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工程师任职资格培训教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780164795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安全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安全工程师任职资格培训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篇 安全学原理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3
一、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认识4
二、安全的基本特征6
第二节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8
一、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8
二、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10
三、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1
四、安全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1
第三节 安全科学的发展12
一、安全科学的由来12
二、安全科学的发展13
第四节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15
思考题16
第二章 安全观17
第一节 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17
一、安全的本质18
第二节 安全本质及安全第一原理18
二、安全的规律19
三、安全第一原理21
第三节 安全价值观22
第四节 大安全观23
一、树立科学大安全观的时代背景24
二、科学大安全观的内容25
三、大安全学科体系26
思考题28
一、安全的极向性29
第一节 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安全与事故的关系29
第三章 安全认识论29
二、避免事故或危害有限性30
第二节 事故的基本特征30
一、事故的因果性30
二、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30
三、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31
第三节 事故模式理论31
一、事故及其影响因素31
二、事故模式理论34
二、事故的预防原则37
一、事故法则37
第四节 事故的预防原则37
思考题39
第四章 安全方法论40
第一节 本质安全化方法40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40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施41
第二节 人机匹配法42
一、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42
二、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42
三、人机相互匹配43
第三节 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44
一、全面安全目标管理44
二、全员安全管理45
三、全过程安全管理45
四、全部工作安全管理45
第四节 系统方法46
一、系统46
二、系统工程46
三、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安全问题的理由48
第五节 安全教育方法48
一、安全教育的原则和作用49
二、安全教育的方法50
第六节 安全经济方法52
一、研究安全经济的基本方法52
二、安全经济的特点52
第七节 高技术系统安全管理方法53
思考题54
第五章 安全社会原理55
第一节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55
一、安全文化55
二、企业安全文化62
三、公共安全文化72
第二节 安全法规与法制75
一、安全法规76
二、安全法制80
三、安全生产及基本要求85
思考题85
第二篇 安全系统工程学89
第一章 绪论89
第一节 基本概念89
一、系统、系统工程89
三、安全系统与安全系统工程90
二、可靠性、可靠度、可靠性工程90
第二节 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95
一、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95
二、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95
三、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论96
第三节安全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97
二、预测性99
三、层序性99
一、系统性99
第四节 安全系统工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特点99
四、择优性100
五、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100
思考题100
第二章 系统安全分析101
第一节 概述101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101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选择102
第二节 安全检查及安全检查表103
一、安全检查103
二、安全检查表103
第三节 预先危险性分析105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程序106
二、应用实例107
第四节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108
一、故障类型108
二、分析程序109
三、应用实例111
四、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度分析112
三、应用举例113
二、分析步骤113
一、分析原理113
第五节 事件树分析113
思考题114
第三章 事故树分析115
第一节 事故树分析概述115
一、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概念115
二、事故树分析步骤115
三、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116
第二节 事故树的编制118
一、人工编制119
二、计算机辅助编制119
三、编制举例120
一、结构函数123
第三节 事故树定性分析123
二、最小割集125
三、最小径集132
四、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134
第四节 事故树定量分析135
一、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135
二、顶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139
思考题145
一、风险的定义147
第四章 系统安全评价147
第一节 安全评价概述147
二、安全评价的概念148
三、安全标准148
四、安全评价原理150
五、安全评价程序150
六、安全评价方法分类151
第二节 概率评价法151
一、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152
二、元件的联接及系统故障(事故)概率计算153
三、系统故障概率的计算举例154
第三节 指数评价法156
一、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156
二、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特法163
第四节 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168
一、单元划分168
二、确定物质系数和毒性系数168
三、计算一般工艺危险性系数169
四、计算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169
一、设备安全评价要点171
第五节 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方法171
