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间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空间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3290453.jpg)
- 张希舜,林爽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0624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8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空间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从梦幻空间旅行到实现太空遨游5
第一节 科学幻想是推动空间旅行的动力5
一、早期空间科学幻想小说5
二、最早的科幻杂志与空间科幻电影8
三、科学幻想与空间技术的关系9
第二节 走向空间的第一步——火箭问世10
一、中国——火箭的发源地10
二、中国火箭在欧洲的使用和发展11
三、欧洲火箭的先驱者12
第三节 空间旅行的先驱者13
一、自学成才的齐奥尔科夫斯基13
二、最早试验液体燃料火箭的戈达德15
三、热心空间旅行的无学历教授奥伯特18
四、青年多发明的埃斯诺—佩尔蒂埃21
五、率先使卫星飞船上天的科罗廖夫23
六、矢志不渝追求月球旅行的布劳恩26
第四节 现代火箭技术的摇篮——佩内明德30
一、空军和陆军竞相争取布劳恩30
二、佩内明德火箭研究中心的建立、招才及其规模31
三、远程“V—2”导弹与名称的由来33
四、佩内明德火箭专家们在美、苏空间技术发展中的作用34
第五节 佩内明德火箭技术的评价35
一、液体燃料与固体燃料火箭的比较35
二、“V—2”军事价值与经济效果的分析36
第六节 美、英行星际学会对空间旅行的作用38
一、美国行星际学会38
二、英国行星际学会42
第七节 空间时代的来临44
一、苏联抢先发射卫星和进行空间载人飞行44
二、美国起步艰难的火箭与卫星技术46
第二章 月球——空间探索第一站49
第一节 人类对月球的认识49
第二节 揭开月宫的奥妙51
第三节 详细考察月面52
第四节 苏联探测器软着陆月面54
第五节 “阿波罗”载人登月的壮举55
一、“阿波罗”计划提出的背景55
二、登月前的勘查工作56
三、拉开登月的帷幕58
四、载入人类历史上的一页59
第六节 苏联用“月行者”代替人登月62
第七节 苏联载人飞船登月的破灭63
第八节 登月勘查的收获65
第三章 应用卫星67
第一节 气象卫星67
一、气象学简史67
二、气象卫星发展过程69
三、“泰罗斯”气象卫星问世70
四、气象卫星是气象学家的助手71
五、早期气象卫星的贡献75
六、静止气象卫星的应用81
七、苏联气象卫星的发展84
八、全球天气观测卫星网86
第二节 空间通信89
一、通信卫星89
二、卫星法规与通信卫星公司93
三、从无源卫星转向有源卫星94
四、对地静止通信卫星的优越性98
五、国际通信卫星组织99
六、先进通信技术卫星104
七、直播电视卫星的兴起105
八、苏联国际卫星组织与通信卫星110
九、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及其卫星114
十、空间激光通信116
第三节 从空间研究地球118
一、空间观测地面的缘起118
二、地球资源观测系统121
三、苏联地球资源勘查131
四、法国观测地球实验卫星136
五、印度地球资源卫星140
六、欧空局和日本的地球资源卫星142
第四节 从空间研究海洋143
一、陆地卫星在研究海洋中的作用143
二、海洋研究144
三、海洋卫星146
第五节 地球大气的研究149
一、大气污染现状与潜在危险149
二、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估量151
三、卫星在研究海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151
第六节 地球观测卫星的发展前景152
一、观测地球数据简化问题152
二、地球观测平台153
三、智能地球观测系统154
四、智能化的试验155
第七节 空间导航156
一、导航卫星156
二、美国无线电定位的“静止星”问世164
三、苏联全球导航卫星系统165
四、美、苏合作实验统一的全球民用航空导航系统167
五、日本静止导航卫星的设想168
第八节 海上和空中的遇难救星——搜索与营救卫星169
一、卫星时代前的搜索与营救法169
