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探求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探求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263347.jpg)
- 魏小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967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恩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探求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问题研究1
第一节 历史文献与不同版本的相关问题2
1.历史考证版与普通著作版:编辑原则不同2
2.历史考证版的努力与原始风貌的不断趋近7
3.文献、文本研究与版本学研究的差异10
第二节 文本、手稿文献整体情况讨论11
1.文本、手稿文献基本情况与整体结构11
2.手稿本身是一份经过多次修改且没有完成的稿子14
3.原始手稿残缺什么18
第三节 文本、手稿文献各篇章基本情况讨论20
1.修订散稿的基本情况21
2.“Ⅰ.费尔巴哈,莱比锡宗教会议”24
3.“Ⅱ.圣布鲁诺”29
4.“Ⅲ.圣麦克斯,莱比锡宗教会议闭幕”31
5.“Ⅰ.‘莱茵年鉴’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36
6.“Ⅳ.卡尔·格律恩。‘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主义’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编纂学”37
7.“Ⅴ.‘霍尔施坦的格奥尔格·库尔曼博士’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38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内容与解读43
第一节 费尔巴哈和历史44
1.未定稿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内容上的相互关联性45
2.第一卷第一篇“Ⅰ.费尔巴哈,莱比锡宗教会议”59
第二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其余各篇章中的体现178
1.第一卷第二篇“Ⅱ.圣布鲁诺”179
2.第一卷第三篇“Ⅲ.圣麦克斯,莱比锡宗教会议闭幕”183
3.第二卷第一篇“Ⅰ.‘莱茵年鉴’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216
4.第二卷第四篇Ⅳ.卡尔·格律恩:“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编纂学221
5.第二卷第五篇Ⅴ.“霍尔施坦的格奥尔格·库尔曼博士”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221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本中的理论问题研究222
第一节 历史考证版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新视野223
1.研究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224
2.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思路的过程性、开放性225
3.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可比较路径229
第二节 马克思早期思想进程中的理论问题及其研究230
1.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与私有制的关系231
2.分工与私有财产的关系238
3.劳动与分工:不同的对象性关系243
第四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文、德文对比中显现出来的理论问题及其研究248
第一节 词汇理解和翻译中衍生出来的理论问题248
1.所有制与财产:关系与实体的不同249
2.能力与资产:对财富来源的两种可能解释255
3.财产与资产:功能差异还是性质差异260
4.能力在资产关系中的被异化265
第二节 原文理解和翻译中衍生出来的理论问题269
1.相互利用(剥削):本质的批判还是现象的批判269
2.对施蒂纳批判理论根源的揭示:源于功利主义理论271
3.区别不同性质的利用(剥削)关系是通向《资本论》的唯一途径275
4.功利与公益280
第三节 理想社会的财产制度:“公有”、“共有”、“公共所有”、“社会所有”,还是“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281
1.与私有制相对而言的财产制度是什么282
2.如何理解以“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取代“私有”财产制度287
3.“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与个人自由298
第五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比较研究301
第一节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为基础的比较研究302
1.从对不同文献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差异302
2.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追加标题中体现出来的差异311
3.对差异的比较意义何在319
第二节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比较中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研究思路的异同322
1.《提纲》是否为《形态》而写323
2.《形态》与《提纲》是否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差异330
3.《形态》向着社会历史观方向发展337
第三节 新历史观形成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思维方式的比较341
1.新历史观研究思路与德国观念论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区别开端于对人及其意识的认识341
2.新历史观研究思路与德国观念论和直观唯物主义的区别发展于对社会关系本质的认识350
3.新历史观的形成:马克思是否受着恩格斯的影响355
结束语 《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本研究的意旨与价值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