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
  • 栗洪武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656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教育学-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现代教育学》课程学科指南3

一、导言3

二、本科宗旨3

三、本科的目标5

四、本科简介5

五、本科教材14

六、本科成绩考核:作业与期终考试15

七、学习进度建议16

九、学习策略17

八、师生互动17

《现代教育学》课程学习指引23

第一编 教育基本原理23

第一单元 人类独有的教育现象25

一、导论25

二、多元化的教育定义26

三、教育的本质规定性29

四、教育的构成要素37

五、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47

六、总结52

第二单元 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53

一、导论53

二、什么是教育目的54

三、教育的永恒目的69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74

五、教育功能的含义75

六、教育的本体功能77

七、教育的社会功能81

八、总结84

第三单元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85

一、导论85

二、素质教育的特征86

三、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原则89

四、什么是创新教育91

五、关于创造力的研究95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00

七、总结103

第二编 教育法制原理105

第一单元 教育法原理概述107

一、导论107

二、教育法的界定108

三、教育法的地位111

四、教育法律规范及其类型113

五、教育法律关系研究的主要问题114

六、总结118

一、导论120

第二单元 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120

二、教育法的制定121

三、教育法的体系124

四、教育法的实施126

五、教育法的监督129

六、总结130

第三单元 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31

一、导论131

二、学校的法律地位及其法人资格132

三、学校的公益性特点136

四、学校的权利与义务138

五、教师的法律地位分析142

六、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45

七、学生的权利与义务149

八、总结154

第四单元 教育法律责任和教育法律救济155

一、导论155

二、法律责任及其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156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规则要件及免责条件157

四、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160

五、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救济中的主要问题164

六、总结172

第三编 学习原理173

一、导论175

第一单元 学习的一般原理175

二、学习的概念176

三、学习的过程和分类178

四、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流派181

五、学习的心理条件188

六、总结191

第二单元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192

一、导论192

二、知识的学习过程193

三、技能的学习过程202

四、技能的形成204

五、学习的迁移206

六、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209

七、总结212

第三单元 学习差异与因材施教213

一、导论213

二、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214

三、学习差异与学习风格225

四、学习差异与学习策略230

五、总结242

第四编 教学原理243

一、导论245

二、教学的概念及其本质245

第一单元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45

三、教学的地位与作用252

四、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252

五、总结253

第二单元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254

一、导言254

二、教学过程及其本质25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259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260

五、教学的程序260

六、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261

七、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及其应用265

八、总结271

第三单元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273

一、导言273

二、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班级课堂教学273

三、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276

四、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278

五、教学模式的定义279

六、中外中小学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280

七、总结281

一、导言282

二、教学方法的意义282

第四单元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282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285

四、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287

五、教学手段的演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294

六、总结295

第五单元 教学艺术与教学评价296

一、导言296

二、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296

三、教学评价的概念300

四、教学评价的意义303

五、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304

六、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305

七、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308

八、总结312

第五编 课程原理313

第一单元 课程与课程理论315

一、导论315

二、课程的概念316

三、课程理论及其流派318

四、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324

五、总结325

第二单元 课程的设计与组织326

一、导论326

二、课程设计及其模式327

三、课程目标及其文本构成331

四、课程的类型333

五、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340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345

七、总结352

第三单元 中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概况及其趋势353

一、导论353

二、影响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354

三、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355

四、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358

五、对近20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358

六、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60

第六编 德育原理365

第一单元 德育的基本问题367

一、导论367

二、道德、德育的概念368

三、品德的概念和结构371

四、德育原理的研究内容375

五、道德哲学和道德教育379

六、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演变386

七、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391

八、总结396

第二单元 德育模式397

一、德育模式397

二、德育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和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399

三、情感在人的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和情感体谅模式406

四、德育评价412

五、总结416

第七编 微格教学417

第一单元 微格教学的基本概述419

一、导论419

二、微格教学的概念420

三、微格教学的特点428

四、微格教学的程序429

五、总结430

二、微格教学技能分类431

一、导论431

第二单元 微格教学技能分类431

三、总结445

第三单元 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446

一、导论446

二、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447

三、微格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461

四、微格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461

五、微格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463

六、总结465

参考书总目录467

后记4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