4.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395
5.抗炎、免疫作用395
(1)抗炎395
(2)增强免疫功能395
6.其他395
第2节 温里药药理研究方法395
(四)心律失常模型396
(三)微循环实验方法396
(二)血流动力学实验方法396
(五)心力衰竭模型397
六、其他398
五、抗炎、镇痛、免疫实验方法398
(六)休克模型方法398
(七)耐缺氧试验及心肌缺血模型398
二、消化系统实验方法398
三、神经系统实验方法398
四、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实验方法398
18-3-1.1附子对离体蛙心的作用(斯氏法)399
一、心脏399
第3节 温里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399
18-3-1.2生附子和制附子对离体蛙心的作用(八木氏法)401
18-3-1.3附子对家兔离体心脏的作用402
18-3-1.4附子对豚鼠心脏乳头肌的作用403
18-3-1.5附子对大鼠离体心房的作用405
18-3-1.6去甲乌药碱对家兔在体心脏的作用406
18-3-1.8附子Ⅰ号对犬希氏束电图的影响407
18-3-1.7附子Ⅰ号抗戊脉胺致小鼠缓慢型心律失常407
18-3-1.9干姜对体外缺糖缺氧培养大鼠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的影响409
18-3-2.1附子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10
二、血流动力学410
18-3-2.2四逆汤对低血压状态大鼠的升压作用412
18-3-2.3复方人参、附子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心肌梗死法)413
18-3-3.1去甲乌药碱对火鸡红细胞膜β受体的影响416
三、受体416
18-3-3.2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大脑皮层及输精管α受体的影响420
18-3-4.1吴茱萸汤对家鸽温胃止呕作用422
四、止呕止泻422
18-3-4.2吴茱萸汤对大鼠胃条的影响423
18-3-4.3吴茱萸对番泻叶所致小鼠泄泻的止泻作用425
(1)调节胃肠运动427
1.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427
第19章 理气药427
第1节 理气药主要药理作用427
一、胃肠平滑肌运动实验方法428
第2节 理气药药理研究方法428
(2)调节消化液分泌428
(3)利胆428
2.松弛支气管平滑肌428
3.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428
4.对神经精神活动的影响428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428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428
(二)在体胃肠道平滑肌实验法429
(一)离体胃肠平滑肌实验法429
(一)胆汁流量及其成分测定430
三、胆汁、胰液分泌与排出实验方法430
(三)胃排空、小肠推进运动实验法430
二、胃液分泌及胃病模型430
(一)胃液收集与分析实验方法430
(二)胃溃疡、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模型430
六、神经精神活动实验方法431
五、子宫活动及相关实验431
(二)胆囊运动及胆道括约肌紧张度实验431
(三)胆道感染、胆结石及胰腺炎病理模型431
四、气管平滑肌实验及平喘实验431
七、血压及心脏研究方法432
19-3-1.1枳实对大鼠离体小肠平滑肌纵行肌条运动的影响(离体肌条实验法)433
一、胃肠运动433
第3节 理气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433
19-3-1.2木香、枳壳对家兔在体肠运动的影响(水囊法)435
19-3-1.3乌药对家兔体表胃电的影响(体表胃电图描记法)436
19-3-1.4舒肝丸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固体排空法)437
19-3-2.1 陈皮及其复方制剂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幽门结扎法)438
二、胃液、胃病模型438
19-3-2.2娑罗子对胃瘘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胃瘘法)440
19-3-2.3娑罗子对组胺、胃泌素致大鼠胃酸分泌增加的影响(胃内灌注法)441
19-3-2.4复方橘皮对应激型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的影响(应激造模法)442
19-3-2.5香砂和胃丸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溃疡发生率和溃疡程度的影响(幽门结扎造模法)443
19-3-2.7复方香附对慢性胃炎大鼠胃液成分的影响(去氧胆酸-乙醇造模法)445
19-3-2.6复方橘皮水煎液对醋酸型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的影响(醋酸造模法)445
19-3-2.8复方香附对慢性胃炎大鼠胃窦黏膜组织形态学和幽门弯曲菌的影响(去氧胆酸-乙醇造模法)448
19-3-2.9清热理气方对小鼠实验性猫胃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作用450
19-3-2.10柴夏冲剂(柴胡半夏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幽门半结扎合并贲门肌切开术法)451
19-3-3.1青皮、香附对大鼠胆汁分泌的影响(胆汁引流法)452
