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用人菜根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用人菜根谭](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4734164.jpg)
- (明)洪应明原著;纪康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 ISBN:780096987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用人菜根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取非其官 天下难哉1
知人善任 各得其所1
圣贤之美 莫过聪明1
菜根解味1
以道御之 无所不可2
舜举五臣 无为而化2
刚愎自用 国无宁日2
若安天下 先正其身3
善人必赏 暴人必罚3
赏罚辅教 其教有常3
利出一空 其国无敌4
庆赏劝善 刑罚惩恶4
兴国行罚 民利且畏4
严明赏罚 用众若一5
按功设赏 据罪制刑5
罚当罪 奸邪止5
无德莫官 无功莫赏6
赏不当功 不如不赏6
赏及无功 恩不足劝6
赏当其功 罚当其罪7
罪伐厥死 德彰厥善7
有功必赏 有罪必罚7
论功行罚 不敢蔽贤8
宠不增功 疏不忘劳8
罚避亲贵 不可主兵8
禄不私亲 授之多功9
无功不赏 无罪不罚9
行诛罚罪 不拘贵贱9
彼此相似 是非难变10
不患无才 患无用道10
当官执政 责任任凭10
智者献计 能者进功11
不明于象 论材审用11
良弓难张 良马难乘11
择用小人 摒弃小人12
亡功不赏 有罪必诛12
有功不赏 则善不劝13
善为刑罚 圣人自来13
赏勉罚偷 则民不怠13
明赏不费 明刑不暴14
国之安危 百姓治乱14
功赏罪诛 教任天下14
赏功罚罪 天下从之15
赏罚不明 未能治民15
见其可也 喜之有征15
申之宪令 劝之庆赏16
号令使下 斧钺畏众16
曹代萧相 属其后任16
人害天理 人皆知之17
人各有长 贵在善用17
宁用破绽 不用寻常18
放阔眼界 识见自别18
其进锐者 其退速也19
识人察言 枉人鲜矣19
任人以事 存亡治乱20
所谓明者 众不得为20
贤德之人 必用道义20
小才大用 力不从心21
不能而为 岂不悖哉21
君子操权 正以立术21
论德定次 量能授官22
德不称位 不祥大焉22
因任授官 循名责实22
力胜其任 能称其事23
人尽其才 物尽其形23
功劳俸禄 与之相配23
官盛任使 忠信重禄24
知人善任 按劳取酬24
任之以事 断予之令25
亲佞远贤 非治之道25
亲近君子 朝无秕政25
近贤则聪 近愚则聩26
采德戒色 近严远技26
疏远贤人 大权旁落26
不近小人 谗者自远27
国有忠臣 奸邪不起27
取信去诈 禁暴止奢27
品德高尚 人所敬仰28
何为君子 何为小人28
驱逐奸民 社会安定28
有德为功 无德为乱29
选才之道 以德为先29
衡量人才 以德为本29
国家用人 品德为本30
知人之性 莫难察焉30
是否有才 实践检验30
人才难得 人才易失31
见贤不留 使能不怠31
推荐德才 国家兴旺31
馈赠国宝 不如荐贤32
当务之急 亲近贤人32
贤者在位 能者在职32
论资排辈 难得异材33
天下之事 尤在于人33
欲讲富强 则要储才33
君明成国 国治成君34
政休无分 强国为善34
治政严明 国家强大34
知贤不举 岌岌殆哉35
推举贤良 注重功业35
所创功绩 如实则赏35
听取意见 审查其实36
知虑取舍 稽之以成36
明主之吏 起于州郡37
观其容貌 听其言辞37
考察实际 观察行为37
无以益民 尸位素餐38
以官课材 以官为验38
臣守其业 以致其功38
有能之人 后居其位39
考查官员 不以声誉39
官员选弃 功劳实绩39
天下万事 不可备能40
一眚不掩大德40
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40
天地之间 绝无全能41
不可必得 故思其次41
所谓贤者 并非全才41
举贤任能 难得十全42
事物选择 重其长处42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42
如今士子 与往甚远43
进贤之难 在于废贱43
毫无妒忌 荐举贤能43
治理天下 求得人才44
乱国之中 非无贤人44
贤者废锢 不得圣主44
何世无才 弃之草泽45
普天之下 不缺贤才45
千里马有 唯缺伯乐45
何患无才 尺度宽些46
有贤不知 如同无贤46
苛能识之 何患无人46
所求材者 为其治民47
见贤而用 不善则废47
为政之要 在于用人48
