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
  • 李纯厚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7628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南澎列岛-海洋生物-生物多样性-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1

第一节 基本情况1

一、自然地理概况1

二、海洋环境质量2

三、自然资源状况3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7

一、行政区域7

二、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7

三、交通、通讯和电力7

四、地方经济7

五、社区协调情况8

六、海域和资源权属8

第三节 历史与法律地位9

一、历史沿革9

二、法律地位9

第四节 现状评价9

一、自然生态质量评价9

二、保护价值评价12

三、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价14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6

第二章 自然地理特征17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面积17

一、地理位置17

二、面积及功能18

第二节 气候特征20

一、太阳辐射20

二、气温21

三、风22

四、降水23

五、海雾24

第三节 地质地貌24

一、地质特征24

二、地貌特征25

第四节 海洋水文26

一、水温26

二、盐度26

三、海流27

第五节 海洋自然灾害30

第三章 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32

第一节 海水水质环境32

一、调查分析方法32

二、海水水质现状33

三、水质环境质量评价43

第二节 沉积环境45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45

二、沉积物环境现状46

三、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48

第三节 生物环境质量49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49

二、污染现状49

三、生物环境质量评价50

第四节 海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51

一、评价方法51

二、海水营养水平评价53

三、石油类与重金属污染评价53

四、海域综合评价54

第四章 重要海洋生态系统55

第一节 上升流生态系统56

一、上升流生态系统基本特征56

二、我国沿岸上升流区分布及成因56

三、保护区上升流生态系统特征60

第二节 岩礁生态系统60

一、岩礁类型及分布60

二、主要生物群落61

第三节 珊瑚生态系统64

一、珊瑚的生物学及生态特征64

二、珊瑚生态系统的作用与价值66

三、中国珊瑚礁资源状况67

四、保护区珊瑚资源69

第四节 海岛生态系统69

一、海岛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价值70

二、保护区主要海岛74

三、海岛植被资源75

四、海岛候鸟资源76

第五节 渔业生态系统77

一、基本概况77

二、环境特征77

三、鱼类区系与种质资源78

四、主要产卵场及孵育场79

第五章 浮游生物群落80

第一节 初级生产力81

一、分析方法81

二、叶绿素a81

三、初级生产力82

第二节 浮游植物群落82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83

二、种类组成和优势种84

三、生物量及分布86

四、多样性状况87

五、群落特征87

六、讨论与评价88

第三节 浮游动物群落88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88

二、种类组成和优势种89

三、生物量与栖息密度91

四、生物多样性93

五、群落特征93

六、讨论与评价94

第六章 潮间带及潮下带生物群落95

第一节 潮间带生物群落95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95

二、种类(物种)组成96

三、生物量及栖息密度99

四、生物多样性102

五、群落类型102

六、讨论与评价103

第二节 海藻生物群落105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105

二、种类组成和生态特征106

三、藻类生物量107

四、群落多样性107

五、讨论与评价108

第二节 底栖生物群落109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109

二、种类组成和生态特征110

三、生物量及栖息密度113

四、群落多样性116

五、讨论与评价116

第七章 鱼类区系及群落119

第一节 鱼卵和仔稚鱼119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119

二、种类组成119

三、数量分布120

四、主要种类120

五、比较分析122

六、讨论与评价122

第二节 游泳生物122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122

二、种类组成123

三、总渔获率126

四、鱼类资源127

五、甲壳类资源134

六、头足类资源137

七、讨论与评价141

第八章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142

第一节 开发利用历史142

第二节 开发利用现状143

第三节 渔业资源保护现状144

一、宣传教育144

二、严格执法144

三、资源增殖145

第九章 珍稀濒危物种146

第一节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146

第二节 中华白海豚保护现状147

第三节 珊瑚资源现状150

一、材料与方法150

二、结果与讨论150

第四节 其他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现状152

一、鹦鹉螺152

二、江豚154

三、瓶鼻海豚156

四、南瓶鼻海豚157

五、花斑原海豚158

六、灰海豚159

七、瘤齿喙鲸160

八、其他鲸类162

九、蠵龟162

十、海龟164

十一、玳瑁166

十二、棱皮龟167

十三、黄唇鱼169

十四、鲸鲨170

第五节 珍稀濒危物种生存压力与保护措施172

一、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的生存压力172

二、保护措施173

第十章 重要种质资源175

第一节 重要种质资源175

第二节 种质资源状况175

一、软体动物175

二、甲壳类176

三、棘皮动物176

四、藻类植物176

五、鱼类176

第三节 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前景177

一、软体动物177

二、甲壳类178

三、棘皮动物179

四、藻类180

五、鱼类180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82

第一节 生态系统健康学的起源和发展182

第二节 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184

第三节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185

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范畴185

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186

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实践186

四、生态系统健康学总结和展望187

第四节 南澎列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87

一、数据来源187

二、评价模型187

三、评价结果196

第十二章 保护区功能区划203

第一节 基本思路与原则203

一、基本思路203

二、分区依据204

三、基本原则204

第二节 保护区功能区划205

一、功能区划分析205

二、保护区功能分区208

第三节 功能区划适宜性评价209

一、功能区划适宜性评价209

二、总体布局评价209

第十三章 保护区规划内容研究211

第一节 保护管理规划211

一、保护原则211

二、保护目标211

三、保护措施211

四、保护管理体系规划212

五、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13

六、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规划213

七、生态系统与生物群落恢复保护规划214

第二节 科研监测规划214

一、任务与目标214

二、开展科研的原则214

三、科研和监测项目规划215

四、科技队伍建设216

五、科研组织管理216

六、科研档案217

第三节 科普宣传教育规划217

一、规划原则218

二、对游客和参观者的宣传教育218

三、对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218

四、职业培训219

五、宣教培训设施与设备219

六、教学实习基地219

第四节 基础设施规划220

一、局、站址规划220

二、界碑、界标和界牌规划220

三、交通、办公设备规划221

四、供电与通讯规划222

五、生活设施规划223

第五节 社区共管规划223

一、社区共管的原则和目标223

二、社区共管规划224

三、周边最佳产业结构模式224

四、人口控制和社区建设224

第六节 应用能力建设规划225

一、目的意义225

二、制定原则225

三、规划依据225

四、应急组织及职责226

五、突发事件的内容226

六、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和措施227

七、应急准备227

第七节 多种经营规划228

一、基本原则228

二、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229

三、经营项目和生产规模229

四、多种经营项目效益分析230

参考文献231

附录1:保护区生物总名录235

附录2:保护区内珍稀濒危动物名录292

附录3:相关图集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