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147482.jpg)
- 方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1860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纪录片-电影史-中国;纪录片-电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纪录片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影戏”时代(1895—1921)1
概述1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和传入中国2
一·电影传入上海2
二·电影传入台湾和香港3
三·电影传入北京4
第二节 第一部由中国人拍摄的电影纪录片6
第三节 《武汉战争》和《上海战争》8
第四节 为教育民众而拍片的商务印书馆12
一·“东西博通之士”张元济12
二·“兵战不如商战”16
三·“商战不如学战”18
四·“通俗教育必须之品”20
五·为教育民众拍摄影戏21
六·壮士断腕26
七·小结29
第五节 外国人在中国的拍摄30
第六节 台湾的第一部纪录片33
第二章 科学和民主时代(1922—1932)39
概述39
第一节 陈铿然和《五卅沪潮》40
第二节 黎民伟的民主革命纪录片44
第三节 其他影片公司的纪录片拍摄48
一·其他公司拍摄的有关孙中山的纪录片48
二·内容广泛的纪录片49
三·海外侨胞和归国留学生的拍摄50
四·台湾的纪录片拍摄51
一·借体育赛事纪录片为故事片造势的《一脚踢出去》52
第四节 为故事片造势的纪录片52
二·用北伐纪录片作渲染的故事片《战地情天》、《战血情花》和《奋斗的婚姻》54
三·左翼电影的开山之作《狂流》55
第五节 外国电影工作者来中国拍摄影片58
一·史涅伊吉洛夫的《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58
二·雅可夫·布里奥赫的《上海纪事》62
三·德国人拍摄的《上海的1927年》63
四·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的拍摄64
五·洛克在丽江的人类学影片65
第三章 烽火时代(1932—1949)67
概述67
第一节 民营公司拍摄的抗战纪录片68
一·第一批有声电影纪录片68
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明星公司71
三·西北影业公司的《华北是我们的》74
四·对纪录片功能的充分开发78
第二节 国营电影机构的纪录片拍摄79
一·中央电影摄影场80
1·《卢沟桥事变》82
2·《抗战实录》和《中国新闻》82
3·大型纪录片《西藏巡礼》85
二·中国电影制片厂85
1·《抗战特辑》和《平型关战役》87
2·短纪录片和《电影新闻》88
3·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91
4·抗战纪录片在国外93
三·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94
第三节 共产党领导下的纪录片拍摄95
一·延安电影团96
二·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97
三·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00
四·《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新闻纪录片的拍摄102
五·吴印咸和《白求恩大夫》104
六·延安电影团放映队105
七·延安电影制片厂105
八·外国电影工作者在延安的活动106
1·埃德加·斯诺106
2·加利·邓汉姆107
3·罗曼·卡尔曼107
九·延安的电影教学109
十·新四军的纪录片拍摄110
十一·口述历史:纪录中国革命(徐肖冰访谈录)112
第四节 香港的抗日纪录片拍摄120
一·抗日新闻纪录片120
二·香港“青年摄影团”的《西北线上》120
第五节 伊文思和《四万万人民》121
第六节 日本军国主义控制下的纪录片拍摄126
第七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129
一·东北电影制片厂与《民主东北》129
1·接管“满映”130
2·组织北撤134
3·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137
4·《民主东北》139
5·第一部科学教育片《预防鼠疫》142
6·“新中国电影的摇篮”143
7·日本友人的贡献147
8·口述历史:东北电影公司的成立经过 【日本】北川铁夫152
二·华北电影队和《华北新闻》157
1·华北电影队158
2·大车电影制片厂159
3·石家庄电影制片厂160
三·北平电影制片厂和《毛主席朱总司令莅平阅兵》161
四·上海电影制片厂162
五·在各大战役中电影摄影队的活动情况163
1·辽沈战役164
2·淮海战役165
3·平津战役165
4·太原战役165
5·渡江战役166
6·进军大西北166
7·进军中南167
8·海南岛战役167
9·向西南进军167
10·进军西藏168
六·《百万雄师下江南》168
一·匆忙接收,迅速扩大169
第八节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纪录片拍摄169
二·长篇纪录片《看东北》171
三·台湾的电影业和纪录片172
第四章 英雄时代:(1949—1983)177
概述177
第一节 鲜花时期(1949—1965)178
