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测试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测试技术
  • 汉泽西,肖志红,董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9264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8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测试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测试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数字式传感器1

1.1 引言1

1.1.1 传感器的定义1

1.1.2 传感器的分类1

1.1.3 数字式传感器1

1.2 数码输出型数字式传感器2

1.2.1 光电码盘型直接编码器的工作原理2

1.2.2 二进制码盘2

1.2.3 循环码及二进制码与循环码的转换3

1.3 计数脉冲型数字式传感器4

1.3.1 光栅传感器5

1.3.2 增量编码器8

1.3.3 感应同步器10

1.4.1 振弦式传感器14

1.4 谐振式数字传感器14

1.4.2 石英晶体谐振式传感器17

练习题18

第2章 智能传感器19

2.1 智能传感器概述19

2.1.1 智能传感器的定义19

2.1.2 智能传感器的基本功能19

2.1.3 智能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的区别20

2.1.4 智能传感器的分类21

2.2 智能传感器系统实现的途径21

2.1.1 智能合成手段21

2.2.2 应用人工智能材料28

2.3 应用MEMS技术的智能传感器30

2.3.1 微机电系统简介30

2.3.2 微机械加工技术31

2.4 智能传感器发展趋势39

思考题41

第3章 数据采集系统42

3.1 信号调理电路43

3.1.1 滤波电路43

3.1.2 放大电路55

3.1.3 调理电路的抗干扰61

3.2 模拟多路开关69

3.2.1 模拟多路开关的结构69

3.2.2 模拟多路开关的主要参数69

3.2.3 常用集成模拟多路开关70

3.2.4 模拟多路开关应用举例73

3.3 采样/保持器74

3.3.1 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74

3.3.2 采样/保持器的主要参数75

3.3.3 几种常用的采样/保持器76

3.4.1 A/D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77

3.4 模/数转换器77

3.4.2 A/D转换器的种类78

3.4.3 A/D转换器应用举例82

3.5 单片数据采集系统87

3.5.1 低功耗8通道串行12位数据采集系统MAX18688

3.5.2 低功耗可编程数据采集系统TC53488

3.5.3 AduC824高精度单片数据采集系统91

3.6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92

3.6.1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形式的确定93

3.6.2 系统参数设计和器件选择95

3.6.3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100

思考题与习题101

第4章 计算机与测控网络102

4.1 现场总线102

4.1.1 简介102

4.1.2 现场总线的几种类型106

4.1.3 结论117

4.1.4 互联网技术对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影响119

4.2 测控网络126

4.2.1 简介126

4.2.2 现场总线的网络拓扑结构127

4.2.3 现场总线的数据通信模式128

4.2.4 网络扩展与网络互连129

4.2.5 测控网络的应用131

第5章 虚拟仪器133

5.1 虚拟仪器概述133

5.1.1 仪器与虚拟仪器133

5.1.2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135

5.1.3 虚拟仪器的特点135

5.1.4 虚拟仪器技术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现状136

5.2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136

5.2.2 GPIB仪器控制系统的构成方法137

5.2.1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方法137

5.2.3 虚拟仪器控制系统的构成方法138

5.3 DAQ(Date Acquisition)数据采集卡139

5.4 VXI总线系统141

5.4.1 VXI总线的产生背景141

5.4.2 VXI总线系统的总线构成143

5.4.3 VXI总线系统扩展的总线145

5.4.4 VXI总线系统的机械规范146

5.4.5 VXI总线系统的系统控制和资源管理147

5.4.6 VXI总线系统的软件151

5.4.7 VXI即插即用152

5.5 软件153

5.5.1 概述153

5.5.2 BASIC语言154

5.5.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154

5.5.4 图形编程环境(GUI)设计工具154

5.5.5 可视编程方法Labview156

5.5.6 可视编程方法Labview程序设计实例157

5.6 基于PC和DSP系统的虚拟仪器设计实例159

第6章 测量不确定度166

6.1 测量不确定度理论产生的背景和作用166

6.2 测量不确定度理论中的有关术语及其概念167

6.2.1 实验标准偏差(Experimental Standard Deviation,简称标准差)167

6.2.2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Repeatability of Results of Measurements,简称重复性)167

6.2.3 测量结果的复现性(Reproducibility of Results of Measurement,简称复现性167

6.2.4 自由度v(Degree of Freedom)167

6.3 经典误差理论及其缺陷168

6.3.1 经典误差理论概述168

6.3.2 经典误差理论存在的缺陷168

6.4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169

6.4.1 测量不确定度的定义及其理解169

6.4.2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联系和区别170

6.4.3 测量不确定度较测量误差在评定测量结果中的优势171

6.5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及表示172

6.5.1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172

6.5.2 测量不确定度的表示172

6.5.3 自由度172

6.6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173

6.6.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173

6.6.2 建立数学模型173

6.6.3 分析不确定度来源174

6.6.4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175

6.6.5 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178

6.6.6 标准不确定度A类、B类评定的区别和联系179

6.6.7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180

6.6.8 扩展(展伸)不确定度181

6.6.9 不确定度的最后报告183

参考文献1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