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 修订版
  • 王礼仁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056676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盗窃-刑事犯罪-定罪-研究-中国;盗窃-刑事犯罪-量刑-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盗窃罪的起源与发展1

第一节 盗窃的起源与发展1

第二节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盗窃罪3

一、奴隶社会的盗窃罪3

二、封建社会的盗窃罪3

第三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盗窃罪19

一、晚清时期关于盗窃罪的规定19

二、北洋军阀时期关于盗窃罪的规定19

三、国民党统治时期关于盗窃罪的规定20

第四节 历代盗窃罪的共同规律和特点20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盗窃罪的立法沿革21

一、关于盗窃的称谓21

二、关于盗窃内容22

第二章 盗窃罪的特点与危害23

第一节 盗窃犯罪的特点23

一、盗窃犯罪案件数量多23

二、盗窃价值数额增大27

三、盗窃犯罪的目标或对象发生巨大变化28

四、犯罪手段不断变化39

五、盗窃犯罪主体发生变化43

第二节 盗窃犯罪的危害48

一、造成巨大的直接财产损失48

二、造成不可估量的间接经济损失48

三、容易引发暴力犯罪案件,造成人身伤亡49

四、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危害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50

第三章 盗窃罪的构成51

第一节 盗窃罪主体的认定53

一、盗窃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53

二、盗窃罪主体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55

第二节 盗窃罪主观要件的认定57

一、盗窃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是直接故意58

二、盗窃罪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或牟利目的59

三、盗窃罪在主观上还应以非法占有数额较大财物为目的61

四、盗窃对象认识错误的定罪问题64

第三节 盗窃罪客体的认定66

一、理论上关于盗窃罪客体的几种主张66

二、盗窃罪客体的具体认定68

第四节 盗窃罪客观要件的认定72

一、窃取行为的概念73

二、窃取行为的特征75

第四章 盗窃罪犯罪对象的认定77

第一节 盗窃罪对象应有属性之理论探讨77

一、盗窃罪对象——财物的含义77

二、理论上关于盗窃罪对象应有属性之争议78

三、盗窃罪对象应有属性之界定84

第二节 财物的经济属性与盗窃对象的认定85

一、财物经济属性的界定85

二、财物经济属性的司法认定87

第三节 财物的物理属性与盗窃对象的认定110

一、财物的物理属性概述110

二、盗窃对象中动产与不动产的认定113

三、盗窃对象中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的认定121

第四节 财物的法律属性与盗窃对象的认定137

一、财物的所有权与盗窃对象137

二、非法持有物及违禁品与盗窃对象141

三、不构成盗窃对象的几种情况145

第五章 盗窃预备、未遂、既遂和中止的认定148

第一节 盗窃预备与未遂的划分148

一、划分盗窃预备与未遂的理论标准148

二、盗窃预备与未遂的司法认定153

第二节 盗窃未遂与既遂的划分155

一、认定盗窃未遂与既遂的一般标准155

二、各种盗窃既遂与未遂的认定160

第三节 盗窃中止的认定165

一、盗窃不能与盗窃中止的问题166

二、认识错误的未遂与犯罪中止166

三、盗窃未被发现而主动归还财物,是盗窃既遂,还是中止166

第四节 盗窃预备、未遂、中止罪与非罪的认定167

一、盗窃未遂罪与非罪的认定167

二、盗窃预备罪与非罪的认定175

三、盗窃中止罪与非罪的认定175

四、对盗窃预备、未遂、中止定罪处罚时应注意的问题176

第五节 盗窃部分未遂的认定与处理176

一、盗窃罪中部分未遂罪与非罪的认定176

二、正确处理盗窃未遂额与定罪量刑的关系178

第六章 共同盗窃犯罪的认定180

第一节 共同盗窃的特征及其构成180

一、共同盗窃的概念和特征180

二、共同盗窃犯罪的种类181

第二节 事前通谋销赃形式共犯的认定182

第三节 不构成共同盗窃的几种情况184

一、同时盗窃184

二、二人以上在同一地方先后盗窃184

三、无通谋的事后销赃、分赃、匿赃行为185

第四节 盗窃集团的认定185

一、盗窃集团的特征185

二、盗窃集团与一般共同盗窃、团伙盗窃的界限188

第五节 共同盗窃中主犯与从犯的认定191

一、盗窃犯罪中主犯的认定191

二、共同盗窃犯罪中从犯的认定195

三、划分共同盗窃主从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96

第六节 共同盗窃刑事责任的认定201

一、共同盗窃定罪量刑的基本根据203

二、盗窃实行犯的行为过限,教唆犯、帮助犯的责任如何认定204

第七章 盗窃罪的一罪与数罪206

第一节 划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及其类型206

一、划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206

二、一罪的类型207

三、数罪的类型208

第二节 盗窃罪中特殊一罪的主要表现形式209

一、盗窃罪的法规竞合209

二、盗窃罪的想象竞合211

三、盗窃罪的牵连犯213

四、盗窃罪中的转化犯214

第三节 盗窃罪中的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15

一、盗窃罪中的想象竞合、法规竞合的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15

二、盗窃牵连犯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18

三、盗窃罪中几种具体犯罪的一罪与数罪的认定222

第八章 盗窃罪与非罪的界限228

第一节 盗窃数额罪与非罪的界限228

一、盗窃数额与盗窃罪与非罪的一般标准及其适用228

二、盗窃数额与盗窃罪与非罪的修正标准及其适用230

三、理论上对修正标准的争议及其澄清231

第二节 “多次盗窃”罪与非罪的界限234

一、“多次盗窃”的法定含义和定罪标准234

二、“数额较大”与“多次盗窃”的定罪界限236

三、认定多次盗窃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241

第三节 盗窃行为的性质与盗窃罪与非罪的界限242

一、民事、治安、刑事三种不同性质盗窃的相互联系与区别242

二、民事盗窃罪与非罪的认定243

第四节 盗窃目的与盗窃罪与非罪的界限245

一、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牟利目的”的认定245

