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校教育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校教育心理学
  • 路海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2656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校教育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序言1

前言1

第一部分 学习心理:学生是怎样学习的3

第一章 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3

问题困境个案3

本章目标4

第一节 知识及知识的表征5

一、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5

[专栏1—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举例6

[专栏1—2]一种新的智力观7

二、知识的表征8

[专栏1—3]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12

第二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13

一、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5

[专栏1—4]吸引和维持学生注意力的要点与实例16

二、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7

[专栏1—5]通过组块和自动化节省工作记忆空间18

[专栏1—7]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完成的精制举例21

[专栏1—6]精制策略的产生式21

[专栏1—8]关于群集倾向的实验研究22

三、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24

四、遗忘和复习26

[专栏1—9]艾宾浩斯对遗忘进程的经典研究28

[专栏1—10]一种有效的分散复习法30

[专栏1—11]有效运用阅读与尝试回忆法指导31

[专栏1—12]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的实例33

五、元认知33

走出问题困境35

本章要点36

思考与练习38

第二章 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40

问题困境个案40

本章目标41

一、概念及其特征42

第一节 概念学习42

二、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43

[专栏2—1]四种概念实例的典型性程度的等级评定44

[专栏2—2]儿童对不同级别类概念的敏感性46

[专栏2—3]几种概念学习方式案例47

三、概念教学策略49

[专栏2—4]概念一例证教学实例50

[专栏2—5]消除学生错误概念的教学案例53

[专栏2—6]概念学习中的比较与练习举例54

一、问题的心理学描述与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55

第二节 问题解决55

[专栏2—7]有关小学二年级学生对问题理解的一项研究57

[专栏2—8]“九点”问题的解决58

[专栏2—9]利用“简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案例62

[专栏2—10]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解决问题结果的案例63

二、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64

[专栏2—11]教学专家与新手在观察课堂情境上的差异64

[专栏2—12]物理专家与新手知识结构的差异65

[专栏2—13]国际象棋专家与新手在记忆棋局上的差异67

[专栏2—14]课堂上学生间的社会相互作用实例69

三、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69

[专栏2—15]利用视觉表征问题的案例73

[专栏2—16]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提问方式案例75

[专栏2—17]用检查单法发明事物的例证77

[专栏2—18]成人与儿童对事物看法的比较80

走出问题困境81

本章要点82

思考与练习83

第三章 学习策略及其训练85

问题困境个案85

本章目标86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87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87

[专栏3—1]对学习策略概念的不同界定88

二、学习策略的类型89

三、学习策略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90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92

一、元认知策略93

[专栏3—2]某学生背政治论述题的计划案例94

[专栏3—3]自我调节学习策略要点95

二、注意策略96

[专栏3—4]设计问题,引导注意97

三、组织策略99

[专栏3—5]概念图实例100

[专栏3—6]比较图表实例102

[专栏3—7]层级图使用案例103

[专栏3—8]群集倾向的发现104

[专栏3—9]主题纲要法在记叙文学习中的应用分析105

四、精加工策略106

[专栏3—10]位置法起源的传说107

[专栏3—11]英语单词教学中关键词法的使用案例109

[专栏3—12]用谐音记圆周率的故事110

[专栏3—13]巴奈特的研究111

五、做笔记111

[专栏3—14]做笔记的方式对回忆成绩的影响113

第三节 学习策略教学与训练114

一、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114

二、影响学习策略训练的因素115

[专栏3—15]复述、群集、精加工策略发展的年龄差异116

三、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17

[专栏3—16]学习策略教学的指导118

[专栏3—17]关键词策略训练实例119

走出问题困境120

本章要点122

思考与练习123

第四章 学习的动机及其激发124

问题困境个案124

本章目标125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126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126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29

三、学习的外来动机与内在动机130

第二节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及有关研究131

一、外部强化131

[专栏4—1]普雷马克原理的应用134

[专栏4—2]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的运用136

[专栏4—3]图定比率强化的正用与误用137

[专栏4—4]变化比率强化的应用138

[专栏4—5]外部强化对内在动机影响的实验研究139

二、认知好奇心140

[专栏4—6]人与动物的认知好奇心研究141

[专栏4—7]“感觉剥夺”实验142

[专栏4—8]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回避失败的动机144

三、成就动机与成就归因144

[专栏4—9]成就动机的投射测验145

[专栏4—10]早期归因理论简介147

[专栏4-11]学生对考试成绩的归因实例149

四、习得性无力感与自我效能感151

[专栏4—12]习得性无力感的经典研究151

[专栏4—13]自我效能感实例154

[专栏4—14]自我效能感的效能信息源155

一、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157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157

