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3120014.jpg)
- 陈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866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1
一、研究对象1
二、学科内容2
三、学科性质4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与相近学科的关系6
一、自然辩证法与自然哲学的关系6
二、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7
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学的关系9
四、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10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11
一、历史渊源11
二、创立及意义13
三、传播与发展15
第四节 自然辩证法研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17
一、古代自然科学23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与朴素辩证法自然观23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23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3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29
第二节 近代自然科学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4
一、16世纪至18世纪前期的自然科学34
二、16世纪至18世纪前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36
第三节 18世纪后期、19世纪自然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9
一、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的自然科学40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50
第一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55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55
一、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56
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特性60
第二节 自然界系统的层次结构64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64
二、自然界的基本层次65
三、层次结构的联系与过渡67
一、自然界的演化过程71
第三节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71
二、自然界演化的方向73
第四节 自然界演化的规律性77
一、矛盾是自然界运动与演化的根本动力77
二、自然界演化的渐变与突变81
三、自然界演化的周期性83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88
第一节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89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89
二、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94
第二节 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和生态自然观98
一、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98
二、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99
三、生态自然观是解决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矛盾冲突的基本模式101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103
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103
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107
第一节 科学的性质和特征113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认识过程113
第二篇 科学技术观113
一、科学的本质特征114
二、科学的体系结构120
第二节 科学认识过程125
一、科学事实127
二、科学概念128
三、科学定律129
四、科学假说131
五、科学理论132
第三节 科学价值134
一、科学的社会价值134
二、科学的精神价值137
第五章 技术的本质与结构141
第一节 技术的本质与特征141
一、技术141
二、技术的基本特征144
一、技术发展的基本矛盾146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模式146
三、技术的二重性146
二、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式148
三、技术发展的一般模式149
第三节 技术要素与技术结构153
一、技术要素153
二、技术结构154
第一节 技术的价值156
一、技术的价值负荷156
第六章 技术价值与技术伦理156
二、技术的基本价值159
三、技术的社会价值161
第二节 技术伦理165
一、技术伦理的产生165
二、技术伦理的内容166
三、技术伦理的重建172
第三节 技术的社会形成和社会控制175
一、技术的社会形成175
二、技术的社会控制178
第七章 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184
第一节 技术创新185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特征和分类185
二、技术创新过程190
三、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195
四、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战略196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化198
一、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化198
二、高技术产业化开发基地——科技园区202
三、中国高技术产业与科技园区204
第八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21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211
一、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现代特点211
二、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非均衡性220
三、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保障系统230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233
一、科学技术的体制化234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237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239
第三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243
第九章 科学研究选题和科研方法的结构243
第一节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243
一、科学问题243
二、科研选题及步骤252
三、科研选题的原则、方法和技巧257
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271
第二节 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构271
二、科学研究方法的层次274
第十章 获取科学材料的方法279
第一节 观察方法279
一、观察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279
二、观察方法的应用283
第二节 实验方法293
一、实验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293
二、实验方法的应用296
一、模型方法的含义、分类和特点304
第三节 模型方法304
二、模型方法的应用308
第十一章 整理科学材料的方法316
第一节 归纳方法317
一、归纳方法的含义和特点317
二、归纳方法的种类及其应用319
第二节 类比方法334
一、类比方法的含义、特点和分类334
二、类比方法的应用337
一、数学方法的含义和特点339
第三节 数学方法339
二、数学方法的类型341
三、数学方法的应用343
第十二章 建立科学理论的方法346
第一节 科学假说的方法346
一、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346
二、科学假说的形成348
三、科学假说的检验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