三、胆汁、胰液分泌、排出及病理模型452
19-3-3.2复方青皮对豚鼠胆汁成分的影响453
19-3-3.3复方青皮对家兔胆总管生物电的影响(生物电法)455
19-3-3.4复方枳壳对犬胆囊运动及胆道括约肌紧张性的影响(直接测压法)457
19-3-3.5复方木香、枳壳对家兔胆囊结石的溶解作用460
19-3-3.6复方厚朴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胰液淀粉酶含量的影响461
19-3-4.1女金丸对大鼠离体子宫活动的影响463
四、子宫活动463
19-3-4.2香附对大鼠在体子宫活动的影响464
19-3-4.3复方柴胡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及雌激素的影响465
19-3-5.1复方厚朴对小鼠绝望行为的影响(强迫游泳、悬尾法)467
五、神经精神活动467
19-3-5.2复方厚朴对育亨宾致小鼠死亡及对高剂量阿朴吗啡致小鼠肛温下降的影响468
19-3-5.3复方沉香木香对利血平所致小鼠运动不能、眼睑下垂、体温降低的拮抗作用469
19-3-5.4复方柴胡枳实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探索行为和糖水消耗量的影响470
19-3-6.1青皮和枳实对麻醉大鼠的升压作用471
六、血压及心脏471
19-3-6.2 N-甲基酪胺对离体豚鼠工作心脏的影响473
19-3-6.3青木香对猫颈上神经节的阻断作用476
第2节 止血药药理研究方法478
第1节 止血药主要药理作用478
第20章 止血药478
(二)离体主动脉条实验法479
(一)离体器官血管灌流法479
一、凝血时间测定方法479
二、凝血因子活力或含量测定方法479
(一)血浆复钙时间测定479
(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479
(三)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479
(四)纤维蛋白溶解试验479
三、血管收缩作用的测定方法479
20-3-1.1三七对家兔凝血时间的影响(试管法)480
一、凝血时间480
四、血小板黏附性测定方法480
五、血小板聚集性测定法480
第3节 止血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480
20-3-1.3 白及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毛细玻管法)481
20-3-1.2大蓟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玻片法)481
20-3-2.1三七对家兔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482
二、凝血因子482
20-3-2.2三七对家兔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483
20-3-2.3血余炭对大鼠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484
20-3-2.4卷柏炭对大鼠部分凝血因子(PT、APTT)的影响(血凝仪法)485
20-3-3.1断血流总苷对离体兔耳血管灌流量的影响486
三、血管收缩486
20-3-3.2断血流总苷对离体家兔动脉条的作用488
第1节 活血化瘀药主要药理作用490
第21章 活血化瘀药490
(一)心脏冠脉血流测定及心肌缺血实验方法491
一、器官血流和血流动力学491
第2节 活血化瘀药药理研究方法491
(二)脑血流测定方法及脑缺血实验方法492
(三)肾血流量测定方法493
(四)肝血流量测定方法494
(一)微循环实验基本设备和装置495
二、微循环495
(五)后肢血流量测定方法495
(六)离体血管方法495
(三)常用的活体微循环观察法496
()微循环观察指标496
(四)“血瘀证”的实验性微循环障碍模型498
(一)黏度测定499
三、血液流变性499
(四)红细胞电泳时间501
(三)红细胞沉降率(血沉)501
(二)红细胞压积501
四、血栓形成503
(六)白细胞流变性测定503
(五)红细胞变形性测定503
(二)体内血栓形成方法504
(一)体外血栓形成方法504
(一)血小板黏附性测定法505
五、血小板功能505
(二)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法506
(三)血小板释放反应活性物质测定507
(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活性物质测定508
(一)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法508
六、血管壁及内皮细胞508
八、纤溶511
七、抗凝血511
(二)正常动物初筛实验512
(三)动物病理模型的建立512
九、调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512
(一)动物选择512
(四)各种动物模型的特点513
(五)观测指标514
十、骨质及结缔组织515
21-3-1.1丹参、川芎和复方丹参对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Langendorff氏法)516
一、器官血流和血流动力学516
第3节 活血化瘀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516
21-3-1.2复方丹参提取物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518
21-3-1.3血竭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19
21-3-1.4延胡索对脑垂体后叶素致豚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的影响522
