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10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1054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25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750页
- 主题词:工业经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1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10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1
一、首当其冲的工业成为保增长的中流砥柱2
二、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实体经济根源中认识中国工业的现实4
三、逆境中再启强国富民之路的新征程6
四、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挑战8
五、结语12
Ⅰ.综合篇15
第一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国际环境的变化17
一、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状况18
二、中国工业面临的严峻国际挑战22
三、中国工业面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发展思路26
第二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低碳经济33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低碳经济的推动34
二、向低碳经济转型对中国的影响36
三、中国的竞争优势转型战略41
第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工业化进程45
一、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工业化的进展及其表现出的依赖出口的特点45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2008年、2009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直接影响47
三、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政府行为49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化进程影响的区域差异50
五、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必须真正转变工业发展方式51
六、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四大重点问题53
第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增长的轨迹59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增长的影响59
二、宏观政策对中国工业增长的促进63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增长轨迹的国际比较66
四、两次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增长轨迹的比较69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73
第五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77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动态势78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工业结构的变动方向82
三、当前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84
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87
第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对外贸易的变化91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态势的变化92
二、贸易结构的变化95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9
四、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103
第七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109
一、中国工业投资增长的态势和特点109
二、中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关注的几大问题113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工业投资116
第八章 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对工业经济的影响121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122
二、基础设施投资在工业止跌回升中的作用124
三、基础设施投资在促进工业长期增长中的作用128
四、后金融危机时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132
第九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就业形势的变化135
一、2008~2009年的中国工业就业形势136
二、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就业政策141
三、中国工业就业形势展望143
第十章 工业在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地位与作用147
一、工业在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贡献147
二、工业是增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152
三、中国工业科学发展的政策取向155
第十一章 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其对工业发展的作用159
一、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任务与政策措施160
二、“调整振兴规划”的保增长成效及其政策调整163
三、“调整振兴规划”的调结构作用及其政策探讨167
四、“调整振兴规划”与“十二五”时期产业政策取向170
第十二章 扩大消费需求政策及其对工业增长的作用175
一、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政策与措施176
二、扩大消费需求政策对工业增长的作用178
三、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中的问题与困难181
四、扩大消费需求政策的调整与完善185
Ⅱ.产业篇189
第十三章 能源工业191
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能源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192
二、中国能源工业结构调整及存在的问题198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能源发展的重点203
第十四章 钢铁工业209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冲击209
二、中国钢铁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发展态势211
三、中国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16
四、促进中国钢铁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218
第十五章 有色金属工业223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巨大冲击223
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227
三、对《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简要评价230
四、进一步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233
第十六章 建材工业237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建材工业的影响238
二、中国建材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表现241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建材工业发展的展望243
第十七章 石化工业249
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石化工业运行特点249
二、《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其影响254
三、中国石化工业存在的问题258
四、中国石化工业发展建议260
第十八章 化学工业265
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化学工业总体发展态势265
二、中国化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270
三、2010年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展望273
四、促进中国化学工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276
第十九章 机械工业281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态势282
二、中国机械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评价285
三、中国机械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90
四、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92
第二十章 汽车工业297
一、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进展297
