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 李五一,邢永富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2664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影响-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入世:中国教育的新机遇、新挑战一 入世是经济问题,也是教育问题1

1.入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1

2.入世给教育带来什么4

3.加入世贸必先育才6

二 变革观念 迎接挑战8

1.入世后中国服务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8

2.教育是一种服务9

3.世贸组织规则冲击传统教育11

4.教育的核心不再是知识13

三 开创21世纪中国教育的新纪元18

1.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全面振兴18

2.新世纪教育发展十大趋势22

3.开创21世纪中国教育的新纪元25

第二章 入世后中国教育的“八大关系”一 国际化与本土化30

1.教育国际化30

2.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渊源31

3.教育国际化构成及对本土教育的影响32

1.教育民主化是入世后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35

二 教育民主化与教育法制化35

2.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民主化的保37

三 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39

四 履行承诺与维护主权42

1.中国入世的教育承诺42

2.中国距离教育承诺还有多43

3.教育主权不可丧失45

五 发展速度与提高质量47

1.适度超前——新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47

2.新世纪:要把教育质量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50

六 教育市场化与意识形态特色52

1.入世与中国教育市场52

2.注重学校意识形态教育55

七 弘扬个性与注重协作57

1.让个性教育发扬光大57

2.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58

八 教育内部诸关系的协调60

1.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60

2.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61

3.教育集权与学校自主63

第三章 入世: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与目标66

一 加快科教兴国的实施66

1.美国的科教兴国之路66

2.追赶时代潮流,实施科教兴国70

二 注重教育可持续发展73

1.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73

2.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74

3.教育发展也要可持续76

三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79

1.放眼世界素质教育79

2.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81

四 贯彻终身教育理念83

1.终身教育:21世纪教育的新蓝图83

2.终身教育,让知识为明天做主85

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87

五 教育经济互动发展89

1.经济发展与教育89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91

3.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发展93

六 培养适应入世的创新人才94

1.入世呼唤创新人才94

2.创新人才需要创造性教育96

3.如何培养适应入世的创新人才97

第四章 教育国际化趋势102

一 教育全球化及其表现102

1.教育全球化中教育要素的跨国流动102

2.教育全球化中的全球性教育现象103

3.全球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104

二 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化106

1.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化的动力106

2.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化的表现108

3.面对教育服务贸易国际化的对策110

三 教育投资国际化113

1.教育投资国际化的表现113

2.如何应对教育投资国际化114

四 学校国际化117

1.学校国际化的表现117

2.学校国际化的作用118

3.入世后如何加快我国高校的国际化进程119

五 教材国际化122

1.教材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功能122

2.高校教材国际化、世界化趋势124

3.引进“洋教材”莫入误区125

六 教育评价国际化128

1.五花八门的外国高考128

2.教育质量认证促使学校管理与国际接轨132

1.人才国际化向我们走来134

七 人才国际化134

2.国际化的人才什么样136

3.如何促进人才国际化138

第五章 教育市场与产业141

一 教育的经济功能更加突出141

1.教育功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41

2.入世——教育的经济功能更加突出142

二 中国教育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144

1.中国教育——最富潜力的最大市场144

2.入世与开放中国教育市场146

1.各大城市教育消费的报告148

三 教育消费拉动经济消费148

2.启动教育消费,拉动经济消费150

四 教育投入是消费,更是投资151

1.教育消费成为家庭消费的重点151

2.教育消费就是投资明152

五扩 大内需必须扩大教育需求153

1.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153

2.教育也可以扩大内需154

1.西方教育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156

六 加快教育市场化改革156

2.加快教育市场化改革159

七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161

1.当代中国教育的基本矛盾161

2.教育市场化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163

八 教育要按知识产业经营166

1.知识经济对教育市场化提供巨大动力166

2.教育也要经营167

1.外国的教育产业之路170

九 如何做大做好教育产业170

2.政府——教育产业的重要调节者172

3.教育产业:路在何方174

第六章 教育法制化177

一 世贸规则与教育法则177

1.世贸规则关于服务贸易的规定177

2.各国对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180

3.我国签订的教育服务贸易减让表183

二 适应入世,完善教育法律186

1.我国当前的教育法律体系187

2.教育法律的完善188

三 推进依法治教191

1.教育关系法治化191

2.教育行为法治化193

3.教育发展法治化196

四 推进民主化治校197

1.推进民主化治校的提出197

2.民主化治校的几个方面199

1.对教育机会公平与公正的界定202

五 强调机会的公平与公正202

2.机会公平与公正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203

3.追求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204

4.对促进教育公平途径的探索206

第七章 教育信息化208

一 入世,应对教育信息化挑战208

1.教育信息化决定未来208

2.入世给教育信息化带来了什么209

3.经济全球化下的网络教育211

4.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212

二 通过信息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214

1.信息化,人类教育史的里程碑214

2.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215

3.国外的教育信息化及发展目标217

4.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途径219

三 入世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223

1.入世将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大发展223

2.我国远程教育将面临大改善的契机225

3.入世对远程教育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226

1.教育信息产业——教育产业的新天地227

四 教育与信息产业相结合227

2.我国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229

五 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232

1.信息技术挑战传统的教学手段232

2.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远程教学模式234

3.避免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误区236

六 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问题238

1.网络时代的信息污染238

2.信息化时代的网络安全240

3.防止信息污染,加强网络安全242

第八章 入世与教育体制及结构246

一 入世需要教育体制改革246

1.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246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249

