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诗学批评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诗学批评史
  • 陈良运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1533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43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61页
  • 主题词:诗歌-文学批评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诗学批评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篇 先秦两汉诗歌观念的演进与功利批评的形成第一章 诗歌创作观念与接受观念的萌芽15

一 上古代的诗歌形态16

二 “《诗》三百”中的诗歌创作观念21

三 《左传》中的诗歌接受观念26

第二章 先秦诸子诗歌观念的演进34

一 孔子及其弟子论《诗》与用《诗》35

二 子思、孟子称《诗》及“以意逆志”说43

三 “诗言志”与荀子的文体观念形成49

四 屈原新体抒情诗中的诗歌观念54

五 “乐”与“诗”观念互补60

第三章 两汉的功利主义诗学观64

一 尊《诗》为“经”的功利定向65

二 儒家诗教的确立69

三 《诗大序》与《诗谱序》的理论意义76

四 《离骚》评价之争84

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诗歌本体的重构与风格批评的出现第四章 诗歌文体的重新认识95

一 曹丕、陆机、葛洪的诗美特征说96

二 “以意为主”对“言志”的变通104

三 “形似之言”与“声律”论111

第五章 《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120

一 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考察122

二 论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130

三 创作方法与鉴赏批评138

第六章 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147

一 诗歌美学特征的确认148

二 五言诗独特情质与诗人个体风格157

三 流派探索与比较批评163

第七章 齐、梁趋向唯美的诗歌理论168

一 “文”、“笔”之说与“美文”意识169

二 冲决儒家诗教的“宫体”诗论177

三 儒家诗教传人的反批评185

第三篇 隋唐宋金元诗歌精神的升华与美学批评的崛起第八章 重振诗歌人文精神的“风骨”论195

一 隋至初唐的诗学批评197

二 陈子昂之“兴寄”与“风骨”202

三 李白等盛唐诗人的“风骨”诗学观207

第九章 标志诗歌艺术走向成熟的“诗境”说215

一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说217

二 释皎然论“取境”与“造境”223

三 权德舆、刘禹锡的“境在象外说”230

第十章 政教与审美结合的现实主义诗论235

一 杜甫、元结的诗歌美学思想237

二 古文家的“文”、“诗”分别论252

三 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学纲领259

四 现实主义诗学之承续269

第十一章 司空图《诗品》与唐末五代诗论277

一 司空图诗论的哲学、美学思想基础279

二 艺术哲学的经典之作——《诗品》285

三 唐末、五代诗论296

第十二章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鉴赏批评301

一 审美鉴赏向诗境整体把握的提高302

二 审美接受准则的确定306

三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态度312

第十三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诗学走向317

一 宋人对唐诗的接受与评价319

二 诗文革新运动者的诗学主张323

三 苏轼的诗歌美学观328

第十四章 两宋理学家的诗学观337

一 邵雍的“情伤性命”与“以物观物”说338

二 朱熹“文皆是从道中流出”的诗论344

三 包恢三种“自然”说350

第十五章 江西诗派的诗法理论及其嬗变356

一 黄庭坚首立诗之“法度”358

二 诗法理论从“悟”到“活法”的发展364

三 诗法理论在南宋的嬗变371

第十六章 《岁寒堂诗话》与《沧浪诗话》384

一 张戒由“思无邪”论“意”、“气”、“韵”、“味”385

二 严羽“以禅喻诗”重塑诗学本体390

三 “参诗精子”的美学批评398

第十七章 金、元诗论缀要403

一 苏、黄之辨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404

二 江西诗派再评价与方回《心境记》414

三 刘将孙的诗趣说与杨维桢的“人品”论420

第四篇 明清近代流派理论的拓展与诗学本体的深化第十八章 以“格调”为核心的明代“复古”诗论429

一 复古之先声与茶陵派的“格调”说430

二 前七子诗学理论的两面性436

三 后七子中谢榛、王世贞的诗论443

四 胡应麟的“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论450

第十九章 以“性灵”为核心的文学解放思潮456

一 文学解放运动先行者的理论纲领457

二 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与“法不相沿”说466

三 竟陵派之“孤怀孤诣”与“厚出于灵”论473

第二十章 晚明三家诗论479

一 许学夷之“通变”而“入圣”、“入神”论480

二 陆时雍关于“韵”的美学阐释487

三 陈子龙“忧时托志”的救亡诗论493

第二十一章 重整与改善的儒家诗学498

一 虞山派论“诗人之诗”与“儒者之诗”499

二 黄宗羲的“万古之性情”说508

三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新释512

四 叶燮重建儒家诗学体系519

第二十二章 清代四大流派的诗学观534

一 王士祯“神韵”说的美学意义535

二 以儒家诗教为本的“格调”说543

三 袁枚“性灵”说——诗人“天分”论549

四 倡导“学人之诗”的“肌理”说559

第二十三章 繁荣的清代诗话与论诗诗568

一 《诗辩坻》等论“作诗之人”570

二 《诗筏》等论诗的审美创造577

三 赵翼、张问陶等的论诗诗584

第二十四章 “诗界革命”时代的到来594

一 龚自珍倡导个性解放的理论与实践595

二 黄遵宪、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论601

三 王国维“境界”说之系统观608

四 鲁迅“求新源”振“雄声”的《摩罗诗力说》621

主要引用书目和参考书目626

后记635

再版跋6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