一·纪录反映军事战线的胜利179
1·《解放西藏大军行》180
2·《抗美援朝》181
二·纪录各行各业的成就183
1·《伟大的土地改革》183
2·改造娼妓的《踏上生路》184
3·报捷的《第一辆汽车》187
4·《征服世界最高峰》189
5·节约的拍摄190
三·记录反映领导人和重大政治活动191
1·开国大典拍摄和《1952年国庆节》192
2·皇家摄影队193
四·纪录片的突出地位专业纪录片厂的成立195
1·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成立196
2·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197
五·拓宽题材的尝试199
1·反映少数民族的作品199
2·艺术探索与批判200
六·苏联的影响202
1·重新拍摄三大战役:五彩片《中国人民的胜利》的拍摄202
2·全盘苏化204
3·纪录片观念的统一207
4·口述历史:重新拍摄三大战役(吴本立访谈录)208
七·“大跃进”的狂潮228
1·北京电视台诞生229
八·电视纪录片的兴起229
2·上海电视台等地方电视台成立232
3·初期的电视新闻纪录片创作233
4·报导国内重大政治事件的新闻纪录片235
5·国际型电视新闻纪录片的创作237
6·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培养少数民族电视创作人才238
7·报道国家领导人的出国访问239
8·风光片的等软性题材的纪录片创作239
九·短暂的繁荣240
1·出于节约的汇编片241
2·形式多样的艺术化的科教片《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243
3·在阶段斗争弦上的《收租院》247
4·口述历史:假如让我重新来(陈汉元访谈录)249
十·抢救性的人类学影片拍摄255
1·为调查少数民族文化而开始的拍摄256
2·十六部珍贵的人类学影片258
3·口述历史:遵循毛泽东的提议(杨光海访谈录)262
十一·台湾的纪录片拍摄265
1·专门拍摄军事教育新闻片的“中制”266
2·蒋经国亲任董事长的“农教”267
3·拍摄社会教育新闻纪录片的“台制”268
4·辜振甫任董事长的“中影”269
第二节 困难时期(1966—1976)271
一·在“文革洪流”冲击下272
二·我国第一部彩色电视纪录片诞生277
三·文革中的军事片278
四·外交的成功带来纪录片的生机280
五·外国人在中国拍片282
1·外国纪录片工作者的努力282
2·安东尼奥尼的《中国》283
3·伊文思的《愚公移山》285
第三节 反思时期(1977—1983)288
一·纪录电影的修复288
1·政策落实的形象解释288
2·艺术性探索290
二·科教片的振兴296
1·拨乱返正,“思想性”淡出296
2·拍摄难度较大的题目297
3·扩大队伍 增添奖项298
4·走向国际299
三·人类学影片的恢复301
第五章 平民时代(1983一)307
概述307
第一节 从对外宣传开始308
一·《丝绸之路》311
第二节 走合作拍摄捷径311
二·《话说长江》313
三·《话说运河》315
四·《望长城》317
五·口述历史:集团军的战斗(刘效礼访谈录)326
第三节 小人物集成的历史画卷334
一·弄堂里的故事334
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340
三·老百姓自己讲述的故事343
第四节 独立制片人崛起涌动346
一·独立制片人的出现346
二·“流浪北京”的吴文光347
三·“西藏八廓南街16号”的段锦川352
四·“彼岸”的蒋樾354
五·其他独立制片导演和作品357
六·独立制片人的经费来源373
七·独立制片人的创作特色374
八·独立制片人的作用和贡献375
九·口述历史:一切从头开始(吴文光访谈录)377
十·口述历史:这就是手抄本(段锦川访谈录)386
第五节 国际视野401
一·从友好城市电视节开始的上海国际电视节402
二·四川电视节404
三·首届北京国际纪录片学术会议406
第六节 影视合流407
一·新影厂小字辈的努力407
二·专业研究学会的成立410
三·口述历史:电影纪录片的黄金时代(傅红星访谈录)412
第七节 迈向市场化426
一·市场化运作的胜利《我们的留学生活》427
二·各地电视台的应对措施430
三·口述历史:电视制片人的秘密(王惠访谈录)432
四·口述历史:市场需要细分(王小平访谈录)441
第八节 人类学纪录片走向国际448
一·日益频繁的中外人类学影视纪录片交流448
二·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理论探索456
三·我国影视人类学工作者的困难469
四·外国人在中国拍摄人类学纪录片474
五·口述历史:我的人类学纪录片拍摄之路(范志平访谈录)475
第九节 香港的纪录片491
一·香港的第一个纪录片栏目《铿锵集》491
1·节目形式和制作手法的演变491
2·制作时间和播出情况493
3·收视情况和作品反响493
二·其他方面的纪录片创作494
三·香港国际电影节和纪录片租借便民措施496
四·口述历史:我们这样走过(蔡贞停访谈录)497
第十节 台湾的现代纪录片运动506
一·陈耀圻的《刘必稼》507
二·反对派的纪录片运动510
1·绿色小组510
2·第三映像工作室和文化台湾511
三·纪录片的回归本土倾向512
四·人类学电影513
五·台湾对纪录片的鼓励机制514
六·普及纪录片的宣传、辅导和训练计划517
七·文化纪录片推广与研讨计划518
八·割不断的血脉联系519
九·口述历史:纪录台湾(王慰慈访谈录)523
参考文献531
后记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