二 定位政府在教育中的角色251

1.政府与依法治校251

2.确立新的教育督导理念254

1.国外多元办学模式的借鉴256

三 办学主体多元化256

2.我国的多元办学模式259

四 教育投资多渠道260

1.教育投资多渠道的一般模式260

2.我国教育投资政策的选择264

五 教育保障社会化267

1.教育保障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原则268

2.妥善解决好改革中出现的问题269

1.教育结构合理化的标准272

六 加强教育结构调整力度272

2.我国教育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274

3.调整我国教育结构的对策275

七 布局结构适应地区经济发展277

1.我国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277

2.布局结构的调整281

第九章 入世与基础教育284

一 塑造学生的主体性284

1.人的主体性284

2.教育在培养人的主体性中的作用287

1.生存与发展的内涵290

二 学会生存,学会发展290

2.培养学生发展能力的措施291

三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293

1.“学会学习”的涵义294

2.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设想296

3.改革课程设计,教育学生学会生活299

四 学会共处,学会合作303

1.学会共处和合作的意义304

2.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共处与合作能力306

1.重视科学人文教育是时代的要求308

五 培养科学人文精神308

2.全面加强科学人文教育311

六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314

1.基础教育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314

2.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立体观照318

第十章 入世与职业教育323

一 入世后更需要复合型人才323

1.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323

2.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素324

3.复合型人才的培养326

1.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327

二 国际合作:职业教育新路子327

2.国际合作职业教育新路子的拓展328

三 建立高效灵活的职教运行机制331

1.调整有关政策332

2.改革现行管理体制335

四 教育目标由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336

1.建立终身教育体系337

2.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341

1.加强非学历教育的地位的意义342

五 非学历教育由边缘走向核心342

2.加强非学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344

六 新世纪的职业办学模式348

1.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依据与实质348

2.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问题350

3.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对策351

第十一章 入世与高等教育355

一 入世挑战,高等教育首当其冲355

1.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355

2.中国入世后最需要的人才356

3.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359

二 采用国际通行的管理体制362

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362

2.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与问题365

3.入世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对策367

三 改革高校内部的运行机制371

1.计划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运行机制371

2.建立与世贸组织机制相适应的高教运行机制373

四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377

1.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现状378

2.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的客观需求380

3.切实加大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382

五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383

1.当代世界教学方法的改革384

2.采用先进教学方法的思考388

六 突出特色教育,增强高校竞争力392

1.特色教育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392

2.突出特色教育的主要因素393

3.逐步推进特色教育396

七 加强双语教学,培养国际通用人才398

1.双语教育的内涵398

2.双语教育的实践401

第十二章 入世与农村教育405

一 入世对农村教育提出新要求405

1.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冲击405

2.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选择409

二 农村教育投入:政府责无旁贷412

1.拓宽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412

2.从税收中划出一部分作为教育经费413

3.鼓励个人或社会团体等向教育捐赠415

4.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等来筹集教育经费416

三 通过教育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418

1.全面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418

2.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419

3.建设高质量的农村教育体系420

4.城镇、校点布局科学合理421

5.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422

四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424

1.科学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425

2.基本扫除文盲、半文盲426

3.逐步实施“绿色证书”制度427

4.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与措施428

第十三章 入世与人的综合素质培养431

一 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观念431

1.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观念的重要性431

2.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观念的对策433

二 学会竞争与妥协435

1.学会竞争435

2.学会妥协437

三 强调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440

1.活动教学是一种有效形式441

2.培养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措施442

四 注重因材施教与个性培养445

五 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449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450

2.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51

3.具有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456

一 按世贸组织规则,慎重开放教育市场459

第十四章 打造新世纪人才强国459

1.有序开放教育市场461

2.保留民族文化特色462

3.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463

二 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消极文化渗透465

1.入世与消极文化的渗透465

2.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教育标准467

三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469

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素质469

2.要处理好几个关系472

四 参与国际竞争,提高教育竞争力477

1.积极参加国际教育贸易478

2.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480

3.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481

4.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481

五 实施科教兴国,塑造教育强国形象482

1.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482

2.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85

主要参考资料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