二、《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作用评价302
三、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展望305
四、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与对策建议307
第二十一章 船舶工业311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船舶工业的影响311
二、中国船舶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317
三、展望与政策建议319
第二十二章 航空航天工业325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影响326
二、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现状328
三、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31
四、政策建议334
五、2010年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展望335
第二十三章 电子信息工业339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影响340
二、中国电子信息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果343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电子信息工业的机遇与对策建议349
第二十四章 轻工业353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轻工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354
二、中国轻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措施与成效355
三、中国轻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趋势展望359
四、对策建议361
第二十五章 食品工业365
一、中国食品工业的基本特点365
二、中国食品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与效果368
三、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中国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72
四、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373
第二十六章 纺织工业379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纺织工业发展趋势379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工业的影响381
三、纺织工业政策调整及2009年运行状况383
四、相关对策建议388
第二十七章 家电工业393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家电工业的影响394
二、中国家电工业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395
三、2009年中国家电工业的运行399
四、中国家电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展望403
Ⅲ.地区篇409
第二十八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地区工业增长与投资格局411
一、中国各地区工业增长与投资的变化态势411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各地区工业增长与投资的特点416
三、中国各地区工业增长与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417
四、促进地区平衡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420
第二十九章 中国东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态势425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东部工业的总体状况426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东部工业影响分析429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引领中国地区增长的产业分析433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东部工业增长态势436
五、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东部工业发展的对策437
第三十章 中国中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态势443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环境分析444
二、中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态势445
三、中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449
四、促进中国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452
第三十一章 中国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态势457
一、中国西部地区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458
二、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61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措施462
第三十二章 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态势467
一、2009年中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特点468
二、中国东北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474
三、中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475
Ⅳ 企业篇479
第三十三章 中国工业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表现481
一、中国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绩效表现482
二、中国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行为表现487
三、当前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490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中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493
第三十四章 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表现499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国有企业运营特点500
二、中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504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国有企业投资行为508
四、未来展望511
第三十五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515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影响516
二、中国民营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519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522
第三十六章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527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528
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反应534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536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有效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538
第三十七章 中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其效应541
一、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42
二、中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546
三、中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初步效应及主要问题549
四、营造有利于中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551
第三十八章 中国上市公司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表现555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556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上市公司的行为特征559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上市公司的展望和政策建议565
第三十九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并购571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企业并购的影响571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并购575
三、当前中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79
