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综论
  • 姜迎春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6020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正确把握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1

一、社会存在的结构性变迁是意识形态变革的基本动力2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求变是意识形态变革的理论内驱力4

三、民众认同的多元变化是意识形态变革的重要因素6

四、“价值之争”始终存在于意识形态变革的历史进程中8

第一章 资本矛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定位12

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特色12

1.求实与求是相统一13

2.立场与方法相统一17

3.科学与信仰相统一20

二、资本矛盾性的当代视野22

1.资本的矛盾性与发展的“代价”23

2.克服资本矛盾性的虚假方案25

3.克服资本矛盾性的根本方法28

三、马克思的资本辩证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0

1.资本的历史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认知30

2.现代社会矛盾的新特点33

3.资本控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6

四、矛盾与和谐: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核心范畴39

1.“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41

2.自由主义和谐理论的虚假性44

3.马克思主义和谐理论的核心内容48

五、列宁晚年对资本主义的辩证把握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51

1.前进与退却: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辩证思考52

2.目的与手段: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价值定位56

3.利用与控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危险性59

第二章 道德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维度64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特色64

1.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根本出发点65

2.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理论定位69

3.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实践意义73

二、断裂与延续: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道德因素75

1.走出“美学的王国”:马克思的道德理想及其对现实的批判76

2.人本主义伦理方法的扬弃与马克思哲学方法的变革79

3.从道德原则出发还是从现实出发:理解道德本质的关键82

4.“永恒道德”的虚妄:形式主义道德观的理论实质与实践后果84

三、当代意识形态冲突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86

1.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正当性87

2.个人主义道德观的理论矛盾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价值合理性90

四、确定性的寻求:马克思的公平观及其实现92

1.公平问题的重要性93

2.马克思经济研究的伦理向度95

3.马克思公平思想的实现97

五、当代意识形态视野中的近代中国新旧道德之辨99

1.危机与反思:道德的新旧之辨100

2.比较与抉择: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道德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06

3.继承与发展:中国近代新旧道德之辨的当代启示111

第三章 文化冲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14

一、马克思的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114

1.资本的矛盾性及其在文化上的反映115

2.抽象人性论的实质及其文化表现118

3.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基础及其历史前景120

二、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125

1.感官主义:粗俗文化的表象特征126

2.粗俗文化的哲学基础128

3.超越粗俗文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31

三、一种文化批评理论对粗俗文化的辩护134

1.所谓粗俗文化的解放作用134

2.粗俗文化与泛性论135

第四章 政治诉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138

一、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民主政治建设138

1.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前提139

2.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环境141

3.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145

二、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根本原则及制度特征149

1.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150

2.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154

3.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特征157

第五章 价值多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161

一、价值多元与共同理想的冲突161

1.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价值多元的产生162

2.共同理想弱化的原因163

3.“淡化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消极影响166

4.科学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上的价值共识169

二、观念的僭越:从“人道主义”讨论到“普世价值”问题171

1.观念的澄清:“人道主义”讨论再思考171

2.普世价值:一个虚幻的观念体系173

3.观念的还原:正确把握观念的方法论原则175

三、享乐主义的泛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178

1.享乐主义的实质与危害17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性184

3.“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189

四、“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意识形态性193

1.精神分析哲学的僭越与“意识形态终结论”194

2.社会结构的变革与“意识形态的终结”201

3.历史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方法论检视208

第六章 历史辩证法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214

一、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及其当代意义214

1.“跟工人农民站在一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性215

2.“改造中国与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219

3.反对“老教条”和“洋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批判性222

二、邓小平的清醒意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228

1.清醒地评价历史与思想上的拨乱反正229

2.清醒地认识现实与实践上的升辟新路235

3.清醒地把握危险与前进中的方向控制23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证特性242

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243

2.时代性与历史性相统一246

3.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249

四、认识“改革开放”的矛盾方法252

1.“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资本主义化”的原则区别253

2.“老祖宗不能丢”和“思想僵化”的原则区别255

3.“怀念过去”和“回到过去”的原则区别260

五、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原则263

1.从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历史任务阶段性变化的深刻反应把握其历史定位264

2.从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性把握其方法论特色266

3.从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应用把握其实践价值269

主要参考文献273

后记2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