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腐败心理预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腐败心理预防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3139695.jpg)
- 苏满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107813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9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职务犯罪-犯罪心理学;职务犯罪-预防犯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腐败心理预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腐败的可预防性1
第一节 腐败概述2
一、腐败的定义2
二、腐败的特征3
三、实施腐败行为的必要条件6
第二节 腐败行为与心理预防8
一、心理与心理学8
二、腐败心理与腐败行为10
三、心理预防的作用11
第三节 对腐败心理的几点认识15
一、腐败心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5
二、腐败心理基础的唯一性18
三、腐败心理形成的渐进性和可转化性18
第二章 环境心理预防论20
第一节 腐败心理的社会原因21
一、私有制、剥削制度的残余影响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21
二、市场经济活动的影响24
三、制度上存在缺陷25
四、思想政治工作薄弱28
五、惩治不力29
第二节 社会转型对个体心理的影响30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结构的影响30
二、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2
三、社会转型对个体心理的影响35
第三节 交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42
一、人际交往的影响43
二、信息交流的影响46
一、家庭对腐败心理形成的影响47
第四节 家庭对腐败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预防作用47
二、家庭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54
第五节 社会心理环境的优化57
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减少诱发腐败现象的因素,并为防治腐败现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57
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教育活动,在思想、文化等领域营造预防腐败的社会氛围58
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各种诱发腐败动机形成的因素和实施腐败行为的条件59
四、加强对权力运用的监督、制约62
五、提高全民反腐倡廉意识69
第三章 个体心理预防论71
第一节 个体性格与行为72
一、性格概述72
二、个体性格特征的分析73
三、社会性格76
一、情感概述79
第二节 个体情感的心理动力作用79
二、情感的特性80
三、情感的作用82
第三节 意志与行为调节83
一、意志概述83
二、意志的品质84
三、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87
第四节 情绪与行为判断89
一、情绪对行为的影响90
二、行为的理性判断模式91
第五节 信念与行为94
一、信念概述94
二、人生观、价值观97
三、腐败分子的人生观、价值观99
第六节 道德与腐败心理预防100
一、道德概述100
二、道德作用102
三、个体的道德培养106
第七节 法制观念与腐败心理预防109
一、法制观念概述109
二、法律意识的内涵与作用110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111
第八节 心态失衡与腐败心理112
一、心态失衡概述112
二、心态失衡所具有的特点114
三、心态失衡的原因分析115
四、心态失衡的消极影响122
五、领导干部心态失衡的几个易发期124
六、心态失衡的调节与矫正125
第四章 腐败动机抑制论129
第一节 动机激发的基础130
一、需要概述130
二、动机与需要的关系131
三、需要结构135
第二节 腐败者的需要结构140
一、享乐主义的物质需要占优势142
二、精神需要上强烈的虚荣心理144
三、强烈的权力欲150
第三节 腐败动机的特点151
一、腐败动机的激发离不开外部的诱因条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151
二、激发腐败动机的因素具有多样性154
四、腐败动机具有潜在危害性和反馈强化的特点155
三、腐败动机具有多样性和交叉性155
五、腐败动机具有实现的急迫性156
六、腐败动机具有可良性转化性158
第四节 腐败动机的抑制158
一、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调节、控制人们的需要水平,建立健康合理的需要结构158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161
三、提高腐败成本,严厉惩处腐败,打击、削弱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163
第五章 个体态度预防论168
第一节 态度概述168
一、态度的定义168
二、态度的成分及相互关系169
三、态度与价值、价值观念171
四、态度的特性172
五、态度的功能173
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178
一、态度影响行为178
二、行为影响态度179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183
一、社会引导183
二、群体影响185
三、组织教育186
第四节 态度的改变187
一、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187
二、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188
第五节 态度改变的理论及启示192
一、沟通改变态度的理论192
二、参与改变态度的理论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