四、促进和规范中国企业并购的政策建议582
第四十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战略变革587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战略变革的机制588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公司战略的变革591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竞争战略的变革594
四、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战略变革597
第四十一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风险管理601
一、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面临的风险形势601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风险管理举措604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暴露的不足606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强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609
第四十二章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615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创新环境的影响615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创新战略的选择620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完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建议622
第四十三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627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的影响与挑战627
二、中国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品牌战略和作用631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636
第四十四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639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639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644
三、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发展647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对策建议650
附录1 统计资料分析653
一、全国工业主要发展指标653
二、各地区工业发展主要指标661
附录2 中国工业大事记669
一、2009年中国工业大事记669
二、2009年中国工业10件大事699
2010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China's Industry Braving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701
后记725
专栏总—1 西方国家期望中国参与“领导世界”13
1—1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30
1—2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问题30
2—1 3月外贸数据公布我国6年来首现月度逆差43
3—1 国际金融危机与工业化进程中的印度56
4—1 是否存在“标准化”的经济周期行为?74
5—1 用创新驱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89
6—1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及对出口企业的影响106
7—1 河南投融资平台样本调查118
8—1 2009年中国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3
9—1 广东东莞一镇政府采取措施解决倒闭工厂工人失业问题145
10—1 马凯谈经济结构的突出问题和调整思路156
11—1 国务院要求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173
12—1 扩大消费需求政策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187
13—1 我国正在建设全球首座第三代核电站207
14—1 2009年我国铁矿砂进口情况回顾220
14—2 2009年我国企业“走出去”获取铁矿石资源权益的典型事件汇总221
15—1 我国铝产品出口屡遭反倾销调查和制裁234
16—1 瓷砖“瘦身”有利节能减排及低碳发展246
17—1 我国石化行业贸易摩擦四大特点261
18—1 中国煤化工项目的主要进展278
19—1 2009年国外对我国机械工业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294
20—1 新能源汽车亟待建立技术标准体系309
21—1 仪征市船舶工业的机遇与挑战323
22—1 关联度高的航空航天产业337
23—1 2009年中国电子信息工业十大事件351
24—1 从国际经贸形势看2010年我国轻工出口及主要市场发展趋势362
25—1 食品工业未来的发展理念375
25—2 日本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376
26—1 棉价和纺织业出口发展状况分析389
27—1 2009年中国家电企业的并购重组405
28—1 国家级区域规划出台的背景与其特点423
29—1 福建省2009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440
30—1 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做出八大部署455
31—1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465
32—1 国家进一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点领域478
33—1 2009年浙江省工业生产、利润、出口和用电量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495
34—1 央企在房地产业:争地王引来限退令512
35—1 中国民营企业实现国际化的经典案例:吉利收购沃尔沃523
36—1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跨国公司对中国逆势增资540
37—1 政策研究是中小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554
38—1 应对金融危机上市公司老总献计献策567
39—1 2009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584
40—1 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与宝钢的变革599
41—1 宝钢以完善董事会建设推动全面风险管理612
42—1 中国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集成创新过程624
44—1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我国企业首个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履行绿色发展责任652
附表表1-1 2007~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情况18
表1-2 主要经济体2009年季度经济增长情况19
表1-3 2007~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情况19
表1-4 2010~201 1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预测21
表2-1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37
表2-2 2007年中国商品出口隐含二氧化碳状况40
表4-1 GDP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比较61
表4-2 2007~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和利润率变化情况62
表4-3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71
表4-4 两次金融危机前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72
表5-1 2003~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较78
表5-2 2003~2009年轻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比较79
表5-3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高增长行业构成的变化79
表5-4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各地区工业高增长增速的变化81
表6-1 中国出口世界排名的变化94
表6-2 2009年中国部分出口产品量值变化95
表6-3 2009年中国进口的主要初级产品数量和价格变化96
表6-4 主要外贸大省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97
表6-5 2009年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情况98
表7-1 2003~2009年城镇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11
表7-2 2009年全国城镇高加工度工业投资112
表7-3 2008年城镇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113
表7-4 1996~2009年工业投资效率114
表8-1 2004~2009年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基础设施投资122