21-3-1.5长茎景天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N-BT染色法)523
21-3-1.6复方丹参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犬心外膜心电图的影响525
21-3-1.7川芎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27
21-3-1.8川芎嗪对大鼠椎动脉恒速灌流脑血管阻力的影响528
21-3-1.9补阳还五汤对犬脑循环的影响530
21-3-1.10川芎嗪对离体主动脉平滑肌的影响(机械偶联记录法)532
21-3-1.11阿魏酸钠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534
21-3-1.12纳豆提取物对猪冠状动脉血栓的溶解面积及溶解率的影响537
21-3-1.13复方双参对心导管介入冠状动脉栓塞小型猪心射血功能的影响(超声心动图法)538
21-3-1.14八角茴香提取物对栓线法所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梗塞面积的影响539
21-3-1.15复方水蛭对开颅阻断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大鼠脑含水量和缺血面积的影响541
21-3-1.16丹酚酸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氧代谢测定法)542
21-3-2.1血府逐瘀汤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545
二、微循环及微循环障碍545
21-3-2.2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546
21-3-2.3丹参、红花和赤芍对小鼠骨髓瘀血证模型骨髓血红蛋白含量及微血管的影响548
21-3-2.4复方丹参对苯中毒小鼠骨髓微循环的影响550
21-3-2.5丹参注射液对家兔眼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552
21-3-2.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小鼠脑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激光多普勒仪法)553
21-3-3.1丹参和川芎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影响554
三、血液流变性554
21-3-3.2复方丹参对右旋糖酐所致家兔“血瘀”模型的血液变性影响556
21-3-3.3丹参及二参水煎液对老年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557
21-3-4.1?虫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558
四、血栓形成558
21-3-4.3丹参素对大鼠在体血栓形成的影响(颈动脉温度测定法)560
21-3-4.2当归抗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560
21-3-4.4复方当归对花生四烯酸诱导大鼠急性脑缺血治疗作用561
21-3-4.5川芎红花对兔脑粉-高分子葡聚糖造成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液黏度的作用564
21-3-4.6三棱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566
21-3-5.1莪术对兔血小板黏附性影响567
五、血小板功能567
21-3-5.2水蛭、莪术对兔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玻片法)568
21-3-5.3水蛭提取物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比浊法)570
21-3-5.4原儿茶醛对兔血小板内cAMP含量的影响571
21-3-5.5 3,4-二羟基苯乙酮对家兔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574
21-3-5.6原儿茶醛对家兔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2(TXA2)的生物检定575
12-3-5.7阿魏酸钠对兔血小板TXB2、PGE2和PGF2α生成的影响577
21-3-5.8毛冬青甲素对血小板激活时钙流动的影响579
21-3-5.9川芎嗪对家兔血小板钙调蛋白含量的影响581
21-3-5.10丹参和复方丹参对家兔血小板第3因子的影响584
21-3-5.11 3,4-二羟基苯乙酮对家兔血小板14C-5-HT释放反应的影响585
21-3-5.12肿节风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模型小鼠血小板数量的影响(免疫法模型)587
21-3-5.13肿节风对继发性血小板小鼠模型外周血小板减少数量的影响(细胞毒法模型)589
21-3-6.1原儿茶醛对大鼠动脉壁PGI2样物质活性的测定590
六、血管壁及内皮细胞590
21-3-6.2补阳还五汤对脐静脉灌流血管壁释放vW因子及前列环素的影响592
21-3-6.4丹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酸性磷酸酶的影响594
21-3-6.3蒲黄对纤维蛋白致胎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组织形态损伤的影响594
21-3-6.5益母草碱对大鼠去内皮主动脉环的舒张和收缩的影响597
21-3-7.1赤芍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599
