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报告
  •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4926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北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白令海和北冰洋海洋综合考察1

1-1 考察目标与内容2

1-1-1 考察科学目标2

1-1-2 考察内容2

1-2 航次概况3

1-2-1 考察海区概况4

1-2-2 海洋考察站位4

1-2-3 现场作业情况4

1-2-4 海洋组人员与作业组织4

1-3 物理海洋学考察5

1-3-1 研究目标5

1-3-2 研究内容5

1-3-3 现场工作情况5

1-3-4 CTD观测6

1-3-5 CTD预处理数据的质量分析7

1-3-6 现场冰面作业情况7

1-3-7 CTD现场观测人员8

1-3-8 ADCP观测8

1-3-9 ADCP现场观测人员11

1-3-10 XBT、XCTD观测11

1-3-11 海表温度、盐度观测14

1-4 海洋地质学考察14

1-4-1 研究目标14

1-4-2 研究内容15

1-4-3 海洋调查设备15

1-4-4 表层和柱状取样结果16

1-4-5 北冰洋、白令海调查区的底质特征16

1-4-6 现场作业人员18

1-4-7 结语18

1-5 海洋化学考察19

1-5-1 海水化学20

1-5-2 沉积物-海水界面碳循环22

1-5-3 海水有机化学考察23

1-5-4 海水、大气CO2的走航观测与海水pH、总碱度的测量25

1-6 同位素海洋学考察27

1-6-1 北冰洋、北太平洋水体运动的同位素示踪研究27

1-6-2 白令海、楚科奇海生物生产力的研究28

1-6-3 白令海、楚科奇海沉积动力学的研究29

1-6-4 样品采集情况与分析30

1-6-5 现场考察人员30

1-6-6 白令海、北冰洋水团组成与环流特征的示踪同位素研究30

1-7 海洋生物与生态考察32

1-7-1 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浮游动物关键种种群动力学32

1-7-2 浮游生物考察35

1-7-3 底栖生物考察37

1-7-4 北冰洋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效应的研究38

1-7-5 北极生物基因特性研究39

1-8 海洋渔业资源考察41

1-8-1 研究目标41

1-8-2 研究内容41

1-8-3 观测手段41

1-8-4 调查工作实施情况41

1-8-5 问题与建议43

1-8-6 现场考察人员43

第二章 测区和走航大气综合考察46

2-1 北冰洋联合冰站近地层大气观测46

2-1-1 科学目标46

2-1-2 考察内容和观测项目46

2-1-3 初步结果49

2-1-4 现场专业实施人员49

2-2 大气边界层结构TMT观测49

2-2-1 考察目的49

2-2-2 考察内容和方法50

2-2-3 现场实施情况50

2-2-4 获得数据情况52

2-2-5 现场实验人员54

2-3 高空大气探测54

2-3-1 使用设备54

2-3-2 计划完成情况54

2-3-3 初步结果54

2-3-4 现场实验人员55

2-4 北极地区大气化学及海水微量元素研究56

2-4-1 科学目标56

2-4-2 现场实施方法56

2-4-3 现场实施人员57

2-4-4 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建议57

2-5 大气气溶胶和低层大气温室气体采集57

2-5-1 目的意义57

2-5-2 技术路线和分析方法59

2-5-3 仪器设备59

2-5-4 样品采集方法59

2-5-5 任务完成情况60

2-5-6 现场作业人员61

2-6 大气组组织情况61

第三章 海冰的生态学、地球化学、物理学和地球物理考察63

3-1 楚科奇海浮冰区和邻近开阔海域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生态学及浮冰区颗粒有机碳通量研究64

3-1-1 科学目标64

3-1-2 研究内容和现场实施方法65

3-1-3 研究区域和现场实施67

3-1-4 现场采样和分析人员70

3-2 雪冰研究70

3-2-1 现场考察概述72

3-2-2 考察人员组成情况72

3-2-3 采样现场观测报告73

3-2-4 冰芯钻取情况81

3-2-5 表面雪冰采样统计表82

3-2-6 海冰冰芯中微生物层显微镜鉴定报告82

3-2-7 北极海冰物理结构特征野外工作83

3-2-8 海冰表面温度梯度84

3-2-9 海冰漂流数据85

3-2-10 气溶胶和气体采样85

3-2-11 冰型观测85

3-2-12 观测设备85

3-2-13 现场考察作业人员86

3-3 北极地区地理环境信息动态以及重力场分布研究86

3-2-1 卫星GPS观测87

3-3-2 重力测量87

3-3-3 北极数字地图的制作89

3-3-4 观测数据后处理和进一步研究89

3-3-5 结语90

3-3-6 现场作业人员91

第四章 北冰洋海冰外缘带冰-气-海相互作用观测和航线气象、海冰预报93

4-1 海冰外缘带冰-气-海相互作用综合观测94

4-1-1 目的意义94

4-1-2 观测内容和观测人员95

4-1-3 观测的平台95

4-1-4 观测项目97

4-1-5 获取的资料98

4-1-6 3次使用小艇进行冰气海综合考察98

4-2 气象常规观测和预报100

4-2-1 预报的内容100

4-2-2 气象观测、预报承担的主要工作101

4-2-3 气象仪器工作状态101

4-2-4 气象观测、预报情况101

4-2-5 现场观测和预报人员101

4-3 海冰观测和冰区导航102

4-3-1 海冰观测102

4-3-2 海冰预报和冰区导航102

4-4 现场解决的问题和应用以及未来的科研和应用价值103

4-5 北冰洋的海雾105

第五章 考察的条件支撑107

5-1 科学考察主要装备的基本情况108

5-1-1 “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108

5-1-2 直升飞机109

5-1-3 工作艇109

5-1-4 船舶、飞机及工作艇作业的组织实施110

5-1-5 经验、问题和建议111

5-2 联合观测冰站的野外作业组织实施112

5-2-1 现场实施过程112

5-2-2 联合冰站组织实施的评估115

5-2-3 存在问题116

5-3 直升飞机支持作业点的保障116

5-4 现场作业人员与分工117

附一 考察日志119

附二 现场实施计划137

附三 现场工作统计表汇总1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