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受贿罪的定罪与量刑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受贿罪的定罪与量刑 修订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265798.jpg)
- 肖介清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056995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贪污贿赂罪-定罪-研究-中国;贪污贿赂罪-量刑-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受贿罪的定罪与量刑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受贿罪的立法沿革1
第一节 受贿罪的设立和演变1
第二节 单位受贿罪的设立6
一、对于单位是否可以构成犯罪主体的争论6
二、现行刑法关于单位受贿罪的规定7
第三节 受贿罪演变的特征8
第二章 受贿罪的主体11
第一节 受贿罪主体的立法演变11
一、《惩治贪污条例》中受贿罪的主体11
二、1979年刑法中的受贿罪主体12
三、《补充规定》中的受贿罪主体13
四、《决定》中的受贿罪主体6
第二节 受贿罪主体的演变与对“公务”的界定密切相关14
第三节 现行刑法中受贿罪的主体25
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25
二、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的理解33
三、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具体认定中的两个问题38
第三章 受贿罪的主观方面48
第一节 受贿罪主观故意的内容48
一、直接故意型49
二、间接故意型50
第二节 受贿罪的目的和动机56
一、受贿罪的目的56
二、受贿罪的动机58
三、受贿罪目的与动机的关系62
第三节 受贿罪必须具备双重故意63
一、必须具有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收受财物的故意63
二、必须具备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故意64
第四节 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的问题69
第四章 受贿罪的客体74
第一节 关于受贿罪客体的争论74
一、单一客体说74
二、双重客体说79
三、三重客体说81
四、选择客体说82
第二节 具有相对合理性的廉政制度说83
第三节 受贿罪的客体应该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出卖性87
第五章 关于贿赂与回扣90
第一节 贿赂的范围与认定90
一、关于“贿赂”含义的争论90
二、贿赂的范围94
三、贿赂的特征107
第二节 关于“回扣”、“手续费”的认定与处理108
一、关于回扣的含义及其认定108
二、关于手续费的含义及其认定111
三、关于收受回扣、手续费的处理112
第六章 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问题115
第一节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含义和特征115
一、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之争115
二、职务的含义及特征117
三、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119
第二节 关于“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的探讨125
一、关于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不宜一律以受贿罪论处125
二、关于利用将来职务上的便利127
第三节 对于索贿不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其客观要件的质疑134
一、索取型与收受型只是手段形式不同,并无质的差异,因此,都必须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构成受贿罪的主客观必备要件135
二、“为他人谋取利益”也是索取型受贿罪与其他罪相区别的主要标志136
三、把“为他人谋取利益”排除在索取型受贿罪之外,既有悖于犯罪构成理论,又导致立法上的前后矛盾136
第七章 受贿犯罪数额138
第一节 受贿犯罪数额概述138
第二节 受贿犯罪数额的种类140
一、索取数额、期约数额和实际取得数额140
二、挥霍数额、追缴数额和退赔数额141
三、受贿总数额、参与数额、分赃数额、平均数额142
四、自然人受贿犯罪数额和单位受贿犯罪数额143
第三节 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143
一、认定受贿犯罪数额的原则144
二、静态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146
三、动态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151
第四节 受贿犯罪数额的评价意义157
一、受贿犯罪数额与量刑157
第八章 关于受贿的基本形式161
第一节 受贿罪的分类161
一、根据受贿人取得的贿赂的不同方式为标准,可分为收受型受贿罪与索取型受贿罪161
二、根据收受贿赂时间的不同,可分事前受贿罪与事后受贿罪162
三、根据受贿人职务的高低,可以分为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罪与重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罪162
四、根据受贿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是否违背职务,可以分为违背职务受贿罪与不违背职务受贿罪163
第二节 收受型受贿罪163
一、没有据为已有故意的收受164
二、对财物的贿赂性质并不明知的收受,不能构成受贿罪166
第三节 索取型受贿罪171
一、索贿的含义172
二、索取贿赂的方式180
第九章 受贿罪与相关罪的比较184
第一节 未能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受贿罪与诈骗罪184
一、两罪所侵犯的客体不同184
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出财物185
三、诈骗罪的主体是一切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187
四、诈骗罪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187
第二节 贪污罪与受贿罪188
第三节 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204
第四节 间接受贿罪与受贿罪207
第五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与受贿罪211
第六节 敲诈勒索与索贿215
第七节 红包与受贿217
第十章 自然人受贿罪与犯罪形态221
第一节 受贿罪的犯罪预备221
一、受贿犯罪预备的特征222
二、关于受贿犯罪预备的构成223
第二节 受贿罪的中止227
一、行为停止型的受贿犯罪中止227
二、结果防止型犯罪中止228
第三节 受贿罪的未遂233
一、受贿罪未遂的特征犯罪233
二、犯罪未遂的分类241
第十一章 自然人共同受贿罪257
第一节 共同受贿犯罪的一般特征257
第二节 共同受贿犯罪中的因果关系259
一、一般共同受贿犯罪中的因果关系260
二、有组织的共同受贿犯罪中的因果关系261
三、不同类型共同犯罪人的因果关系261
四、分工不同的共同犯罪人,其因果关系各具特色263
第三节 受贿罪共犯的认定264
一、混合主体共同索取或者收受财物“以共犯论处”的分歧264
二、混合主体内外勾结,索取或者收受财物定性的三种观点评析265
三、混合主体内外勾结索取或者收受财物的定性依据268
第四节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受贿的认定和处理273
一、国家工作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索取或者收受财物几种情况的认定处理273
二、国家工作人员对其父母、配偶、子女索取或者收受财物采取放任态度的认定处理277
第五节 自然人共同受贿的犯罪形态284
一、共同受贿犯罪的预备284
二、共同受贿犯罪的犯罪未遂289
三、共同受贿犯罪的犯罪中止299
第十二章 单位共同受贿罪306
第一节 单位受贿罪与自然人共同受贿罪的区别与联系306
一、自然人共同受贿罪的基本特征306
二、单位受贿罪的基本特征307
三、二罪的区别308
第二节 关于单位之间的共同受贿罪321
第三节 关于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受贿罪的认定处理323
一、单位与无身份者共同受贿的认定与处理323
二、单位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定性与处理325
第十三章 受贿罪的量刑326
第一节 以赃论罪的沿革326
第二节 受贿情节与量刑329
第十四章 与受贿罪有关的立法建议349
第一节 受贿罪立法设计的原则349
一、公正性原则350
二、效益性原则351
三、综合性原则354
四、明确性原则354
第二节 明确规定受贿罪的犯罪对象是财物或其他财产性利益356
第三节 坚持受贿罪的交易性本质,并在受贿罪之外设置收受财物或其他财产性利益罪357
第四节 受贿罪的具体罪名的设置360
一、不违背职务受贿罪与违背职务受贿罪360
二、职前受贿罪与职后受贿罪361
三、间接受贿罪364
四、不宜设置独立的经济受贿罪366
第五节 受贿罪的刑罚配置367
一、对受贿罪的生命刑配置367
二、对受贿罪的财产刑配置369
三、对受贿罪的资格刑配置370
附录 与惩治受贿罪有关的规定371
后记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