七、抗凝血599
21-3-7.2赤芍对大鼠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的影响600
21-3-7.3赤芍的抗凝血酶作用601
21-3-8.1赤芍对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纤维蛋白平板法)602
八、纤溶602
21-3-8.2复方川芎对人体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优球蛋白溶解法)603
21-3-9.1加味丹参饮对家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影响(酶法)604
九、调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604
21-3-9.2加味丹参饮对家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沉淀法)606
21-3-9.3血府逐瘀汤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喂养法)608
21-3-9.4复方丹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609
21-3-9.5复方丹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载脂蛋白的影响(免疫比浊法)610
21-3-9.6月见草油对谷氨酸钠所致肥胖大鼠的影响611
21-3-9.7复方红花决明子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613
21-3-9.8复方荷叶对高脂血症大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615
21-3-10.1丹参对大鼠纤维化肝胶原蛋白和尿羟脯氨酸排泄的影响616
十、骨质及结缔组织616
21-3-10.2丹酚酸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影响(3H掺入法)618
21-3-10.3丹参对外伤大鼠骨折的不脱钙骨的骨切片的成骨细胞计数及骨形态计量学影响620
第2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药理研究方法623
第1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623
第22章 止咳、化痰、平喘药623
三、平喘试验方法624
二、化痰试验方法624
一、止咳试验方法624
22-3-1.1桔梗对小鼠的止咳作用(浓氨水喷雾法)625
一、止咳625
第3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625
22-3-1.3半夏对豚鼠的止咳作用(枸橼酸喷雾引咳法)627
22-3-1.2紫菀对小鼠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刺激法)627
22-3-1.4紫金牛对猫的止咳作用(电刺激法)628
22-3-1.5浙贝母碱对豚鼠的止咳作用(机械刺激法)629
22-3-2.1桔梗对小鼠的化痰作用(气管段酚红法)630
二、化痰630
22-3-2.2竹沥和桔梗对大鼠排痰量的影响(毛细玻管法)631
22-3-2.3竹沥对家兔离体气管纤毛黏液流动的影响632
22-3-2.4臭冷杉精油对鸽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633
22-3-2.5桑桔饮对二氧化硫(SO2)致慢性气管炎大鼠排痰量的影响634
22-3-3.1马兜铃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影响(气管容积法)635
三、平喘635
22-3-3.2麻黄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影响(气管螺旋条法)636
22-3-3.3小青龙汤的豚鼠平喘作用(喷雾致喘法)637
22-3-3.4小青龙汤对豚鼠支气管的作用(肺溢流法)638
22-3-3.5小青龙合剂对过敏性哮喘大鼠的平喘作用640
22-3-3.6银杏对卵蛋白致敏豚鼠肺支气管灌流的影响641
22-3-3.7银杏甲素对大鼠颅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642
第1节 安神药和平肝息风药的主要药理作用644
第23章 安神药和平肝患风药644
一、镇静试验645
第2节 安神药和平肝息风药药理研究方法645
二、催眠试验646
三、抗惊厥、抗癫痫试验647
四、抗震颤麻痹试验653
五、降压实验654
23-3-1.1酸枣仁水煎液对小鼠的镇静作用(抖笼换能器法)657
一、镇静作用657
第3节 安神药和平肝息风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657
23-3-1.2酸枣仁水煎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走动时间和举双前肢法)659
23-3-1.3复方珍珠母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660
23-3-1.4复方珍珠母对小鼠协调运动能力的影响661
23-3-2.1 复方酸枣仁对戊巴比妥钠阈剂量小鼠的睡眠时间的影响662
二、催眠作用662
23-3-3.1香荚兰醇抗小鼠惊厥的作用(戊四氮CD50值法)663
三、抗惊厥、抗癫痫663
23-3-2.2天麻水煎液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小鼠入睡个数的影响663
23-3-3.2加锡果宁抗致惊剂诱发小鼠惊厥作用664
23-3-3.4加锡果宁抗大鼠、小鼠最大电休克作用(MES)666
