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186318.jpg)
- 覃圣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904915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971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对比研究-壮族、傣族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六篇 壮泰民族的传统建筑1425
第一章 壮族的传统建筑1425
第一节 民居建筑1425
一、村落的分布1425
1.高山类型1425
第三卷目录1425
2.山脚类型1426
3.平地类型1426
二、村落民居的布局1429
1.全楼居高脚干栏1430
三、民居建筑结构1430
(一)干栏式1430
2.半楼居高脚干栏1440
3.全楼居矮脚干栏1444
4.地居式干栏1447
(二)硬山搁檩式1450
1.院落式1450
2.单座式1457
1.粮仓1458
四、附属建筑1458
2.牛栏、猪圈1460
3.田寮1461
五、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与变化1463
第二节 寺庙和宗教建筑1466
1.土地庙1467
2.龙王庙1467
3.伏波庙1467
4.五将庙1469
5.祠堂1471
6.塔、阁1473
第三节 公共娱乐建筑1476
第四节 民间桥梁1477
1.石桥1478
2.木桥1480
第五节 传统建筑装饰1482
1.屋顶装饰1482
2.檐部及挑手装饰1484
3.门窗装饰1485
第六节 建房和居住习俗1491
4.柱础装饰1491
1.房屋的兴建1492
2.乔迁新居1495
3.居住习俗1496
4.居住禁忌1497
第一节 村落的分布1499
一、史前时期1499
第二章 泰族的传统建筑1499
1.东北部史前人类聚居地1500
2.中部史前人类聚居地1501
3.南部史前人类聚居地1501
4.北部史前人类聚居地1501
二、历史时期1501
三、现代1502
第二节 传统建筑1503
一、史前建筑1505
1.城镇的形成和宗教建筑遗迹1506
二、历史时期的建筑1506
2.寺庙与人口聚居地的关系1507
3.城镇和宗教处所1517
第三节 泰国各地区的房屋1519
一、房屋形式1519
二、建房的风俗和信仰1519
1.《建屋建篱笆素拉沙布兰经书》1520
2.《腊潘洪差经典》1521
三、泰国中部的房屋1523
1.南部房屋的特点1527
四、泰国南部的房屋1527
2.穆斯林教派泰式房屋的特点1528
五、泰国北部的房屋(兰纳房屋)1531
六、泰国东北部的房屋1533
七、建筑中使用的工具1538
八、房屋结构1540
1.泰国各部房屋的结构比较1540
2.房屋结构的名称及其含义1540
九、房屋特点1541
十、房屋的朝向1542
第四节 桥梁1543
第三章 壮泰民族传统建筑比较1547
第一节 村落分布比较1547
第二节 村落民居的布局形式比较1550
第三节 民居建筑结构比较1554
第四节 居室布局形式比较1558
第五节 附属建筑比较1563
第六节 建房风俗及有关信仰比较1568
前言1573
第四章 泰壮民族传统建筑比较1573
第一节 居住聚落的比较1574
一、各时期泰壮民族的定居1575
1.史前时期泰壮先民的定居1575
2.历史时期泰族和壮族的定居1576
3.现代泰族与壮族的定居1578
二、泰、壮民族的家庭关系1580
三、泰、壮民族与居住有关的社会信仰1581
1.“干栏”式民居建筑的布局1584
一、民居的式样及其布局1584
四、居住的社会关系1584
第二节 民居建筑的式样和结构比较1584
2.非“干栏”式民居建筑的布局1588
二、房屋的工程学构件1589
第三节 小结1590
一、居住情况比较的总结1590
二、对民居建筑构件的总结1592
1.泰族壮族民居房屋式样的比较1592
2.住宅结构比较研究的总结1593
第一节 服饰1597
第七篇 壮泰民族的生活习俗1597
第一章 壮族的生活习俗1597
一、女服1598
二、男服1608
三、婚、丧、祭祀服饰1611
1.婚服1611
2.孝服1613
3.祭祀服1615
四、发饰、巾帕与帽类1617
五、首饰、项饰和手镯1623
六、鞋履1626
第二节 体饰1628
一、文身1628
二、拔牙、凿齿和饰齿1629
三、耳饰1630
第三节 饮食1632
一、壮族饮食历史概略1632
1.平日饮食结构1636
二、饮食结构和特殊食品1636
2.节日饮食结构1637
3.宴会食品1637
4.特殊食品1638
三、食品的制作1638
1.平日食品的制作1638
2.特殊食品的制作1639
四、饮食习惯和禁忌1647
1.饮食时间1647
2.就餐习俗1647
3.饮食禁忌1650
第四节 岁时节日1652
一、春季的节日1653
1.春节1653
2.青蛙节1664
3.拜“姑妈”节1669
4.祭献“老人厅”1670
5.元宵节1670
6.祭马节1671
7.春社节1671
8.花朝节1672
9.花炮节1673
10.儿童圩1675
11.花王节1675
12.扫墓节1676
13.歌圩节1678
