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在德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在德国
  • 曹卫东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市:花城出版社
  • ISBN:753603842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6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在德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编3

第一章 四部德文版《中国文学史》概述3

第一节 顾维廉及其《中国文学史》5

第二节 卫礼贤及其《中国文学》12

第三节 特密特-格林策及其《中国文学史》20

第四节 菲佛尔和他翻译的《中国文学史》29

第二章 中国古典诗歌在德国的接受33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歌译介概况34

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歌的宏观研究46

第三节 中国古典诗歌的微观研究53

第三章 中国古典小说在德国的接受74

第一节 中国古典小说在德国的流布概况75

第二节 中国古典小说的宏观研究84

第三节 中国古典小说的微观研究101

第四章 中国古典戏剧在德国的接受109

第一节 中国古典戏剧在德国的流传概况111

第二节 元杂剧研究117

第三节 皮影戏研究121

第五章 中国古典诗学在德国的接受126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学译介概况126

第二节 德博及其《沧浪诗话》研究131

第三节 马汉茂及其李渔戏剧理论研究136

第四节 艾格特及其《只有我们诗人》140

第六章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德国的接受144

第一节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在德国的翻译与研究大势145

第二节 德语世界的鲁迅研究151

第三节 W.顾彬及其中国现当代诗歌翻译与研究161

下编171

第七章 建立一种形象学——“异”的解释学研究171

第八章 从“Seres”、“Katai”(Cathay)到“Tschina”——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史前史183

第一节 “中国形象”的史前史184

第二节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中国形象”187

第三节 门多萨及其《中华帝国志》191

第九章 圣经情调与救世史——十七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196

第一节 利马窦和卫匡国的中国观198

第二节 新的世界图景:巴洛克诗歌中的“中国形象”211

第三节 流浪汉寻找乌托邦:巴洛克流浪汉小说中的“中国形象”216

第四节 中国作为战场和情场:巴洛克政治小说和爱情小说中的“中国形象”226

第十章 中国作为“异国”——十八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243

第一节 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中国观247

第二节 罗柯柯艺术中的中国情调260

第三节 以纯粹理性透视中国——康德和赫尔德的中国观269

第四节 “东风”压倒“西风”——讽刺书札中的“中国形象”281

第五节 中国作为一面镜子——政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287

第六节 中国作为伦理之邦——道德小说中的“中国形象”297

第七节 中国作为感伤之地——十八世纪诗歌中的“中国形象”301

第八节 中国作为“象征”——德国古典文学中的“中国形象”311

第十一章 异国·隐喻·他者——十九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329

第一节 中国作为“异国”——德国浪漫派笔下的“中国形象”331

第二节 “异国”图景的急剧扩张——“青年德意志”笔下的“中国形象”347

第三节 中国作为“隐喻”——歌德《中德晨昏四季咏》中的“中国主义”357

第四节 中国处于历史进程之外——黑格尔的否定性“中国观”382

第五节 走向解构的“中国形象”——冯塔纳及其《艾菲·布里斯特》393

第十二章 中国作为“大写的他者”——世纪之交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407

第一节 “他物”与“他者”之间——卡尔·迈前后期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比较研究409

第二节 由“他物”向“他者”的转型——海京和凯泽林笔下的“中国形象”413

第三节 中国作为“大写的他者”——德布林和克拉朋德的“中国形象”424

第四节 转向“自我”的“中国形象”——卫礼贤和海塞的“中国观”432

第十三章 中国作为大写的“自我”——二十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441

第一节 二十世纪德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概述443

第二节 “Im Grunde bin ich ja Chinese”:卡夫卡笔下的“中国形象”446

第三节 寻求“世界”与“头脑”的统一——卡奈蒂《迷惘》中的“中国形象”453

后记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