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州连河文化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州连河文化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137094.jpg)
- 田贵宝,吴丙友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德州市德城区委员会
- ISBN: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49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德州连河文化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编 德州历史与德州运河文化2
第一章 德州历史渊源2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2
第二节 古老而又年轻的沧桑变革3
第二章 德州运河文化的内涵及形式8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与德州运河文化的定义8
第二节 德州运河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1
第三节 德州运河文化的历史考察与借鉴18
第四节 德州运河文化对现实的启示23
第二编 德州区域早期运河与运河文化30
第一章 德州区域早期运河的形成与治理30
第一节 德州地理水系的历史概貌30
第二节 德州区域早期水上交通与运河31
第三节 秦汉至魏晋时期德州区域运河的开凿与治理34
第一节 德州运河区域与“少康中兴”37
第二章 德州运河区域对早期统治者政局的影响37
第二节 德州运河区域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影响41
第三节 德州运河区域对秦汉魏晋时期政治局势的影响45
第三章 德州运河区域早期社会经济的发展51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51
一、农业区域的形成与发展51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53
第二节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56
第三节 商业的发展57
第四节 德州城镇的变迁59
一、有鬲氏之国60
二、鬲县城61
第四章 德州运河区域早期的文化繁荣63
第一节 哲学64
第二节 经学70
第三节 史学71
第四节 文学艺术72
第五节 学校教育76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宗教发展78
第五章 先秦至魏晋时期德州区域的宗教发展78
第二节 秦汉魏晋时期的宗教发展80
第六章 先秦至魏晋时期德州区域的风俗民情82
第一节 服饰 饮食82
第二节 居住 交通85
第三节 婚姻嫁娶86
第四节 丧葬 节日100
第一节 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开通104
一、大运河开凿的历史背景104
第一章 隋唐时期德州段运河的形成与治理104
第三编 隋唐时期德州运河区域与运河文化104
二、德州段运河的开凿与形成106
第二节 唐代德州段运河的开凿与治理109
第二章 德州运河区域对隋唐时期政治局势的影响111
第一节 德州运河区域对隋王朝政治局势的影响111
第二节 德州运河区域对唐王朝政治局势的影响117
第三章 隋唐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社会经济123
第一节 农业经济123
第二节 手工业和商业126
第四章 隋唐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文化发展与文学成就129
第一节 哲学与经学129
第二节 文学艺术成就132
一、盛唐诗人高适与孟云卿132
二、中唐诗人孟郊与孟简136
三、晚唐诗人孟迟和李愚139
第五章 隋唐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宗教发展141
第一节 佛教141
第二节 道教142
第六章 隋唐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民风民俗144
第一节 婚礼风俗144
第二节 丧礼风俗150
第三节 节日风俗152
第四节 服饰风俗159
第五节 饮食风俗163
第六节 居住风俗164
第七节 交通行旅风俗165
第一节 宋代德州段运河的治理168
第四编 宋元时期德州运河区域与运河文化168
第一章 宋元时期德州段运河的治理与漕运168
第二节 金代德州段运河的整修与管理169
第三节 元代大运河的贯通与德州段运河的治理171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德州运河漕运174
一、宋代漕运174
二、金代漕运175
三、元代漕运178
第一节 五代十国和契丹与德州运河区域180
第二章 德州运河区域对宋元时期政治局势的影响180
第二节 宋金对峙与德州运河区域182
第三节 宋元对峙与德州运河区域184
第三章 宋元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复兴与发展187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发展187
一、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187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交流与提高189
三、农副业生产的发展191
一、手工业发展状况193
第二节 手工业、商业经济的发展193
二、商业经济的繁荣195
第四章 宋元时期德州运河区域文化的振兴199
第一节 理学的传播与儒学的发展199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兴盛201
第五章 宋元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开放交流205
第一节 回回人的内迁与德州回族的形成205
第二节 对外贸易206
第六章 宋元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宗教与民俗209
第一节 宗教209
一、佛教的传播209
二、道教的发展210
三、伊斯兰及其他宗教的传播211
第二节 民俗风情213
一、宋代德州运河区域的民俗风情213
二、元代德州运河区域的民俗风情215
第一节 运河的治理与改造220
第一章 明代德州段运河与漕运220
第五编 明代德州运河区域与运河文化220
第二节 运河的管理制度223
一、机构管理223