表8-2 2004~2009年中国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行业结构123
表8-3 2009年中国能源供给设施投资带动的工业部门需求126
表8-4 2009年中国交通运输邮电设施投资带动的工业部门需求127
表8-5 2009年中国水利和环境设施投资带动的工业部门需求128
表8-6 2007~2009年中国制造业行业资产利润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130
表9-1 2003~2008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年底数)137
表9-2 2008~2009年东部沿海地区岗位空缺与求职倍率比率140
表9-3 2008~2009年失业人员占求职人员比重140
表9-4 2008~2009年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141
表10-1 三次产业季度同比增长率波动情况比较150
表11-1 历年政策文件中对钢铁工业的市场预测或控制目标169
表12-1 2000~2008年投资率与消费率情况184
表13-1 分品种能源消费量及增长速度194
表13-2 2007~2009年能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197
表14-1 2009年中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的增长状况212
表14-2 2009年中国主要钢材品种市场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213
表14-3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钢铁企业效益变化情况214
表15-1 2008~2009年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增长情况224
表15-2 2008~2009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经营情况225
表15-3 2008~2009年有色金属工业进出口指数226
表15-4 2009年部分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232
表16-1 2009年中国建材工业主要经济指标240
表17-1 2008年第四季度~2009年第三季度各季化肥出口量258
表18-1 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266
表18-2 化学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速度267
表18-3 化学工业主要产品产量268
表18-4 化学工业从业人员数268
表18-5 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269
表18-6 1980~2008年中国化学工业产品进出口状况275
表19-1 2008年下半年以后机械工业出口情况283
表19-2 2008年下半年以后机械工业主要指标同比增速284
表19-3 2009年以后机械工业主要指标同比增速287
表20-1 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排序变化(2000~2009年)298
表20-2 中国汽车总产量(1978~2009年)299
表20-3 2000~2009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状况306
表21-1 2007~2009年船舶工业企业数变化情况313
表21-2 2008~2009年船舶工业从业人数变化情况313
表21-3 2008~2009年船舶工业出口额变化情况314
表21-4 2008~2009年中国船舶工业出口相对结构315
表21-5 2009年世界主要造船国三大造船指标市场份额315
表21-6 中国船舶工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效果319
表22-1 部分国家航空航天制造业R&D经费比例333
表22-2 航空航天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国际比较334
表23-1 2009年出口额前10位的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情况341
表23-2 2008年计算机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长情况347
表25-1 2008~2009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和经济效益366
表25-2 食品工业总价值与农业增加值比例的国际比较367
表25-3 2001~2009年主要食品类产品进出口额367
表25-4 2001~2009年主要年份食品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支出368
表26-1 2009年1~12月主要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口交货值387
表26-2 2009年1~11月中国纺织行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387
表28-1 2008年各地区固定资产形成总值占GDP的比重418
表28-2 中国各省市区的电耗能耗指标值419
表28-3 主要国家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重420
表29-1 2005~2008年东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百分比变化427
表29-2 2006~2009年东部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出口依存度及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428
表29-3 2009年东部各地区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长速度429
表29-4 全国2007~2009年增长速度下降前11位的行业430
表29-5 东部各地区外向型产业在地区工业总量中所占百分比431
表29-6 2007年东部各地区受金融危机间接影响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地位432
表29-7 2008年东部各地区支柱产业数量及增长速度对比434
表29-8 2008年东部主要省市支柱行业增长速度同全国工业增长速度之比435
表29-9 2010年1~4月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436
表29-10 2007年东部若干行业产值利润率对比439
表31-1 2009年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458
表31-2 2009年四川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460
表32-1 2007~2009年东北地区各省工业销售收入变化468
表32-2 东北三省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472
表32-3 国际金融危机对东北三省各行业影响程度判断472
表35-1 不同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措施对照表521
表36-1 2005~2009年中国吸引跨国并购金额占全球跨国并购流量的比重531
表37-1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初步效应和基本评价550
表38-1 2009年下半年新股发行制度变革后IPO情况560
表39-1 全球不同类型国家企业跨境并购规模和占比573
表39-2 三次产业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情况比较573
表39-3 第二产业内部全球企业跨境并购情况574
表39-4 2009年钢铁、汽车、煤炭行业政府推动的重要企业并购活动578
表39-5 2008~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影响力较大的10笔交易579
表40-1 环境变化与企业战略变革的四种模式590
表40-2 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跨国公司裁员情况595
表42-1 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鼓励企业创新的措施617
表42-2 鼓励企业创新的相关科技、税收和信贷政策一览表618
表42-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创新战略类型620
表43-1 《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行业分布(前10名行业)628
附图图总-1 2008年1月~2010年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3
图1-1 中国2008年以来季度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实际增长率20
图2-1 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情况37
图3-1 2000~2009年出口、投资和消费占GDP的比重47
图4-1 2006年3月~2010年3月规模以上工业月度增加值增速60
图4-2 2008年以来月度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62
图4-3 美国从中国进口额及其增长情况63
图4-4 2008年以来三大需求增长情况64
图4-5 2005年以来世界工业产出月度增速66
图4-6 代表性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指数和制造业生产指数68
图4-7 代表性亚洲国家工业生产指数69
图4-8 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国GDP和第二产业季度增速70
图4-9 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工业月度增速70
图6-1 2008年1月~2010年3月中国进出口值的月度走势93
图6-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月度变化93
图6-3 1965~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年增长情况94
图6-4 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的变化99
图7-1 2005~2009年高加工度工业占城镇工业投资比重111