内不避亲 外不避仇48
自今立政 勿以憸人48
能者进之 不能者退之49
官无主见 自害其身49
才臣庙堂 能臣臂指50
任用人才 兴作事功50
遇士无礼,不可得贤51
广得贤才 可建功劳51
知人之道 方法七则51
课勤察能 从以赏罚52
不守信用 譬之豺狼52
宁可过君 不可失佞52
亲贤近士,国无衰理53
选贤贡士 据实而言53
治世之短 缘由无贤54
天下贤者 岂古之人54
相马失马 马在相中54
不遇其世 所以功名55
论材审用 必明于象55
不可而已 无所不已55
任人以事 治乱之机56
善于用人 使之自觉56
有才之官 善于用人56
不肖以罚 使贤以义57
人主之弊 使而无用57
驭下之权 不可释之57
明主之举 在于治吏58
任人之长 不强其短58
因人而宜 因才委任58
论别艺能 百官序矣59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59
贵之不骄 委而不专59
骐骥不乘 皇皇更索60
歪风盛行 绳墨不正60
奸佞之人 勿委重任60
重信小人 将失贤士61
用非所养 古今通病61
俸禄充足 臣下肱骨61
开其道路 察而用之62
用兵之道 崇礼厚禄62
财者君轻 死者士重62
贤人在位 天下而从63
忠臣于君 推贤荐能63
举荐贤人 功劳之举63
君主英明 信贤而任64
贤主之求 有道之士64
国安注相 国危重将64
贤所不用 君者耻辱65
广罗人才 治国根本65
功加于民 德称其位65
任得其力 官得其能66
世不绝圣 国不绝贤66
知贤不荐 即为不忠66
唯才是举 得而用之67
任用贤能 检验自己67
处心积虑 求贤为大67
忠义之士 在于进贤68
励精图治 莫先用人68
因名则实 因实课功68
听言不试 妄者得用69
明主择贤 在于其材69
为民选官 材必先论70
覆见善游 奔见良御70
知贤为难 知能为难70
未能大治 用之不尽71
何患无才 未有金台71
天下实材 深伏不发71
论德施官 圣君之道72
有用之名 无用之实72
求则得之 舍则失之72
寻求贤者 如是者强73
不论贵贱 诚之以求73
法不独立 类不自行73
急得其人 身佚国治74
不视而见 大治状态74
明智仁慈 君子珍宝75
日积月累 校之以功75
精通道者 管理事物76
认贤知良 即为明智76
尊敬珍宝 铲除妖孽76
忠诚正直 聪明能干77
亡国之人 独断专行77
选才奉君 上等臣也77
无德无才 好似狼豺78
选拔人才 以才取人78
水平高低 见其志向78
选用人才 不求全备79
鉴人好坏 在于功过79
必经核实 然后用之79
先折品行 而后授任80
要用其人 仔细考察80
使之以物 以观其态81
见其阴阳 乃知其心81
审其好恶 知其长短81
无以流言 以定其身82
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82
人之过也 斯知仁矣82
观其言行 慎予官职83
表里如一 名实相符83
深受迷惑 相似事物83
项王处事 妇人之仁84
居位之长 理应厚禄84
高薪养廉 割剥可绝85
能守善战 念其待遇85
忠直官员 委以重任85
高悬爵位 以才得之86
将之于外 令所不受86
养贤之道 贤一泽万86
长远大计 在于用贤87
得贤将者 兵强国昌87
宰相贤能 国家大治88
贤良士众 因家得治88
知贤不用 将要失败88
广得贤士 功成名就89
缓贤忘士 国之将亡89
所得贤人 安逸国治89
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90
帝王之道 在于用人90
君欲无盗 举贤而任90
给予信任 使其施展91
主张权力 适当下放91
提高待遇 给予权力91
揽权之弊 大权旁落92
授权于人 充分信任92
上掣其肘 下不死绥92
不协于极 皇则受之93
讲献贤才 受到奖赏93
推荐人才 受之以赏93
安天下人 使之乐业94
所荐贤者 以贤给赏94
知贤不进 朝有邧印94
爱才之心 用才之能95
推荐错误 以法论处95
贤臣之进,大臣之责95
核心人物 重要之责96
守不易知 择司宪者96
选天下才 任天下事96
举贤之名 用贤之实97
不患无臣 患无君使97
君主用贤 国家得治97
有贤不用 国之将亡98
路不艰险 难识好马98
素餐之吏 久尸厚禄98
不引鸟号 不知强劲99
危见臣节 乱识忠良99
求贤之道 并非一条99
识材辨玉 须待时期100
用人标准 德才兼备100
凡贤能者 先试以事100
实践观察 不看一时101
不临危难 不见其心101
事到关键 见其节操101
实践检验 贤能为上102
凡人不知 非名不见102
知人善任 臣民感激102
正确管理 敬畏服从103
取非其官 岂不难哉103
任天下才 无所不可103
无为而化 用人得要104
恃智自用 国将忧矣104
