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中名校哈军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军中名校哈军工](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079066.jpg)
- 吴新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10593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177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哈尔滨工程大学-介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中名校哈军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神秘、神奇、令人神往的军校1
第一节 神秘、神奇的军校2
第二节 美丽的哈尔滨 迷人的哈军工4
第二章 在领袖们的厚爱下诞生9
第一节 初出国门,小米加步枪撞上了高技术9
第二节 毛主席亲自点将,陈赓出任哈军工院长11
第三节 周总理亲自协调,众领导慷慨支持陈赓17
第四节 经费叫紧,陈赓再次晋见毛主席22
第五节 军委例会,一篮子解决问题25
第三章 陈赓院长在教员和学员中28
第一节 陈赓院长的音容29
第二节 礼贤下士 尊师重教32
第三节 陈赓院长在学员中51
第四节 和苏联顾问在一起工作58
第四章 未加冕的科学教育顾问张述祖先生62
第一节 寻求科学救国梦63
第二节 在兵工大学的日子里63
第三节 组建华东军事研究室64
第四节 举荐人才和详论大学之道66
第五节 坎坷与忠诚报国的一生70
第五章 陈赓办学的三驾马车75
第一节 徐立行将军75
第二节 张衍将军84
第三节 李懋之将军93
第六章 陈赓办学的五根支柱102
第一节 唐铎主任102
第二节 赵唯刚主任110
第三节 黄景文主任115
第四节 徐介藩主任120
第五节 唐凯主任126
第七章 招贤纳士 组建教师队伍130
第一节 先从陈毅那里端来了一个“聚宝盆”130
第二节 东路黄景文、赵子立“礼聘”教授建头功131
第三节 西路招兵周祖同大获全胜134
第四节 再一次大规模调集专业教员137
第五节 母鸡下蛋 蛋孵小鸡138
第六节 用人不疑 委以重任141
第八章 开学盛典的台前幕后147
第一节 开学大典盛况空前147
第二节 来宾规格高低质疑155
第九章 编制序列的演变与编制规格疑案159
第一节 隶属关系和编制序列159
第二节 院系预科及专业设置概况160
第三节 大军区规格的矛盾173
第四节 分建后学院降为兵团级177
第十章 课程与学科建设中的老教授们179
第一节 课程建设的中坚(一)——卢庆骏先生179
第二节 课程建设的中坚(二)——周明鸂先生191
第三节 学科与专业建设(一)——空军工程系的学科与课程建设198
第四节 学科与专业建设(二)——海军工程系的学科建设与发展206
第五节 教学过程的掌控者——曹鹤荪教授218
第六节 中国火箭科学创建的先行者——“两弹元勋”任新民223
第十一章 装备科研结硕果229
第一节“东风113”高速歼击机229
第二节 装甲兵工程系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水陆坦克237
第三节 炮兵工程系设计出先进的火箭炮238
第四节 工兵工程系的成果240
第五节 海军工程系设计成果240
第十二章 在中央及军委首长的关怀下成长242
第一节 周总理的关爱242
第二节 朱德元帅的夸奖243
第三节 邓小平总书记的鼓励244
第四节 彭德怀元帅的关心和深入考察245
第五节 贺龙元帅的呵护246
第六节 林彪视察247
第七节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感慨247
第八节 豪情满怀忆当年247
第十三章 陶冶在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252
第一节 从秘密招生到公开选优252
第二节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泻大肚子”254
第三节 严密施教 教书育人257
第四节 以天下为己任的学习精神259
第五节 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269
第六节 严格的军人养成教育271
第十四章 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教育273