23-3-3.3复方青礞石抗小鼠谷氨酸钠惊厥发作的作用666
23-3-3.5复方青礞石抗小鼠“精神运动性”电惊厥的作用667
23-3-3.7利血平、优降宁对加锡果宁抗小鼠电惊厥作用的影响669
23-3-3.6息风定痫丸抗惊厥作用(听源性发作法)669
23-3-3.8加锡果宁抗小鼠电惊厥作用与脑内5-羟色胺、多巴胺能神经的关系670
23-3-3.9抗惊厥药加锡果宁对小鼠脑内单胺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的影响672
23-3-3.10加锡果宁抗小鼠惊厥作用与脑内受体的关系673
23-3-3.11 复方天麻抑制马桑内酯诱发癫痫大鼠大脑皮层痫样放电作用675
23-3-3.12复方石菖蒲对“精神运动性”发作小鼠脑内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676
23-3-3.13香荚兰醛和洋川芎内酯A对大鼠培养脑切片上谷氨酸递质释放的影响677
23-3-4.1 复方钩藤对纹状体6-OHDA定向损毁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679
四、抗震颤麻痹679
23-3-4.2 复方钩藤对6-羟多巴胺定向注射致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680
23-3-4.3 复方天麻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爬杆时间的影响681
23-3-4.4复方天麻对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682
23-3-4.5复方天麻对6-羟多巴胺定向注射致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的影响683
23-3-4.6复方钩藤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前肢摄食能力的影响(阶梯实验)684
23-3-4.7复方钩藤大鼠纹状体预防自由基损伤685
23-3-5.1天麻钩藤对大鼠血压的影响(直接测定法)688
五、降血压688
23-3-5.2异钩藤碱对清醒大鼠血压的影响(直接测压法)690
23-3-5.3钩藤碱对家兔主动脉条收缩反应的影响692
23-3-5.4天麻钩藤对犬的条件反射及血压的影响(颈动脉皮鞘法)698
23-3-5.5钩藤水煎醇沉液对大鼠实验性高血压的影响(内分泌型)701
23-3-5.6钩藤水煎醇沉液对大鼠急性实验性肾型高血压的影响(急性肾动脉狭窄型)702
23-3-5.7钩藤总碱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两肾一夹)703
23-3-5.8钩藤总碱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的影响704
23-3-5.9钩藤碱降低麻醉犬血压机制的分析705
2.抗应激作用708
1.调节机体免疫功能708
第24章 补益药708
第1节 补益药的主要药理作用708
7.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709
6.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709
3.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709
(1)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709
(2)垂体—甲状腺系统709
(3)垂体—性腺系统709
4.调节机体代谢709
(1)增加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709
(2)调节糖代谢709
(3)改善脂质代谢709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709
(一)T淋巴细胞测定方法710
一、免疫学研究方法710
8.对造血系统功能的影响710
第2节 补益药药理研究方法710
(二)B淋巴细胞测定方法712
(三)其他免疫功能细胞测定方法713
(四)几种重要细胞因子测定方法714
(七)免疫器官(胸腺脾脏)重量测定方法715
(六)组织或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715
(五)体液中有关可溶性免疫分子测定715
二、抗应激研究方法716
(五)放射损伤法717
(四)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717
(一)小鼠游泳实验717
(二)小鼠耐缺氧实验717
(三)耐低温和高温实验717
(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718
三、内分泌系统研究方法718
(二)垂体-性腺系统719
(三)垂体-甲状腺系统720
(四)降血糖药物实验方法721
(一)蛋白质代谢722
四、物质代谢研究方法722
(五)其他724
(四)脂类代谢724
(二)核酸代谢724
(三)糖代谢724
五、肝功能研究方法725
(一)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726
(二)研究肝功能常用的实验指标728
(二)胃酸及胃蛋白酶测定730
(一)胃黏膜屏障功能测定730
六、消化系统研究方法730
(六)胃肠疾病模型731
(五)胰液分泌功能测定731
(三)胃肠电活动及运动活性的测定731
(四)小肠葡萄糖吸收功能测定731
(一)化学药物诱发心律失常733
七、心血管研究方法733
(四)应激诱发心律失常735
(三)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心律失常735
(二)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735