二、国际搜索和营救卫星的发起170
三、搜索和营救卫星171
四、营救效果与分工172
五、日本“静止气象卫星一5”的搜索和营救系统174
第四章 军用卫星开辟第四战场175
第一节 空间军事机构175
一、美国空军空间司令部175
二、美国海军空间司令部176
三、新的统一空间作战中心177
四、北美航空空间防御司令部178
五、美国国家侦察局的秘密179
第二节 空间眼睛——照相侦察卫星181
一、空间侦察181
二、航天飞机的侦察任务186
三、苏联照相侦察卫星187
四、法国照相和电子侦察卫星188
第三节 空间耳朵——电子侦察卫星190
一、美国电子侦察卫星190
二、苏联电子侦察卫星192
第四节 早期预警卫星192
一、美国早期预警卫星192
二、苏联早期预警卫星193
第五节 军用通信卫星的巨变194
一、步话机卫星通信实验194
二、军用通信卫星的发展194
三、苏联军用通信卫星198
第六节 美、苏反卫星武器的现状与未来199
一、美国反卫星武器的发展200
二、苏联空间备战203
三、空间最后武器——激光205
第七节 “星球大战”207
一、美国战略防御倡议207
二、苏联“星球大战”计划215
第五章 空间运载系统221
第一节 各国运载火箭概况221
第二节 运载火箭性能222
一、美国运载火箭222
二、欧洲“阿里亚娜”系列火箭227
三、苏联运载火箭229
四、中国运载火箭一举进入国际发射市场232
五、日本H—2运载火箭233
第三节 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展望235
第四节 航天飞机现状与未来236
一、美国航天飞机的发展236
二、苏联航天飞机问世始末239
三、美、苏航天飞机特性的比较241
四、美、苏科学家反对载人航天飞机飞行243
五、美国航天飞机的改进245
六、美国第二代航天飞机设想245
七、其它国家的飞行器246
第六章 空间探索付出的惨重代价255
第一节 苏联空间飞行牺牲者255
一、准备载人飞行前的死难者255
二、发射火星探测器火箭爆炸的伤亡255
三、牺牲的宇航员256
四、火箭爆炸时宇航员的惊险257
第二节 美国宇航员的牺牲258
一、准备空间飞行时期的伤亡258
二、地面模拟登月时的一次悲剧258
三、“阿波罗—13”历险记258
四、“挑战者”号爆炸引起的悲剧261
五、树碑纪念牺牲者261
第三节 美、苏继续招募新宇航员262
第七章 空间站264
第一节 人在空间的作用264
第二节 美国的“天空实验室”266
第三节 苏联“礼炮”与“和平”空间站268
第四节 国际自由空间站270
第五节 空间站的用途273
一、和平利用空间273
二、空间站的军事应用277
第八章 认识宇宙281
第一节 看到宇宙边缘的空间望远镜281
第二节 揭开太阳系的奥妙285
一、行星际空间环境285
二、绕日飞行的空间探测器286
三、厚云笼罩的金星287
四、壮观的“红火星”288
五、火星生命之谜289
六、苏联火星探索的挫折与新计划291
七、水星初探292
八、飞出太阳系的“先驱者—10”293
九、“旅行者—1”和“旅行者—2”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使命295
十、未来的彗星与土星探测299
第三节 重上月球开发资源301
一、月球矿物及其开发301
二、探月仍须继续302
三、建立月球基地的构思303
四、日本月球基地的设想306
第四节 美国“火星观察者”与“火星漫游者”取样返回地球307
第五节 美国和苏联想把人送上火星310
第六节 探测恒星的宇宙飞行器312
第七节 宇宙到底有多大313
第八节 幻想的空间居民点314
一、苏联从幻想到实验314
二、美国向往的空间移民316
第九节 天空电站318
第九章 国际空间组织与各国空间机构321
第一节 联合国空间组织321
一、外层空间委员会321
二、教育科学文化组织322
第二节 国际空间研究团体322
一、国际科学联盟空间研究委员会322
二、国际宇航学联合会323
三、国际空间法学会325
第三节 联合国空间专门组织325
一、国际电信联盟325
二、世界气象组织326
第四节 世界各国空间机构327
一、美国空间机构327
二、苏联空间机构332
三、欧洲空间局333
四、日本空间机构335
五、法国空间机构337
六、德国空间局339
七、意大利空间局339
八、英国国家空间中心341
九、加拿大空间局342
十、印度空间研究组织343
附录 空间时代大事记(1957—199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