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站(库)管理与技术操作规范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血站(库)管理与技术操作规范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272541.jpg)
- 张德培编 著
- 出版社: 安徽音像出版社
- ISBN:788401709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血站(库)管理与技术操作规范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血站(库)管理总论3
第一章 血液基础知识3
第一节 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3
第二节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9
第二章 血站的基本任务和机构设置14
第一节 血站的性质和基本任务14
第二节 血站的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编设17
第三章 血站的工作特点29
第一节 血站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医院和病人29
第二节 血站是科学技术性很强的部门30
第三节 血站工作的时间性和连续性强31
第四节 血站的业务活动有广泛的社会性31
第五节 血站工作必须坚持在以社会效益为宗旨的前提下,讲求合理的经济效益32
第四章 血站(库)行政管理34
第一节 制度管理34
第二节 仪器设备管理40
第三节 血站建筑的卫生学要求59
第五章 血站(库)岗位职责和制度66
第一节 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66
第二篇 血站(库)血液及其制品管理85
第一章 血液制品概述85
第一节 血液制品发展史85
第二节 血液制品与输血医学91
第三节 血液制品学进展及展望94
第二章 全血管理99
第一节 概述99
第二节 全血输血101
第三章 血液成分的使用与管理109
第一节 血液成分输注的选择原则109
第二节 血液成分输注技术与护理原则112
第三节 血液成分的主要用途121
第四章 血浆蛋白制品的管理142
第一节 血浆蛋白制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规范原则142
第二节 血浆蛋白制品成品检定154
第五章 血液及其成分的保存、运输和领发181
第一节 国内外血液保存发展概述181
第二节 全血的保存183
第三节 红细胞的保存190
第四节 保存血的肉眼观察和临床应用192
第五节 血液的冷冻保存194
第六节 血小板的保存202
第七节 造血干细胞的保存207
第八节 白细胞的保存210
第九节 血浆的保存212
第十节 冷沉淀的保存213
第十一节 血液及其成分的领发和报废214
第十二节 血液贮存及运输的基本要求219
第六章 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223
第一节 去除或灭活病毒方法应达到的目标224
第二节 去除和灭活病毒的方法224
第三节 去除和灭活病毒方法的确证实验和结果的评价227
第三篇 血站(库)采供血质量管理与献血管理233
第一章 采供血管理233
第一节 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233
第二节 保证输血安全242
第三节 献血者的动员245
第四节 献血适应性检查250
第五节 采供血信息处理259
第六节 采供血质量管理262
第二章 血液的采集技术规范269
第一节 血站内外采血的环境要求270
第二节 采血前的准备272
第三节 采血技术274
第四节 采血后对献血者的护理277
第五节 献血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278
第六节 采血后献血者的生理恢复280
第三章 《献血法》282
第一节 立法的目的、意义282
第二节 《献血法》中一些与献血者直接相关的条文释义286
第四章 国内外献血状况296
第一节 献血的重要意义296
第二节 国际献血动态298
第三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献血状况304
第四节 祖国大陆的献血状况306
第五节 各国红十字会参与献血工作的形式311
第五章 献血者征募及管理313
第一节 献血的意义及管理制度313
第二节 献血者征募的方法319
第三节 献血者的管理329
第六章 献血的宣传教育和动员333
第一节 宣传教育333
第二节 领导人的榜样作用348
第三节 对献血人员的奖励和表彰工作350
第四节 为献血人员提供方便353
第七章 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要求357
第一节 体检及血液检查内容357
第二节 暂不能参加献血的人员362
第三节 不宜参加献血的人员362
第四节 特殊献血者的标准364
第五节 献血量及献血时间间隔365
第八章 献血的程序366
第九章 献血前后的工作管理371
第一节 献血前后献血人员注意事项371
第二节 献血前后献血者血液成分变化375
第十章 采集的血液的处理378
第一节 检验378
第二节 分离380
第三节 保存386
第四节 血液的发出387
第五节 血液及其成分的运输388
第十一章 献血的道德准则390
第十二章 献血相关事项知识问答396
第四篇 血站(库)输血质量管理与输血技术操作规范411
第一章 输血管理概述411
第一节 医院输血科和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411
第二节 输血前告知414
第三节 信息处理和记录保存417
第四节 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的监测、报告418
第五节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422
第二章 输血组织机构及其系统管理426
第一节 输血组织426
第二节 输血组织与输血管理的关系433
第三章 输血的质量管理436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436
第二节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及特点441
第三节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448
第四节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453
第四章 输血的危险性管理457
第一节 输血的不良反应457
第二节 输血传播的疾病474
第三节 现代输血的倡导478
第五章 内科输血技术操作规范479
第一节 急性贫血的输血479