(六)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基本特性影响及体外心肌细胞的研究方法736
(五)炎症介质引起的心律失常736
(一)学习记忆的测定方法738
八、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及神经递质研究方法738
(二)学习记忆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739
(三)学习记忆机制分析——脑内神经递质和受体的测定方法740
(四)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研究(行为实验)741
(五)其他研究方法742
24-3-1.1复方鹿茸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小鼠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染色法)743
一、免疫743
第3节 补益药药理研究方法实例743
24-3-1.2复方黄芪方对环孢霉素A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荧光染色法)745
24-3-1.3灵芝多糖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3H-TdR掺入法)746
24-3-1.4黄芪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MTT法)748
24-3-1.5银耳多糖对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影响(伊文思蓝比色法)749
24-3-1.6银耳多糖对绵羊红细胞致敏的小鼠脾空斑形成细胞(PFC)反应的影响(溶血空斑法)750
24-3-1.7冬虫夏草对绵羊红细胞所致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比色法)752
24-3-1.8复方人参对小鼠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3H-TdR掺入法)753
24-3-1.9女贞子对小鼠血清IgG含量的影响754
24-3-1.10加味四君子汤对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的影响(比色法)755
24-3-1.11 冬虫夏草对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MTT法)756
24-3-1.12加味四君子汤对小鼠脾细胞细胞毒活性影响的研究(孔雀绿比色法)757
24-3-1.13人参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流中惰性炭粒的吞噬廓清能力的影响(炭粒廓清法)759
24-3-1.14生脉注射液对小鼠对32P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吞噬廓清能力的影响761
24-3-1.15黄芪仙灵脾合剂及其单味药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C3b受体的影响(EA花环和YC花环法)762
24-3-1.16山茱萸总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系表达ICAM-1、CD4的影响(Cell-ELISA法)764
24-3-1.17 18β-甘草次酸钠对大鼠中性白细胞活性氧生成的影响(化学发光法)765
24-3-1.18玉屏风散对小鼠嗜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对葡萄球菌吞噬功能的影响769
24-3-1.19 18β-甘草次酸钠对大鼠中性粒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荧光测定法)770
24-3-1.20枸杞子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生成的影响(3H-TdR掺入法)772
24-3-1.21八味地黄汤对正常小鼠白细胞介素-2生成的影响(3H-TdR掺入法)774
24-3-1.22复方鹿茸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淋巴结细胞INF-γ基因表达影响(RT-PCR法)775
24-3-1.23女贞子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777
24-3-2.1冬虫夏草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抗游泳疲劳实验)778
二、抗应激778
24-3-2.2黄芪注射液对小鼠耐常压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779
24-3-2.3黄芪注射液对小鼠耐减压缺氧存活百分率的影响780
24-3-2.4黄芪对小鼠整体氧耗量测定的影响(整体耗氧量测定法)781
24-3-2.5人参对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的影响782
24-3-2.7洋参片对小鼠的耐高温存活百分率的影响783
24-3-2.6复方洋参片对小鼠的耐寒冷存活百分率的影响783
24-3-2.8银耳多糖对应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的恢复作用784
24-3-2.9人参黄芪对冷应激小鼠的保护作用785
24-3-2.11人参茎叶皂苷对噪声应激对小鼠血清皮质酮及脑氨基酸含量的影响787
24-3-2.10复方人参对热应激大鼠肾上腺VC含量的影响787
24-3-2.12人参皂苷对复合应激因素致大鼠疲劳模型海马氨基酸含量变化的调节作用788