二、夏季的节日1682
1.撒秧节1683
2.牛魂节1683
4.娅拜节1686
3.泼泥节1686
5.端午节1687
6.爱猴节1689
7.六月节1689
8.“昆那”节1690
9.五谷庙节1690
10.辛酸苦辣节1690
三、秋季的节日1691
1.七月七节1691
2.鬼节1692
4.中秋节1696
3.祭众神节1696
5.“岭头”节1702
6.泼饭节1705
7.野餐节1706
8.祝寿节1706
9.吃虫节1707
四、冬季的节日1707
1.收镰节1707
3.赎魂节1708
2.双喜节1708
4.冬至节1709
5.壮族新年1709
6.灶王节1710
7.除夕1710
五、壮族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1712
1.农业性节日占的比例较大1712
2.壮族历史和特殊地理环境的反映1713
3.深受汉族节日文化的影响,但顽强保留壮民族特色1714
4.向多功能和娱乐节日发展1715
5.均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出现1716
第二章 泰族社会文化:生活习俗1718
第一节 日常饮食1719
第二节 各种节日及饮食1723
一、节日习俗总述1723
二、1月至2月的节日1725
三、3月至4月的节日1726
四、5月的节日1728
五、6月至7月的节日1731
六、8月至10月的节日1737
七、11月至12月的节日1743
第三节 衣着服饰1750
第三章 壮泰民族生活习俗比较研究1756
第一节 服饰比较1756
一、儿童服饰1756
二、成人服饰1759
1.女服1759
2.男服1767
三、特殊的礼仪祭祀服饰1769
1.节日服装1770
2.婚礼服装1771
3.葬礼服装1773
4.祭礼服装1774
第二节 传统饮食比较1775
一、日常饮食1776
1.主食1776
2.日常菜肴1777
3.饮料1778
二、节日、宴会饮食1779
三、特殊饮食1783
四、饮食方式与禁忌1784
五、壮泰民族饮食异同的原因1787
第三节 岁时节日比较1790
一、壮泰民族传统节日的不同点1791
1.排定节日所依据的历书不同1791
2.壮族传统节日的数量远比泰族多1791
5.节日来源的清晰度不同1792
6.所受到的文化影响不同1792
3.节日名称、内容和性质的不同1792
4.节日活动的场所不同1792
二、壮泰民族传统节日的共同点1793
1.隆重节日多安排在农闲时间1793
2.节日多与农业生产有关1794
3.许多节日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相似1794
三、异同原因分析1796
1.相异原因分析1796
2.相同原因分析1797
第四章 泰族与壮族传统生活习俗的比较研究1799
第一节 服饰比较1799
一、两个民族的共同特点1799
二、两个民族的差异性1802
第二节 饮食比较1804
第三节 一年中各种节日的比较1806
一、生育观念的历史演变1813
第一节 生育礼仪1813
第一章 壮族的人生礼仪1813
第八篇 壮泰民族的人生礼仪1813
二、妊娠礼仪1816
三、分娩礼仪1817
四、育儿礼仪1818
五、成年礼仪1822
第二节 婚姻礼仪1824
一、壮族传统婚姻方式及其过程1824
1.择偶1824
3.提亲1826
2.讨“八字”,合“八字”1826
4.送彩礼1827
5.报日子1828
6.娶亲1828
二、离异与再婚1836
1.离异1836
2.妇女再婚1836
三、壮族婚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1838
1.壮族婚姻制度的发展1838
3.男子再婚1838
2.壮族传统婚姻习俗的特点1842
第三节 社交礼仪1846
一、习用的社交称呼1846
二、朋友的结交1847
三、怨仇的释解1848
1.以槟榔释怒1848
2.神誓1848
3.对刀1848
一、“打甏”祝寿1849
第四节 祝寿礼仪1849
二、“添粮”祝寿1850
三、“做棺”祝寿1852
四、“建亭”祝寿1852
第五节 丧葬礼仪1853
一、丧葬观念的演变1853
二、丧葬礼仪1857
1.殡葬程式1857
2.安葬方式1872
第二章 泰族社会文化:人生礼仪1881
第一节 生育习俗1884
一、分娩之前1884
二、分娩之后1889
三、育儿习俗1893
第二节 剃度礼仪1898
第三节 婚姻习俗1908
一、青年男女的恋爱结婚礼仪1908
二、“因爱得深而私奔”1917
第四节 丧葬习俗1922
一、临死之前1923
二、入殓和葬俗1927
三、怀念与再生1931
第三章 壮泰民族人生礼仪比较1945
第一节 生育礼仪比较1945
一、生育观念比较1945
二、生育礼仪比较1948
第二节 婚姻礼仪比较1952
一、婚姻制度比较1952
二、婚姻程序及相关礼仪比较1953
第三节 丧葬礼仪比较1957
一、生死观念比较1957
二、丧葬礼仪比较1960
第四章 泰壮民族人生礼仪比较1964
第一节 生育习俗比较1964
第二节 成年仪式比较1965
第三节 结婚礼仪比较1966
第四节 祝寿仪式比较1968
第五节 丧葬礼仪比较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