天下混乱 在于立法104
非常之功 待非常人105
天下之难 难在用人105
为治之道 在于用人106
中人之性 在于使用106
有机可乘 定能取胜106
不患无才 只患无道107
用人行政 相扶以治107
正确用人 后能制之107
御将者难 有才者甚108
知人者难 用人更难108
苟大意得 不拘小节108
人不同能 不可责成109
主管部门 选贤为先109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109
揽名考质 以参其实110
任用官吏 必以其才110
失于真士 黎丘之智110
任用之人 要看实际111
选用人才 多方考察111
择圣以德 用贤以道111
表现相同 则观其道112
通达显贵 观其所举112
校之以礼 安于慎重113
要知其人 可视其友113
有行好善 事君日益113
何谓六戚 何谓四隐114
示其一物 看其好恶114
显达富贵 观其所礼115
示以财货 见之廉洁115
事在是非 公无远近116
有识之人 遍知其事116
任贤举能 官民和睦116
君主刻薄 万民不服117
人洁以进 与其洁也117
体恤下属 下属感激117
以力服人 非心服也118
君子贤人 气度如海118
尊敬贤人 容纳众人118
君子之爱 人也以德119
威严猛厉 闭而不竭119
天之生人 各有偏长119
人以类聚 物以群分120
选拔贤能 以循绳墨121
以能受官 成功之君121
贤圣之君 不私其亲121
君功以选 吏功以治122
得贤者昌 失贤者亡122
治国家者 先择佐臣122
辅不可弱 辅弱则倾123
唯才是举 得而用之123
举善任之 择善从之123
选择官吏 考其实才124
千金易得 一士难求124
所用之人 必要称职124
必考其终 必求其当125
古今范例126
任人唯亲坏大事126
元世祖重用郭守敬127
孙权信任诸葛瑾129
汉家“第四杰”131
寻找有劲头的人133
曾国藩的揽才用人艺术135
拿破仑特色用人成霸业138
吴王信用孙武140
萧何月下追韩信143
曹操不信谗言145
秦孝公图强任商鞅146
秦惠王兼听择其善149
魏文侯尊贤礼士151
赵王知人委大任153
努尔哈赤化敌为友统一女真156
韩延徽酬谢宽容保四世158
郭进不杀军校159
唐太宗的用人搭配术161
王猛收人所长获大益162
李世民用人知长短165
皇太极重奖萨木哈图激励将士166
孙权教将读兵书 吕蒙开卷震三国168
光武帝任用“强颈令”170
诸葛亮注重接班人173
孙权放手用书生175
女皇倚重狄仁杰177
唐玄宗早期任贤臣180
李世民教子保江山183
唐太宗喜得虎将185
刘宗周与崇祯帝论进贤才186
林则徐破陈规选人才188
杨溥为国举荐贤才189
鲍子不计小节荐管仲191
从“小虾图”识大画家192
汉文帝重用贾生除弊政194
汉武帝不计微贱用大将196
刘备不屈庞凤雏198
吕蒙正用人不偏私199
刘裕打破门第得人才201
杨士奇为国荐贤才203
唐玄宗错用安禄山遗大患205
诸葛亮择官以德才兼备为准则206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208
宋仁宗苦心孤诣锤炼良才210
求得伊尹辅四君212
曹操四发求贤令213
皇太极十年求得祖大寿216
任人唯贤终成大业219
林肯善于选人赢得胜利224
刘邦善“将将”得天下227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229
朱元璋尊贤爱才成帝业231
伊丽莎白知人善任开创新时代234
燕昭王筑台求贤235
华盛顿纳贤奠国基237
秦始皇偏信赵高埋祸根239
穆喜恒不拘一格选人才241
康熙力排众议任施琅243
魏文侯用人不疑灭中山246
武则天容人得心腹249
汉文帝军营识虎将251
皇帝授权充分信任 张居正则反腐倡廉253
用人唯亲,事业败北262
唐太宗容忍罪臣留后264
刘基知人又自知265
荷兰商学院的育才之道266
王永庆举贤不避亲269
李自成用人不计前嫌271
克罗克精心选拔培养人才272
李嘉诚的用人之道274
明太祖不计前过收降才277
利维真情暖人心279
穆公用人霸西戎282
成吉思汗捐弃前嫌选猛将284
襟怀宽阔 化敌为友288
把“敌人”变成“盟友”291
艾森豪威尔慧眼识英豪293
明崇祯帝自毁人才食恶果295
知人善任取其长299
冯异在外手握重兵 刘秀居上信赖有加301
华罗庚有幸遇“伯乐”303
巧用罗荣桓做林彪的搭挡305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勤教严绳术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