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教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教育学
  • 李尚卫,吴天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0769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教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1

一、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2

二、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5

三、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8

第二节 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史9

一、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9

二、中国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3

第三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15

一、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6

二、学习和研究普通教育学的意义19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21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21

一、“教育”词义溯源21

二、教育的内涵23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25

四、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27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特点29

一、教育的客观制约性29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3

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33

第三节 教育的结构38

一、教育的要素38

二、教育的类型41

第三章 教育功能44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44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44

二、教育功能的特点46

三、教育功能观的历史演进47

四、教育功能的种类50

第二节 教育的内在功能51

一、教育的自我保存功能52

二、教育的自我更新功能53

三、教育内在功能间的关系54

第三节 教育的外在功能55

一、教育的育人功能55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58

三、教育外在功能之间的关系63

第四节 教育内外功能的关系65

一、教育内在功能是外在功能的前提65

二、教育外在功能是内在功能的目的与归宿65

三、教育内外功能的协同发展构成教育功能的全部66

第四章 教育的发生与发展67

第一节 教育的发生67

一、教育的产生67

二、教育起源学说68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71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71

二、教育发展的特征74

第三节 当代教育发展与展望75

一、世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75

二、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78

三、我国未来教育发展与展望79

第五章 教育目的83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83

一、教育目的的实质83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86

三、不同取向的教育目的观87

四、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88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89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90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93

三、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94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95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96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97

三、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应然取向98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102

第一节 教师102

一、教师的概念102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04

三、教师的角色地位105

四、教师的职业素质108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112

六、教师专业发展113

第二节 学生116

一、学生的实质116

二、学生的人性特质117

三、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119

四、学生成长的途径119

第三节 师生关系122

一、师生关系的实质122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123

三、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发展过程124

四、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125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26

第七章 课程130

第一节 课程的实质130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30

二、课程的内涵132

三、课程与教学、教育内容、知识132

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133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33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134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135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136

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136

第三节 课程的表现形式137

一、课程计划137

二、课程标准139

三、教科书141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43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143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144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取向147

第八章 教学151

第一节 教学的实质151

一、教学的内涵151

二、教学的任务153

三、教学不同于教育、智育、上课154

第二节 教学过程154

一、教学过程的内涵155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155

三、教学过程的规律156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161

第三节 教学原则168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168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69

三、直观性原则170

四、启发性原则171

五、循序渐进原则172

六、巩固性原则173

七、因材施教原则174

第四节 教学方法175

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75

二、教学方法的新发展183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85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186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187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187

三、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89

四、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190

第九章 德育192

第一节 德育概述192

一、德育的实质192

二、德育的意义194

三、德育的历史形态196

四、几种不同的德育观198

第二节 德育过程199

一、德育过程的本质199

二、德育过程的特点200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环节202

第三节 德育原则205

一、德育原则的内涵205

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206

第四节 德育模式与德育方法207

一、德育模式207

二、德育方法209

第十章 班级管理215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实质215

一、班级的实质215

二、班级管理的实质216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特点218

一、育人性与示范性218

二、全面性与针对性219

三、复杂性与艰巨性220

四、情感性与创造性222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223

一、硬件建设223

二、软件建设225

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226

一、教育性原则226

二、示范性原则229

三、科学性原则230

四、民主化原则230

五、规范化原则231

第五节 班级管理方法232

一、情感陶冶法232

二、榜样激励法232

三、自我教育法233

四、规范约束法233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制度235

第一节 学制概述235

一、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235

二、学制的基本类型236

三、制定学制的原则238

四、学制的意义239

第二节 学制的演变240

一、纵向结构的变化241

二、横向结构的变化241

三、当代学制的终身化246

第三节 我国学制的发展与变革247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引入和发展247

二、我国当代学制的发展与变革251

第十二章 教育评价254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254

一、教育评价的内涵254

二、教育评价的发展脉络255

三、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257

四、教育评价的功能259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步骤与方法260

一、教育评价的准备阶段261

二、教育评价的实施阶段267

三、教育评价的总结阶段269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反思272

一、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实践模式272

二、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274

三、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应然走向277

主要参考文献280

后记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