图7-2 1997~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113
图8-1 2009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三大区域新增基础设施投资速度124
图8-2 2009年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工业总产值125
图8-3 2000~2009年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总资产利润率129
图9-1 2005~2009年度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比率的变化139
图10-1 工业制成品出口同比增长率148
图10-2 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149
图10-3 三次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150
图10-4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151
图10-5 三次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152
图11-1 2008~2009年第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与出口增速变化160
图11-2 2008年6月~200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月增速164
图12-1 2008~2009年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增加值分月增速179
图13-1 工业增加值增速192
图13-2 能源产量的月度同比增速193
图13-3 2000~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194
图13-4 煤炭进出口变化趋势195
图13-5 成品油进出口变化趋势196
图13-6 2002~2008年中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200
图13-7 火电厂发电煤耗200
图14-1 2009年1~12月中国粗钢月产量及其增长率变化情况212
图14-2 2009年中国进出口量最大的5种钢材215
图15-1 有色金属产业《规划》的问题针对性231
图15-2 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情况231
图16-1 水泥和玻璃产量增长情况240
图17-1 2007年以来石化工业月度销售收入累计增速变化250
图17-2 2007年以来石化工业八大子行业各月销售收入累计增长251
图17-3 石化工业月度利润总额累计变化252
图17-4 2008年1~8月与2009年1~11月石化工业子行业利润总额比较252
图17-5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石化工业企业数量与就业人数变化253
图17-6 主要化工产品月度进口与出口数量累计增长254
图18-1 中国和世界化学工业出口额及中国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271
图18-2 部分国家化学工业出口额占世界化学工业总出口额的比重271
图18-3 中国化学工业进出口额及贸易竞争力指数(TCI)272
图18-4 部分国家化学工业贸易竞争力指数(TCI)273
图18-5 化学工业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273
图18-6 部分国家化学工业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274
图19-1 2008年8月~2009年2月机械工业品价格指数285
图19-2 2009年2~12月机械工业出口情况287
图19-3 2009年3月~2010年2月机械工业品价格指数288
图20-1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居世界第一298
图21-1 2008~2009年船舶出口情况314
图21-2 1995~2009年船舶工业出口贡献率316
图21-3 1995~2009年船舶工业TCI指数316
图22-1 1995~2008年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情况329
图22-2 1995~2008年中国航空航天工业R&D支出及强度330
图22-3 1995~2007年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30
图22-4 2002~2008年中国飞机、航天器及其零件国际市场占有率332
图22-5 2002~2008年中国飞机、航天器及其零件贸易竞争力指数332
图22-6 2002~2008年中国飞机、航天器及其零件显示比较优势指数333
图23-1 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每月收入同比增速340
图23-2 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每月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速341
图23-3 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月累计利润同比增速342
图23-4 2008~2009年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对比情况343
图23-5 2009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每月同比增长情况346
图23-6 2009年电子信息产品单月出口增速346
图26-1 2008年第三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主要纺织行业企业景气指数382
图27-1 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中国家电产品月度出口额及同比变化399
图28-1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四大板块工业增长比较412
图28-2 中国七大区域工业增长趋势413
图28-3 中国四大板块区域工业企业产成品总值份额变化414
图28-4 中国四大板块区域投资增长率变化415
图28-5 中国四大板块区域投资份额变化415
图28-6 中国四大板块区域的投资率变化418
图28-7 依据消费意愿和能力划分的四个消费阶层421
图29-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部工业的增长状况及其占全国的比重427
图30-1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情况446
图32-1 东北三省企业规模经济变化走势469
图32-2 2008~2009年东北各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变化趋势470
图32-3 2008~2009年东北各省工业品销售率走势471
图32-4 2008~2009年东北各省工业品销售率同比增速变动态势471
图32-5 2008~2009年东北地区分行业出口变动趋势473
图33-1 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变化情况483
图33-2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项指数变化483
图33-3 企业产品销售状况和资金情况的变化485
图33-4 新出口订单指数的变化485
图33-5 工业品价格指数(PPI)变化487
图34-1 2008年年初至2009年年初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月度增幅变化情况500
图34-2 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月度增幅变化情况501
图34-3 2008年2月以来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速(累计)502
图34-4 2008年2月以来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速(当月)503
图34-5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同比增幅变化情况509
图34-6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变化情况509
图34-7 2003~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变化情况510
图36-1 2008年7月~2010年2月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及增长率变动528
图36-2 2006~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区域分布529
图36-3 2008年7月~2010年2月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进出口增长率530
图36-4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变化532
图36-5 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变化533
图36-6 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变化533
图38-1 中国上市公司债券市场2008年、2009年筹集金额比较562
图39-1 2001~2009年全球企业跨境并购规模572
图39-2 2001~2008年中国企业并购规模576
图39-3 2008~2009年中国企业并购总体规模和案件数量576
图39-4 2009年中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公布的并购交易发生次数577
图40-1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工业企业效益变动588
图40-2 2002~200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可比数量)净利润增长率589
图40-3 战略变革的一般模式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590
图40-4 两种企业经营目标与绩效表现597
图42-1 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原因分析617
图43-1 轿车市场占有率分国别对比图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