六、评价危险等级171
五、计算火灾、爆炸指数171
二、操作运转173
三、环境173
四、维护检修173
第六节 安全管理评价173
一、概述173
二、安全管理评价内容174
三、评价方法175
第七节 系统安全综合评价法175
一、概述175
三、评价标准176
二、评价模式176
第八节 安全评价方法应用实例177
思考题182
第三篇 安全人机工程学185
第一章 概论185
第一节 人机工程学185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185
二、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与内容185
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186
一、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186
第二节 安全人机工程学186
三、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与研究范围187
四、安全人机工程学的诞生与展望187
思考题189
第二章 人体的人机学参数190
第一节 常用人体测量数据190
一、中国成年人的人体结构尺寸190
二、中国成年人人体动态尺度192
一、用人体身高尺寸计算人体各部分尺寸194
二、用人体体重计算人体体积和表面积194
第二节 人体部分参数的推算194
三、用身高、体重、表面积求算有关人机学参数195
第三节 人体尺度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95
一、人体尺度应用的原则195
二、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和程序197
三、人体数据应用举例198
四、人体身高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198
思考题199
第一节 人的生理特性与安全200
一、人的感知特性200
第三章 人的生理和心理及生物力学特性200
二、人的反应时间204
三、人体活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205
四、环境因素的生理效应206
第二节 人的心理特性与安全211
一、心理特性与安全211
二、颜色的心理作用215
第三节 人体生物力学216
一、人体各部分的操纵力216
二、人体活动的速度与准确度219
三、影响人体作用力的因素220
一、概述221
第四节 疲劳与恢复221
二、影响疲劳的因素222
三、疲劳的改善与消除223
思考题224
第四章 安全人机功能匹配225
第一节 人机特性比较225
一、人的主要功能225
二、机的主要功能226
三、人机特性比较226
二、人机功能匹配对人机系统的影响227
一、人机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227
第二节 人机的功能分配227
三、人机分工不合理的表现228
四、人机功能分配应注意问题229
第三节 人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229
一、人的可靠性问题229
二、人机系统的可靠度计算231
三、提高人机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途径234
思考题236
一、工作空间设计237
第一节 岗位设计237
第五章 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237
二、座椅的设计245
第二节 显示器设计246
一、视觉显示器的设计246
二、听觉显示器的设计249
第三节 控制器的设计251
一、控制器设计的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251
二、设计控制器时应考虑的因素252
三、典型控制器的设计254
四、控制器的选择256
五、显示器和控制器的配置设计257
第四节 作业环境设计258
一、温度环境258
二、光环境259
三、色彩环境261
四、有害物质环境262
五、振动与噪声环境264
六、其他环境265
第五节 安全防护装置设计266
一、安全防护装置的作用与分类266
三、典型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举例267
二、安全防护装置的设计原则267
思考题270
第四篇 安全管理学273
第一章 概论273
第一节 安全管理的定义及概念273
一、安全的定义及概念273
二、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274
三、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275
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276
一、安全管理的定义276
第二节 安全管理及基本概念276
三、安全管理发展历史及现状277
思考题278
第二章 事故统计及分析279
第一节 事故的基本概念279
一、事故的定义与基本特性279
二、伤亡事故281
三、事故的分类281
四、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82
一、事故统计方法及主要指标284
第二节 事故统计与分析284
二、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方法及主要内容与指标288
思考题290
第三章 事故调查及处理291
第一节 事故调查的目的及意义291
一、事故调查与安全管理291
二、事故调查的目的292
三、事故调查对象292
第二节 事故调查的准备292
二、事故调查人员293
一、事故调查计划293
三、事故调查的物质准备294
第三节 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294
一、事故现场处理294
二、事故现场勘查295
第四节 事故分析与验证296
一、现场分析297
二、事后深入分析297
第五节 事故处理与事故调查报告298
一、伤亡事故的处理与结案298
二、事故调查报告298
三、事故资料归档299
思考题300
第四章 事故预防与控制301
第一节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301
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301
一、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原则301
二、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302
第三节 安全教育对策309
一、安全教育的意义309
二、安全教育的内容310
三、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311
一、安全检查313
第四节 安全管理对策313
二、安全审查315
三、安全评价316
四、安全目标管理316
第五节 灾难性事件及应急管理317
一、灾难性事件定义及分类318
二、灾难性事件与安全管理319
第六节 保险与事故控制320
一、保险与风险321
二、保险的分类321
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322
思考题323
第一节 中国安全管理体制324
一、国家监察324
二、行业管理324
第五章 安全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324
三、企业负责325
四、群众监督325
五、劳动者遵章守纪325
第二节 安全法规326
一、安全法规的制订依据326
二、安全法规的规范性文件326
二、生产操作工人的安全生产职责327
第三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27
一、企业各级领导的责任327
第四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328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原则328
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范围328
第五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329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329
二、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330
思考题331
参考文献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