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通史 第5卷 宋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浙江通史 第5卷 宋代卷
  • 沈冬梅,范立舟著(杭州师范大学)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2787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浙江省-地方史-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浙江通史 第5卷 宋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北宋两浙的社会发展环境8

一、北宋建立与吴越归宋8

(一)北宋初年吴越维护割据地位的努力8

(二)吴越纳土归宋的意义及其遗留的社会问题11

二、两浙行政区划与行政体制15

(一)两浙路的设立与路界疆域15

(二)行政体制17

(三)乡里制度20

三、司法诉讼制度21

(一)司法机构及其职权21

(二)诉讼制度22

四、土地、户籍与赋役制度25

(一)土地制度25

(二)主客户制和五等户制26

(三)赋役制度27

第二章 北宋两浙经济的发展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32

一、自然环境、自然灾害与水利建设32

(一)自然环境概述32

(二)自然灾害35

(三)钱塘江海塘及各地水利设施的兴建37

二、农业41

(一)粮食生产41

(二)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之利43

三、手工业45

(一)丝绸纺织业45

(二)制盐业46

(三)造船业48

(四)酿酒业49

(五)图书印刷业49

(六)造纸业51

(七)湖州制镜业52

(八)制瓷业54

四、城市与市镇经济的发展55

(一)杭州成为“东南第一州”55

(二)市镇经济的发展59

五、两浙与东南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61

(一)两浙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61

(二)全国经济重心南移63

第三章 北宋两浙的教育、科技与文学艺术68

一、教育68

(一)官学与科举制68

(二)私学与蒙学教材73

(三)胡瑗与湖州教育76

(四)范仲淹在浙江兴办学校80

二、科技成就82

(一)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82

(二)沈括与《梦溪笔谈》84

(三)喻皓与《木经》89

(四)中医与中药90

三、文学艺术91

(一)诗坛92

(二)词坛97

(三)北宋两浙画风102

第四章 北宋晚期的政治腐败与方腊起义105

一、徽宗年间政局对两浙的影响105

(一)丰亨豫大与徽宗时的北宋政局105

(二)花石纲与苏杭制造局109

(三)超强度掠夺下的两浙社会113

二、方腊起义114

(一)方腊其人115

(二)起义始末124

(三)起义对两浙乃至北宋时局的影响127

第五章 南宋政治中心迁入与两浙的发展130

一、靖康之变与高宗南渡130

二、定都临安136

(一)定都临安的经过136

(二)临安的发展与定都临安的原因139

三、临安府的建设142

(一)城墙的维修与加固142

(二)皇宫的建设143

(三)中央官衙的重建145

(四)临安城的规划与街道建设146

(五)西湖园林风景的建设与环境保护150

四、全国政治中心入移对两浙的影响153

(一)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153

(二)月桩钱、版帐钱等给民众带来的负担155

(三)经界法:砧基簿的出现156

(四)“买公田”及其影响158

(五)朝廷纷争在浙东的反响163

(六)潘丙、潘壬在湖州谋立济王竑之变169

第六章 南宋两浙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74

一、战乱的破坏及两浙社会经济的恢复174

(一)战乱对全国及两浙社会经济的破坏174

(二)两浙社会经济恢复177

二、农业与副业的发展179

(一)麦作的推广与复种制的扩大179

(二)从《耕织图》看南宋浙江的农业182

(三)围田、湖田与农田的开垦183

(四)经济作物与农副业的发展185

三、手工业的发展194

(一)官办手工业中心的迁入194

(二)从《蚕织图》看丝绸纺织业196

(三)酿酒业198

(四)造船业200

(五)民营作坊202

四、城市商业的繁荣202

(一)临安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202

(二)其他州府的商业与市镇贸易209

(三)流通的纸币——会子214

五、水陆交通与驿传216

(一)运河航运216

(二)钱塘江航运217

(三)内河水运218

(四)道路与桥梁218

(五)驿传与邮递220

第七章 南宋两浙移民、人口与社会保障体系222

一、北方人口南迁两浙及其影响222

(一)历次移民浪潮222

(二)移民政策226

(三)北方移民对两浙的影响227

二、人口230

(一)浙江的人口230

(二)临安的人口232

三、社会诸阶层状况237

(一)传统社会阶层与新兴市民阶层237

(二)妇女的社会地位241

(三)家族组织及豪族244

四、灾荒与社会保障体系249

(一)城市卫生等公共事业249

(二)官办与民间社会救济253

(三)仓储制度与灾荒救济254

(四)火灾消防256

第八章 南宋的社会生活258

一、汴京风气对临安的影响258

(一)市肆经营258

(二)岁时节日261

二、饮食方式263

(一)主食、民间菜肴、风味小吃263

(二)饮茶266

(三)饮酒268

三、服饰与民居270

(一)服饰270

(二)城乡一般民居274

(三)官宦府宅大院275

四、日常礼仪276

(一)社交礼仪276

(二)人生礼仪279

五、京城市民的日常游艺与游乐285

(一)瓦子与勾栏285

(二)说唱、音乐、舞蹈286

(三)说话讲史289

(四)百戏:杂技、傀儡与皮影戏291

(五)踏青游乐与西湖十景的形成293

六、军体活动与养生保健295

(一)古老的足球295

(二)骑射、马球、马戏296

(三)男女相扑297

(四)投壶新规则298

(五)龙舟竞渡299

(六)弄潮与水上表演299

(七)弈棋活动:围棋与象棋300

(八)养生:导引气功与八段锦303

七、宗教与民间信仰304

(一)佛教的传播304

(二)名僧与著名寺院312

(三)道教南宗的发展320

(四)道教宫观与洞天福地323

(五)民间信仰326

第九章 南宋两浙教育、科技与文化331

一、孔庙南迁与衢州南孔的兴建331

二、科举与教育333

(一)最高学府:太学与武学333

(二)官学中的科技教育335

(三)州府县的官学336

(四)书院与村学337

三、科学与技术340

(一)中医、中药与名医340

(二)数学:商业算学与杨辉三角343

(三)海塘修筑技术与海潮研究346

(四)《全芳备祖》与植物学347

(五)《舆地纪胜》与地理学349

四、文学艺术354

(一)诗坛357

(二)词坛371

(三)客籍著名文学家383

(四)话本与戏剧390

(五)书画艺术397

五、浙东学派的形成与南宋两浙的思想学术404

(一)浙东学派的学术文化渊源404

(二)吕祖谦与金华学派409

(三)陈亮与永康学派412

(四)薛季宣、陈傅良、叶適与永嘉事功学派417

(五)王应麟的学术成就427

(六)理学在浙江的传播430

(七)史学与地方志编纂446

六、图书出版业、藏书与档案馆457

(一)官府刻书机构与监本457

(二)民间刻书铺与陈氏父子书铺459

(三)秘书省:南宋最大的图书馆460

(四)藏书家与藏书楼462

(五)档案管理466

第十章 两宋时期两浙的海外贸易与文化往来468

一、两浙与亚非诸国的贸易、文化往来468

(一)与日本的交往469

(二)与朝鲜半岛的交往477

(三)与东南亚及亚非其他地区的交往483

(四)海外移民484

(五)两部介绍海外文明的著作485

二、市舶管理制度与外贸港口486

(一)两浙市舶机构的设置与省并486

(二)宋代市舶条法在两浙的实施490

(三)主要港口496

附录500

一、宋代两浙大事记500

二、主要参考文献529

后记5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