二、工程管理224
第三节 漕运225
第二章 德州运河区域对明代政治局势的影响234
第一节 “靖难之役”与德州234
第二节 横征暴敛与市民运动239
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243
第三章 明代德州运河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提高243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与提高243
二、商业性农业的兴起246
第二节 手工业的发展248
一、棉纺织业248
二、其它手工业249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繁荣251
一、商品流通与市场规模的扩大251
二、城镇与集市贸易的兴旺253
第四节 德州城255
第四章 明代德州运河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261
第一节 心学的兴衰与史学的繁荣261
一、心学的兴衰261
二、史学的繁荣264
第二节 文学艺术266
一、诗歌与散文267
二、民歌273
第一节 官学与乡村社学276
第五章 明代德州运河区域的教育与科举276
第二节 书院280
第三节 科举282
第六章 明代德州运河区域与中外文化交流296
第一节 苏禄东王长眠德州运河岸297
第二节 中日文化交流与德州304
第三节 中朝友谊与德州305
第一节 宗教307
一、佛教的振兴307
第七章 明代德州运河区域的宗教与民俗307
二、道教的世俗化308
三、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310
四、各具特色的民间宗教311
第二节 民风民俗的变迁312
一、追逐“末利”经商之风313
二、侈靡享乐之风313
三、伦常失序之风315
四、民间娱乐之风316
第六编 清代德州运河区域与运河文化320
第一章 清代德州段运河的治理与漕运320
第一节 清代德州段运河河道的变迁320
第二节 清代德州运河区域的漕运322
一、清代漕运的发展状况及规模323
二、清代漕运体制及管理327
第二章 清代德州运河区域对清皇朝政治局势影响340
第一节 清初德州运河区域人民的抗清斗争340
第二节 大平军、捻军在德州运河区域的活动342
第三节 德州运河区域的义和团运动343
第三章 清代德州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345
第一节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变化345
第二节 城镇经济的发展347
第三节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350
第四章 清代德州运河区域的学术成就354
第一节 哲学思想及成就355
第二节 经学的兴衰359
第三节 史学成就364
第五章 清代德州运河区域的文学艺术373
第一节 小说373
第二节 诗词散文375
一、诗歌376
二、词386
三、散文387
第三节 戏剧、音乐、舞蹈、杂技与曲艺389
一、戏剧389
二、音乐390
三、舞蹈392
四、杂技396
五、曲艺397
第六章 清代德州运河区域的学校教育与科举399
第一节 学校教育400
一、州学400
二、书院401
三、学塾404
第二节 科举406
第七章 清代德州运河区域的宗教、秘密会社与民俗423
第一节 宗教423
一、佛教423
二、道教424
三、伊斯兰教425
四、天主教429
五、基督教429
第二节 秘密会社432
一、生活习俗438
第三节 民俗变化438
二、商贸民俗446
三、社交礼俗447
四、寿诞礼俗453
五、丧葬礼俗454
第七编 民国时期德州运河区域与运河文化458
第一章 民国时期德州段运河的治理与改造458
第一节 民国时期德州段运河的治理458
第二节 德州解放后德州段运河的治理459
第二章 德州运河区域对民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影响460
第一节 民国前期德州运河区域的战争460
第二节 德州运河区域与抗日战争462
第三节 德州运河区域与解放战争466
第三章 民国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城乡经济470
第一节 航运贸易470
第二节 城镇经济472
第三节 乡村经济474
一、医药业475
第四节 民国时期德州各业发展475
二、银钱业487
三、典当业493
四、澡塘业496
五、印刷业500
六、大烟馆501
七、德州又一村包子铺504
八、义和酱园508
第五节 德州名吃510
第四章 民国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文化事业515
第一节 传统史学515
第二节 文化艺术516
一、文学创作517
二、诗歌作品518
第三节 表演艺术519
一、戏剧520
二、曲艺522
三、音乐524
四、舞蹈547
第四节 书法、篆刻与美术549
一、书法549
二、美术550
三、篆刻551
第五节 工艺美术553
一、雕刻与雕塑553
二、木版年画554
三、剪纸与纸扎556
四、焰火与花灯558
第五章 民国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教育事业561
第一节 学校教育561
第二节 社会教育564
第三节 出版与新闻565
第六章 民国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宗教发展567
第一节 宗教567
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567
二、天主教、基督教570
一、青帮会573
第二节 青帮会、皈一道、黄沙会573
二、皈一道575
三、黄沙会577
第七章 民国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民风民俗578
第一节 风俗习惯578
一、节日风俗578
二、婚嫁风俗580
三、丧葬风俗582
四、人生礼仪583
五、农事习俗584
六、市商习俗587
七、社会习俗590
八、民间习俗591
九、庙会593
第二节 少数民族习俗594
一、回族习俗 594
二、满族习俗596
一、馆藏文物598
第一节 文物胜迹598
第八章 民国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古迹与园林598
二、苏禄国东王墓601
三、古建筑603
四、古遗址620
五、纪念地622
第二节 城厢园林622
一、澄碧园623
二、濯锦园624
三、尊水园625
四、见可园626
五、罗朴园627
六、公园629
第九章 民国时期德州运河区域的街市与掌故630
第一节 街市630
一、街市的形成与命名630
二、著名的街市竹杆巷634
第二节 民间传说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