第二节 慢性贫血的输血484
第三节 红细胞疾病的输血488
第四节 白细胞疾病的输血501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的输血507
第六章 外科输血技术操作规章515
第一节 创伤、手术输血515
第二节 休克输血519
第三节 体外循环输血525
第四节 烧伤533
第五节 其他545
第七章 妇产科输血技术操作规范548
第一节 产科输血概述548
第二节 病理妊娠及其并发症的输血556
第三节 妊娠合并症的输血568
第四节 宫内胎儿输血585
第八章 儿科输血技术操作规范591
第一节 概述591
第二节 新生儿、未成熟儿输血596
第三节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597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599
第九章 器官移植的输血技术操作规范603
第一节 输血对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影响604
第二节 骨髓移植与输血606
第三节 肾移植与输血614
第四节 肝移植与输血618
第十章 自身输血技术操作规范622
第一节 概述622
第二节 稀释式自身输血627
第三节 贮存式自身输血635
第四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643
第十一章 静脉营养支持技术操作规范653
第一节 概述653
第二节 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供给658
第三节 静脉营养的实施667
第五篇 血站(库)对采血的检验技术操作规范673
第一章 血液检验基本方法673
第一节 骨髓细胞学检验673
第二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检验693
第三节 血细胞超微结构检验709
第四节 骨髓组织病理学检验716
第五节 血细胞染色体检验725
第六节 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培养737
第七节 细胞因子检验743
第八节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752
第九节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检验760
第二章 红细胞检验技术规范771
第一节 有关铁指标的检验771
第二节 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774
第三节 溶血的检验776
第四节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779
第五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782
第六节 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784
第七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788
第八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789
第三章 白细胞检验技术规范791
第一节 白细胞功能检验791
第二节 白细胞代谢及其产物检验795
第三节 白细胞动力学检验798
第四节 白细胞免疫标记检测803
第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技术规范808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808
第二节 血管壁(内皮)检验811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814
第四节 凝血因子检验819
第五节 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823
第六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826
第七节 纤溶活性检验829
第八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833
第九节 血栓前状态检验836
第六篇 血站(库)对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检测技术规范843
第一章 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843
第一节 ALT的动力学性质843
第二节 ALT的测定方法844
第三节 正常人血清ALT参考区间的确定864
第四节 ALT阳性的临床意义867
第五节 供血者ALT是否有必要作为输血检验必测项目的讨论868
第六节 双波长微孔板赖氏法测ALT含量873
第七节 用Tecan加微板赖氏法ALT的标准品最佳参数的选择875
第八节 采用AuS.Lab软件定量微板赖氏法ALT含量878
第九节 采用BEPⅢ仪器定量微板赖氏法ALT含量880
第十节 微板ALT赖氏法和速率法的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881
第十一节 血样贮存温度对赖氏值测定ALT的影响884
第二章 ELISA检测技术886
第一节 免疫基础知识886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891
第三节 ELISA测定技术900
第四节 ELISA试剂的制备909
第五节 ELISA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932
第六节 ELISA的操作要点934
第七节 ELISA的质量控制945
第八节 ELISA试剂的临床质量评价959
第九节 ELISA检验试剂盒的选用961
第十节 间接EIISA检测结果分析965
第十一节 ELISA诊断试剂盒出现的问题和防止方法972
第十二节 血站检验科常用检验试剂的pH值977
第三章 乙型肝炎的检测978
第一节 乙型肝炎978
第二节 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研制进展992
第三节 检测乙型肝炎时常出现的问题1001
第四章 丙型肝炎的检测1004
第一节 丙型肝炎1004
第二节 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研制进展1015
第三节 丙型肝炎诊断试剂质量控制参考品的建立1022
第四节 国产抗-HCV ELISA试剂盒的制备及临床评价1023
第五节 抗-HCV测定中存在的问题1027
第五章 艾滋病的检测1032
第一节 艾滋病的概述1032
第二节 艾滋病1033
第三节 HIV诊断试剂的研制发展过程1045
第四节 国内和国外ELISA抗-HIV检测试剂评价1053
