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解释学视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解释学视域
  • 吴学琴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3374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解释学视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选题的意义4

三、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5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5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6

四、基本方法和理论创新7

(一)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7

(二)本文力求达到的创新8

上篇13

第一章 马克思文本的解释学问题13

一、解释学发展概要13

(一)解释学理论的发展13

(二)解释学的主要特征及原则16

二、马克思文本研究的解释学转向19

(一)后现代的解释学背景19

(二)解读方法——历史视域的融合22

(三)解读话语——个性化研究的增长24

三、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解释学问题25

(一)马克思文本本身的解释学问题25

(二)传统理论解读马克思文本的解释学问题27

(三)国外学者解读马克思文本的解释学问题31

第二章 结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阿尔都塞的解读35

一、总问题视域中的马克思35

(一)总问题阅读法36

(二)总问题阅读法的主要特点37

(三)总问题阅读法与马克思主义42

二、征候阅读中的马克思44

(一)无辜阅读和有罪阅读45

(二)栅栏式阅读和征候阅读47

三、阿尔都塞阅读法的解释学意义51

(一)总问题阅读与解释学理解51

(二)征候阅读与“创造性理解”53

第三章 解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德里达的解读56

一、解构主义理论56

(一)解构的概念、来源和策略56

(二)解构形而上学59

二、解构理论与解释学的关联62

(一)解构理论与解释学的共同性62

(二)解构理论与解释学的相异性65

三、解构解释学与马克思文本66

(一)解构理论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67

(二)解构解释学与马克思文本68

第四章 批判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哈贝马斯的解读75

一、从批判解释学到意识形态批判75

(一)批判解释学的建构76

(二)对意识形态的批判78

二、以交往行为理论消解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82

(一)交往行为的概念82

(二)交往行为的合理化途径83

(三)交往行为理论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消解86

三、历史唯物主义批判解释学式的重建87

(一)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87

(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之一——社会进化的动力机制88

(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之二——社会基本矛盾理论90

(四)批判解释学式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95

第五章 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解读99

一、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建构100

(一)建构的核心——符码化的生产方式100

(二)建构的策略——永久历史化105

(三)建构的方法——总体性辩证法109

二、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解读视角113

(一)文本阐释的意识形态性113

(二)叙事文本中的乌托邦幻想115

三、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实践117

(一)政治无意识——文化文本的政治阐释117

(二)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异同118

(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20

第六章 同质型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塞麦克的解读124

一、解释学发展的理论谱系124

(一)意义考古学125

(二)本体论解释学125

(三)哲学解释学127

二、马克思哲学与解释学的共通性129

(一)辩证法与解释学129

(二)历史唯物主义与解释学129

三、马克思哲学与解释学的交汇131

(一)传统反解释学的理解及其理论复归131

(二)马克思哲学与解释学的交汇133

第七章 马克思在西方理解中的命运135

一、走近马克思135

(一)“保卫马克思”136

(二)为马克思辩护141

(三)阐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145

(四)马克思是不可逾越的“语义地平线”147

二、异质的马克思151

(一)“科学化的马克思”152

(二)“幽灵意象的马克思”153

(三)“批判型的马克思”154

(四)“元批评的马克思”155

(五)“反自然主义的马克思”157

下篇161

第八章 俄国化解释视域中的马克思161

一、马克思主义“苏式解读”的解释学问题161

(一)马克思主义“苏式解读”的时代背景161

(二)马克思主义“苏式解读”的国情背景163

(三)马克思主义“苏式解读”的思想背景164

二、解释学视域中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170

三、苏联马克思主义解读模式的历史贡献174

(一)斯大林的哲学辩证法176

(二)斯大林哲学唯物主义思想177

(三)斯大林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178

四、“苏式解读”模式的理论局限183

第九章 中国化解释视域中的马克思192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背景193

二、视域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195

三、视域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199

四、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204

(一)偏于一隅的理解:近代中国失败的探索204

(二)理解的实践:先驱者的脚步206

(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视域的全面融合216

第十章 马克思哲学与解释学比较223

一、文本解读的批判性223

(一)解读对象的比较223

(二)批判精神的比较225

二、文本解读的实践性227

(一)解释学的实践观227

(二)实践观的比较228

三、文本解读的辩证性230

(一)解释学的辩证法230

(二)辩证法的比较232

四、文本解读的历史性233

(一)解释学的历史观233

(二)历史观的比较234

第十一章 理解马克思238

一、超越西方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238

(一)文本解释的相对主义倾向238

(二)文本解释的语言学转向241

二、超越苏联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245

(一)文本解读的政治权威向度246

(二)文本解释的绝对主义倾向248

三、回归马克思248

(一)解释学方法启示248

(二)回到马克思253

四、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学模式261

(一)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原则261

(二)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学模式265

(三)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269

结语:理论仍在途中272

主要参考文献274

后记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