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马克思出发“实践的唯物主义”逻辑构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効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117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马克思出发“实践的唯物主义”逻辑构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作用1
一 人的自然发生1
二 “天人合一”:人的原始状态4
三 “天人相分”:人从自然界中的自我提升6
四 主体与客体10
五 “人生悖论”: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12
六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践的唯物主义”17
七 天人关系20
第一章 实践24
第一节 人与人的活动24
一 人的活动24
二 人的活动方式26
三 人活动的舞台29
第二节 人的本质30
一 人是什么30
二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32
三 作为实践内在成分的最初精神因素:感觉与知觉35
四 作为实践内在成分的基本精神因素:语言37
五 实践是人与人生存的世界的中介40
第三节 物质生产活动44
一 物质财富的生产活动是人类首要的活动44
二 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46
三 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的历史发展47
四 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48
第四节 社会交往活动49
一 动物界的交往行为49
二 社会交往活动源自人的生命需要51
三 社会交往活动的内容与形式52
四 社会交往活动的竞争与合作的两重性54
五 社会交往活动创造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55
六 社会交往方式是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方式56
第二章 认识活动与理性世界58
第一节 理性传统、科学精神58
一 童稚之心58
二 非功利的价值取向59
三 逻辑的方法60
四 有根据的怀疑63
五 知识的不断完善和创新64
第二节 认识活动64
一 人的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64
二 比较:划分与度量67
三 归纳法与演绎法69
四 分析法与综合法70
五 辩证法70
六 认识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73
七 认识的建构: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和过程74
八 认识的建构:外在制约参量的干预和控制75
九 认识的发展76
十 认识活动的局限性79
十一 科学活动80
第三节 理性世界:哲学图景80
一 实体82
二 作用83
三 系统85
四 过程88
五 世界92
第四节 真理:思想的界限93
一 历史上的真理观93
二 真理的内在性质:逻辑的自洽性95
三 真理的外在尺度:实践的检验96
四 真理是实践的理由98
第三章 功利活动与意志世界99
第一节 价值99
一 人的需要99
二 价值——人的需要的满足101
三 人的价值——人对人的意义102
第二节 评价107
一 主体对客体的评价107
二 主体的自我评价109
三 意志自由和社会规范111
第三节 功利活动115
一 活动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115
二 政治活动与社会理想116
三 道德行为与人格理想122
第四节 意志世界:价值体系126
一 人生态度126
二 人生选择129
三 人生意义131
四 意志对理性、实践的引导133
第四章 审美活动与情感世界135
第一节 审美活动135
一 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135
二 艺术创造活动139
三 艺术鉴赏活动146
四 情绪性行为150
五 人的情感过程151
第二节 情感世界:精神体验152
一 多样、发展的情感世界152
二 喜悦与悲哀155
三 自信与自卑157
四 平和与焦躁159
五 忧患与狂妄160
六 崇高与渺小163
七 美与丑165
第三节 人的精神与实践167
一 精神:知识、意志、情感的统一167
二 精神的发展和历史形态169
三 精神对实践的作用171
四 实践对精神的基础地位与决定作用173
五 人生境界177
第五章 社会:活动的人的系统181
第一节 个人的活动及其意义181
一 个人的作用:意志、能力、参与度181
二 个人的数量:人口的社会意义183
三 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的作用185
四 个人与社会187
第二节 群体的活动及其意义189
一 社会分工189
二 社会分化:职业191
三 社会分化:民族192
四 社会分化:宗教194
五 社会分化:阶级195
第三节 个人、群体的活动的主要领域197
一 经济活动领域197
二 政治活动领域199
三 文化活动领域201
第四节 社会矛盾与社会整合203
一 社会矛盾203
二社会基本矛盾204
三 妥协与对抗207
四 保守与革新209
五 和平与战争214
六 社会整合216
第六章 历史:人的活动的过程220
第一节 人的活动与历史的趋势220
一 历史的“悖论”220
二 人的活动及其合力222
三 历史的共性与个性224
四 历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26
第二节 人类历史过程228
一 马克思考察历史的特定着眼点228
二 多线、多样的前资本主义历史231
三 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壮大和确立236
四 自由资本主义与马克思主义241
五 垄断资本主义与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246
六 进入21世纪的人类世界252
七 人的家园259
第三节 社会历史观262
一 个人彰显的英雄史观262
二 影响深远的精神决定论263
三 独树一帜的唯物主义历史观264
四 社会历史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理论266
结束语 哲学的内在性质与外在功能268
一 哲学的源头268
二 哲学的内容和形式270
三 哲学围绕的中心和哲学的根本问题273
四 哲学的分叉:民族性275
五 哲学的论争:派别性278
六 哲学的发展:时代性280
七 哲学的现代地位和功能281
参考文献286
后记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