[专栏4—15]引起认知矛盾的三种方法161

二、激发与维持内在动机的措施161

[专栏4—16]积极学习态度促进学习兴趣的实验163

[专栏4—17]趣味英语教学164

[专栏4—18]动机迁移实例165

三、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165

[专栏4—19]智力成就归因量表简介167

四、消除无力感与增强效能感168

走出问题困境171

本章要点172

思考与练习173

第五章 品德的形成174

问题困境个案174

本章目标175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176

一、道德与品德176

[专栏5—1]关于品德心理成分的几种观点177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77

[专栏5—2]道德动机与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的案例分析179

[专栏5—3]道德行为产生过程的一个综合模型181

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183

[专栏5—4]对偶故事举例183

一、皮亚杰的研究183

二、柯尔伯格的研究184

[专栏5—5]道德两难故事举例185

[专栏5—6]儿童对“海因兹偷药”的反应187

[专栏5—7]道德两难问题的类型191

[专栏5—8]“公正团体”法活动方式案例193

三、班杜拉的研究195

[专栏5—9]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判断197

[专栏5—10]运用榜样法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案例199

一、道德认识的形成200

第三节 品德的培养200

[专栏5-11]道德信念形成过程中的心理障碍203

二、道德情感的丰富204

[专栏5—12]移情训练研究206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207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208

走出问题困境210

本章要点211

思考与练习212

第二部分 教学心理:教师是怎样教学的215

第六章 决定教学目标215

问题困境个案215

本章目标216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217

一、教学目标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217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220

[专栏6—1]布卢姆对知识的分类及实例221

一 教学目标的明确化229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陈述229

二、行为目标陈述法231

[专栏6—2]ABCD目标陈述法234

三、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235

[专栏6—3]格伦兰教学目标陈述法应用举例238

四、教学目标的组织——任务分析240

走出问题困境242

本章要点243

思考与练习244

第七章 了解学习准备245

问题困境个案245

本章目标246

第一节 学习准备246

一、学习准备及其主要内容246

[专栏7—1]学习准备的内容及了解方法247

二、学习的最佳时期249

[专栏7—2]印刻现象的研究249

[专栏7—3]孤儿院的有关研究250

三、最近发展区与教学251

[专栏7—4]“最近发展区”课堂案例252

四、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255

[专栏7—5]ATI的实证研究及其教学含义257

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259

一、智力差异260

[专栏7—6]智力测验与智商260

[专栏7—7]智力落后学生的信息加工特点263

[专栏7—8]天才学生的信息加工特点266

二、认知方式的差异267

[专栏7—9]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测验268

[专栏7—10]沉思型与冲动型的测量270

走出问题困境272

本章要点273

思考与练习274

第八章 选择教学策略275

问题困境个案275

本章目标276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276

一、讲授法277

[专栏8—2]比较性组织者的教学实例279

[专栏8—1]说明性组织者的教学实例279

[专栏8—3]具体模型组织者的实例280

二、提问283

[专栏8—4]训练教师增加提问等待时间的研究287

三、组织讨论289

[专栏8—5]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指南291

四、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292

一、发现学习294

第二节 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294

[专栏8—6]发现学习的作用295

[专栏8—7]有指导的发现学习的课堂教学案例297

[专栏8—8]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300

二、掌握学习304

[专栏8—9]促进掌握学习的策略及实例305

三、程序教学307

[专栏8—10]直线式程序的实例309

[专栏8—11]自学辅导教学的课堂模式及实例312

四、合作学习314

[专栏8—12]促进合作学习的要点及实例315

走出问题困境317

本章要点318

思考与练习320

第九章 实施教学评价321

问题困境个案321

本章目标322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322

一、什么是教学评价322

二、教学评价的作用324

三、教学评价的类型325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328

一、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与编制技术328

[专栏9—1]论文式问题的优缺点及编题与评分指导331

[专栏9—2]编写多重选择题的要点333

[专栏9—3]项目分析举例336

[专栏9—4]编写匹配题的技术要点338

[专栏9—5]编写是非题的技术要点339

二、测验的准备与实施340

[专栏9—6]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343

三、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344

走出问题困境346

本章要点347

思考与练习349

第十章 教师心理与良好教师行为350

问题困境个案350

本章目标351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351

一、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352

[专栏10—1]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的特征353

二、教师的主要角色355

第二节 教师的威信358

一、教师威信的概念358

二、教师威信的形成359

三、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362

[专栏10—2]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365

第三节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与效能感365

一、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365

[专栏10—3]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368

[专栏10—4]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两种方法:微型教学与教学反思371

二、教学效能感372

[专栏10—5]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373

第四节 师生互动过程中良好的教师行为377

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377

[专栏10—6]教师的两种学生观378

二、教师对学生的期待381

[专栏10—7]皮格马利翁效应382

[专栏10—8]教师期待效应的产生过程383

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386

[专栏10—9]测量初中教师P、M行为的量表388

走出问题困境390

本章要点391

思考与练习393

主要参考文献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