第五节 抗—HIV初筛阳性标本确认实验结果分析1054
第六节 国产抗—HIV双抗原夹心法评价1056
第六章 PCR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1058
第一节 血液检测模式的探讨1058
第二节 PCR的基本技术1063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PCR检测1066
第四节 丙型肝炎病毒的PCR检测1069
第五节 艾滋病病毒的PCR检测1074
第六节 PCR用于血型基因检测1074
第七节 荧光定量PCR1075
第七章 检验仪器与设备1082
第一节 酶标仪1082
第二节 血站安全输血全自动检测系统1094
第三节 洗板机及其他设备1108
第四节 全自动检验系统操作细则1109
第五节 仪器保养与维护1110
第八章 输血检验试剂制造及检定1111
第一节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制造及检定1111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制造及检定1114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制造及检定1117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制造及检定1119
第五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免疫印染法诊断试剂盒制造及检定1123
第六节 性病实验室玻片试验用抗原制造及检定1127
第七节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剂制造及检定1129
第八节 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诊断试剂制造及检定1132
第九节 冻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试剂盒制造及检定1135
第十节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人血清)制造及检定1139
第十一节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马血清)制造及检定1144
第十二节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制造及检定1149
第九章 输血传播性疾病及其预防1155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1155
第二节 艾滋病1161
第三节 梅毒1164
第四节 其它输血相关疾病1165
第七篇 血站(库)血型检验操作技术规范1171
第一章 血型检验基本操作技术规范1171
第一节 人类血型1171
第二节 ABO血型1173
第三节 血型鉴定1186
第四节 Rh血型1197
第五节 红细胞的其他血型1204
第六节 交叉配血试验1214
第七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中常见的错误1221
第八节 血型鉴定的特殊试验1228
第九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检验1234
第十节 冷凝集素试验1236
第十一节 常见错血型及配血不合的原因1237
第二章 红细胞血型检验操作技术规范1242
第一节 概述1242
第二节 ABO血型系统1249
第三节 Rh血型系统1255
第四节 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1267
第五节 输血前检查1272
第三章 白细胞血型检验操作技术规范1280
第一节 HLA概述1280
第二节 HLA分型1284
第三节 HLA抗体1287
第四节 HlA的应用1290
第四章 血小板血型检验操作技术规范1293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1293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1296
第三节 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1299
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1302
第八篇 血站(库)各项技术操作规程1309
第一章 献血者体格检查操作规程1309
第二章 采血技术操作规程1311
第一节 登记1311
第二节 采血前的准备1311
第三节 采血操作1312
第四节 献血后休息及护理1314
第五节 采血后处理1314
第三章 血液成分制备操作规程1315
第一节 设备与器材1315
第二节 离心1316
第三节 血液成分制备1317
第四节 速冻血浆过程1320
第五节 血液成分保存的条件及有效期限1321
第四章 血液检验操作规程1322
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1322
第二节 血红蛋白测定1327
第三节 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测定1330
第四节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测定(改良J—G法)1336
第五节 HBsAg的检测(ELISA法)1340
第六节 丙型肝炎的血清学检测(ELISA法)1341
第七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的检测1342
第八节 梅毒血清学检查操作规程1346
第五章 血型血清学检查操作规程1349
第一节 ABO血型鉴定(见“血液检验操作规程”)1349
第二节 Rh血型鉴定1349
第三节 Du型鉴定1352
第四节 其他血型鉴定1353
第五节 血型血清学常用检查方法1355
第六节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检1363
第六章 质量检查操作规程1374
第九篇 血站(库)其他管理与操作标准1409
第一章 血站(库)采、输血器材管理1409
第一节 塑料血袋1409
第二节 塑料输血器1418
第三节 白细胞滤器1421
第二章 计算机在血站管理中的应用1428
第一节 计算机与血站管理1430
第二节 编号分配方案和模块的功能设计1440
第三节 计算机与输血研究1442
第三章 血站和输血机构标准1447
第四章 血站(库)的信息管理1501
第一节 概论1501
第二节 输血管理信息系统1510
第三节 条形码技术在输血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1517
第四节 输血信息管理的发展前景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