24-3-2.13人参皂苷Rb1对应激性性行为缺损的保护作用789
24-3-3.1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2,4-二硝基苯肼法)791
三、内分泌腺791
24-3-3.2生脉注射液对大鼠血浆皮质酮含量的影响(放射免疫法)793
24-3-3.3附子、附桂和六味地黄方对高血压大鼠尿醛固酮的影响(放射免疫法)795
24-3-3.4鹿茸对去势大鼠精液囊与前列腺、包皮腺发育的影响796
24-3-3.5冬虫夏草发酵液对去势雄性小鼠精液囊和包皮腺重量的影响797
24-3-3.6复方菟丝子对电刺激应激雄性小鼠捕捉雌性小鼠行为的影响799
24-3-3.8白凤丸对幼年大鼠的性器官发育的性激素样作用800
24-3-3.7五子壮阳汤对环磷酰胺损伤生殖系统雄性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放射免疫法)800
24-3-3.9复方菟丝子对去卵巢加应激大鼠雌激素及子宫脏器指数影响801
24-3-3.10复方菟丝子对去卵巢加应激小鼠自主活动及睡眠障碍的影响803
24-3-3.11菟丝子黄酮对人早孕胎盘绒毛滋养层组织培养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影响(放射免疫法)804
24-3-3.12花粉对老龄犬前列腺增生的影响805
24-3-3.13花粉醇提物对尿生殖窦植入所致小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807
24-3-3.14六味地黄汤及其拆方对正常小鼠血糖及肝糖原的影响(邻甲苯胺法和蒽酮法)809
24-3-3.15八仙长寿对胰腺全切除犬血糖水平的影响(邻甲苯胺法)811
24-3-3.16复方黄芪对实验性肥胖及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口服葡萄糖耐量法)812
24-3-3.17八仙长寿丸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兔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放射免疫法)813
24-3-3.18复方地黄口服液对链脲霉素致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葡萄糖氧化酶法)815
24-3-3.19复方黄芪对链脲霉素致糖尿病大鼠血清糖化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817
24-3-3.20玉泉丸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818
24-3-3.21复方麦冬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819
24-3-4.1人参对小鼠蛋白质、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合成的影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820
四、代谢820
24-3-4.2人参皂苷对衰老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显色法)822
24-3-4.3四君子汤对正常和模拟气虚小鼠胸腺核酸含量的影响(二苯胺法和地衣酚法)823
24-3-4.5灵芝注射液对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水平的影响(紫外酶测定法)826
24-3-4.4人参对饥饿小鼠肝糖原含量的影响(蒽酮法)826
24-3-4.6 18β-甘草次酸钠对缺氧小鼠血液pH值和氧分压的影响(氧电极法)828
24-3-4.7淫羊藿注射液对鸡胚股骨生长的促进作用830
24-3-4.8鹿茸多肽对鸡胚头盖骨成骨样细胞DNA合成的影响(3H-TdR掺入法)831
24-3-5.1齐墩果酸对大鼠四氯化碳致肝损伤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影响832
五、保肝832
24-3-5.2甘草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损害ALT、肝糖原和组织损害的影响834
24-3-5.3人参茎叶皂苷及其复方对硫代乙酰胺(TAA)致小鼠肝损害肝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影响837
24-3-5.4人参茎叶皂苷及其复方对免疫性肝损害乳酸脱氢酮同工酶5(LDH-5)及免疫复合物的影响838
24-3-5.5甘草甜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硬化的肝纤维增生及血清γ-球蛋白等的影响840
24-3-5.6复方白芍对异硫氰酸苯酯诱发大鼠胆汁淤滞性肝损伤黄疸模型胆红素及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影响843
24-3-5.7复方黄芪对D-氨基半乳糖致肝损伤大鼠ALT、AST的影响844
24-3-5.8复方人参茎叶皂苷对3H-亮氨酸掺入CCl4中毒小鼠肝组织蛋白合成速率的影响847
24-3-5.9黄芪总苷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抑制作用(反相被动血凝法)848
24-3-5.10复方巴戟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DHBV DNA等的变化影响849
24-3-5.11复方虫草体外对HBsAg、HBeAg抑制率的影响850
24-3-5.12复方女贞子对乙硫氨酸性脂肪肝大鼠血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的影响851