第一节 强烈烘烤的大熔炉273
第二节 陈赓亲自给学员作报告274
第三节 请中央首长作指示275
第四节 请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作报告276
第五节 榜样的力量278
第十五章 在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下发展283
第一节 未雨绸缪,聂帅呈请延聘苏联顾问283
第二节 朱德总司令宴请顾问团284
第三节 首席顾问瓦·依·奥列霍夫同志288
第四节 中苏交恶以后291
第十六章 走向世界 与外军交流293
第一节 出访苏联及东欧兄弟各国293
第二节 接受越南留学生296
第十七章 与中外名校的比较300
第一节 与西点军校的比较300
第二节 与清华大学的比较315
第十八章 对撤销军队建制的研究318
第一节 与高技术局部战争相适应办学宗旨的确立与淡化318
第二节 培养目标演变所产生的影响320
第三节 军事装备管理体制的矛盾和必然的碰撞322
第四节 十六次院校会议的启示327
第五节 对彭德怀主持国防部的清算328
第六节 对苏联顾问团的清算329
第七节 毛主席最后的决心和许哨子同志的推动作用330
第十九章 在政治风浪中搏击的谢有法政委333
第一节 长期供职组织部门的老红军333
第二节 出任哈军工政治委员的历史背景335
第三节1958年的风云336
第四节 规避运动 保护老教授341
第五节 大分建 大建设 大发展342
第六节 在政治风云中退出军队建制346
第二十章 军事教育家刘居英将军352
第一节 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第一副院长352
第二节从“一二·九”运动的闯将到抗日先锋354
第三节 善后“湖西肃托”355
第四节 与世界名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叫板357
第五节 陈赓办学思想创造性的执行者362
第六节 深入基层 关爱部属371
第七节 创建新学科与新专业371
第八节 哈军工的精神支柱379
第二十一章 哈军工精神研究382
第一节 哈军工精神的界定和理论基础382
第二节 陈赓的教育思想384
第三节 研究哈军工精神借鉴的方法386
第四节 哈军工精神的研究成果387
第五节 哈军工精神的传承393
第二十二章对65级(13期)学员的评说395
第一节65级学员的赫赫成就395
第二节“三新教改”的第一阶段397
第三节 在文化大革命中405
第四节65级学员成长之路408
第二十三章 “红二代”在哈军工422
第一节 历史源头422
第二节“红二代”的入学目的424
第二节1961年的招生风波426
第四节 惊动了毛主席的“陈东平事件”431
第五节 干部子女的榜样解延风433
第六节 哈军工学员毛远新434
第七节 高干子女们的表现438
第二十四章 为哈军工军旗增辉的学子443
第一节 为国戍边的戈壁勇士443
第二节 没上英雄榜的无冕英雄王贵发450
第三节 为国奉献无怨无悔的科研先锋451
第四节 国庆60年大典阅兵的老总们455
第五节 教学名师邹逢兴教授465
第六节 哈军工军旗的护旗人李慧芬466
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分建与哈军工院校群的形成471
第一节 预先号令:打乱建制 重建多个学院471
第二节长沙工学院和国防科技大学的建立472
第三节 原子工程系的西迁和南归474
第四节 空军工程系并入西北工业大学477
第五节 海军工程系保住了“祖庙”478
第二十六章 六十年的回眸480
第一节 名将办学是创办名牌军校的先决条件480
第二节 调动名师的积极性是创办名校的基础483
第三节“两老办院”和“以教学为中心”是哈军工办学的成功政策保障484
第四节 严把“三关”是哈军工跨入名牌行列的关键484
第五节 以科研促教学是哈军工办成名校的重要举措485
第六节 课程体系的配置科学与否是办院成功的核心485
第七节 大批的苏联专家来哈支援是哈军工成功起步阶段的关键条件486
第八节 名牌的作用是无价之宝487
附录一 毛主席对四所军校的训词491
附录二 军队高级将领1952年评级与1955年授衔资料494
附录三 聂荣臻、粟裕给军委请示影印件502
附录四 哈军工开国将军名录503
附录五 哈军工走出的两院院士504
附录六 哈军工走出的省部级领导干部506
附录七 哈军工走出的共和国将军508
附录八 哈军工走出的院校长514
附录九 哈军工杰出校友数字统计表516
附录十哈军工编制沿革517
附录十一 哈军工系级主官简表523
附录十二 哈军工职工、学员数字明细表525
后记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