24-3-5.13复方虫草对二甲基亚硝胺致肝纤维化大鼠肝脏明胶酶和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853
24-3-5.14复方黄芪对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胶原蛋白的影响854
24-3-6.1香砂六君子汤水煎液对牛磺胆酸钠所致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PD测定)855
六、消化855
24-3-6.2补中益气汤对大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滴定法、蛋白毛细玻管法)857
24-3-6.3补中益气汤对小鼠胃排空运动的影响(比色法)858
24-3-6.4党参对应激型胃溃疡大鼠胃电、胃运动的影响(应变片法、酚红法)859
24-3-6.5白芍对人体胃肠电活动的影响(体表胃肠电图法)862
24-3-6.6补中益气汤对小鼠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游离肠袢法)864
24-3-6.7复方地黄口服液对大鼠小肠葡萄糖吸收的影响(小肠循环灌流法)865
24-3-6.8补中益气汤对亚急性大鼠胰液分泌的影响(胰瘘法)867
24-3-6.9香砂六君子汤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胃炎的保护作用(胃空肠吻合术法)869
24-3-6.10芪佛复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氨水复合热糊及自身免疫损伤法)870
24-3-6.11 复方黄芪胶囊对醋酸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便血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872
24-3-6.12复方黄芪胶囊对TNBS(三硝基苯磺酸)结肠炎大鼠SOD、MDA的影响874
24-3-7.1炙甘草汤对氯仿致小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876
七、心血管876
24-3-7.2炙甘草汤抗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877
24-3-7.4麦冬总皂苷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878
24-3-7.3参附注射液对哇巴因致豚鼠心律失常的影响878
24-3-7.5炙甘草汤减少氯化钙致小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879
24-3-7.6炙甘草汤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及再灌注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880
24-3-7.7炙甘草汤对异丙肾上腺素-应激大鼠诱发心律失常的影响882
24-3-7.8复脉汤对组胺致在体豚鼠心脏表面触发活动及心电图影响(单相动作电位技术)883
24-3-7.9复脉汤对变态反应心肌中组胺含量的影响(荧光光度法)884
24-3-7.10炙甘草汤对肾上腺素诱发乳头状肌自律性和心律失常的影响885
24-3-7.11甘草酸单铵盐对右心房、左心房肌功能不应期和兴奋性的影响886
24-3-7.12炙甘草汤对缺血再灌离体大鼠心脏心律失常及触发活动的影响888
24-3-7.13鹿衔草提取物和化合物对豚鼠右心室缺氧再给氧折返激动和心律失常的影响889
24-3-7.14复脉汤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触发活动的影响(微电极技术)893
24-3-7.15复方人参液对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电活动的作用896
24-3-7.16生脉散及参芎制剂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影响898
24-3-7.17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影响901
24-3-7.18鹿衔草提取物和化合物对离体豚鼠右心室缺氧再给氧所致折返激动和心律失常的影响903
24-3-8.1复方五味子对去卵巢大鼠辨别空间方位潜伏期的影响(Morris水迷宫法)906
八、神经系统活动及神经递质研究实例906
24-3-8.2何首乌二苯乙烯苷对鹅膏覃氨酸基底前脑注射拟痴呆大鼠模型空间学习错误次数的影响(通道式水迷宫法)909
24-3-8.3复方党参对樟柳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改善作用(跳台法)910
24-3-8.4灵芝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避暗法)912
24-3-8.5人参茎叶皂苷对东莨菪碱致大鼠记忆障碍模型主动回避性条件反射的影响(穿梭箱法)913
24-3-8.6党参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记忆障碍模型操作式条件反射的影响914
24-3-8.7复方首乌对D-半乳糖致脑老化小鼠模型物体识别能力的影响(物体识别法)915
24-3-8.8党参总碱对小鼠脑内乙酰胆碱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影响(放射免疫法)916
24-3-8.9人参茎叶皂苷对大鼠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产物的影响(中空纤维脑灌流-高效液相电化学法)919
24-3-8.10复方熟地对小鼠定型运动的影响(阿朴吗啡法)922
24-3-8.11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