二、使用盗窃的认定246

三、缺乏共同盗窃故意的不构成盗窃罪247

四、没有据为己有目的的盗窃,不能作为盗窃罪处理248

第五节 家庭成员及近亲属盗窃罪与非罪的界限249

一、家庭成员和近亲属盗窃犯罪的概念和特点249

二、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的范围251

三、近亲属财产的范围253

四、对“确有追究必要”的理解和适用255

五、对家庭成员及亲属盗窃构成犯罪的,在处理上要与普通盗窃区别开来258

第六节 单位盗窃罪与非罪研究259

一、单位盗窃的概念及特征259

二、单位盗窃能否构成盗窃罪的理论分歧和司法现状261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处理单位盗窃的司法解释263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存在的主要缺陷265

五、单位盗窃罪的刑事责任问题,应当通过立法程序予以解决270

第九章 盗窃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273

第一节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273

一、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法律界限273

二、几种常见的盗窃与诈骗易混案件分析275

三、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方法291

第二节 盗窃罪与贪污罪的界限291

一、盗窃罪与贪污罪在犯罪构成上的区别292

二、“监守自盗”的贪污罪与盗窃罪的界限293

三、内外勾结盗窃犯罪性质的认定299

第三节 盗窃罪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界限307

一、关于盗窃罪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在主体方面的区别307

二、盗窃罪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在主观方面的区别309

三、盗窃罪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在客观方面的区别310

第四节 盗窃罪与侵占、抢夺、抢劫等其他犯罪的界限314

一、盗窃罪与侵占罪的界限314

二、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317

三、盗窃罪与抢夺罪的界限317

四、盗窃罪与抢劫罪的界限318

五、盗窃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319

六、盗窃罪与盗伐林木罪的界限322

七、盗窃罪与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和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的界限322

八、盗窃罪与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界限325

九、盗窃罪与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的界限325

十、盗窃罪与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界限327

十一、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329

十二、盗窃罪与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界限331

十三、盗窃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界限331

十四、盗窃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332

十五、盗窃罪与盗窃、侮辱尸体罪的界限333

十六、盗窃罪与盗窃非财产性物质犯罪的界限335

第十章 盗窃罪数额的认定339

第一节 盗窃“数额较大”的性质339

第二节 数额在盗窃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342

第三节 盗窃数额的具体认定343

一、被盗物品价值的认定343

二、有价证券、票证、支付凭证的认定349

三、盗窃后的销赃数额的认定349

四、多次盗窃数额的认定350

五、盗窃并使用信用卡的数额计算350

六、关于盗窃增值税发票等的数额计算350

七、盗窃移动电话、盗用电信码号等数额的计算351

八、重复盗窃数额的认定352

第四节 认定被盗物品价值或价格应当注意的几个程序问题355

一、应当委托有评估权的单位进行评估355

二、应当由具有评估权的人评估355

三、要严格按照程序估价356

第十一章 利用计算机盗窃的认定357

第一节 计算机盗窃的概念和特点357

一、盗窃方法或手段具有独特性358

二、盗窃对象具有局限性358

三、客观要件具有单一性358

第二节 利用计算机盗窃的范围和主要表现形式359

一、利用计算机盗窃金融机构的电子货币359

二、利用计算机盗用电信服务364

三、窃取计算机软件365

第三节 利用计算机盗窃犯罪的认定366

一、利用计算机盗窃与利用计算机贪污或职务侵占、诈骗罪的界限366

二、破密复制使用他人计算机软件或者非法拷贝软件能否构成盗窃罪367

三、计算机盗窃既遂与未遂的认定373

第十二章 流窜盗窃和“偷开”汽车的认定和处理382

第一节 流窜盗窃的认定和处理382

一、流窜盗窃的概念和特征382

二、流窜盗窃犯罪事实的认定383

三、流窜盗窃的定罪与量刑385

四、流窜盗窃犯罪案件的管辖和共同流窜盗窃犯罪的审判程序问题386

第二节 “偷开”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认定和处理387

一、“偷开”汽车等交通工具概述387

二、外国关于“偷开”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立法规定388

三、我国关于处理“偷开”汽车的规定390

四、“偷开”汽车的类型及其处理392

第十三章 盗窃罪的刑罚适用398

第一节 刑法关于盗窃罪的量刑规定398

第二节 盗窃“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标准的划分及其在量刑中的地位和作用399

第三节 盗窃情节在定罪量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适用402

一、情节在量刑中的作用402

二、修订刑法关于盗窃情节的规定402

三、“严重情节”与“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及累犯加重处罚的适用403

第四节 盗窃金融机构、珍贵文物的量刑407

一、盗窃金融机构的量刑407

二、关于盗窃珍贵文物的刑罚适用410

第五节 共同盗窃的量刑413

一、要根据共同犯罪成员身份划分各自应承担责任的数额413

二、要根据各共犯的身份确定各自对责任数额承担责任的大小414

三、要把各共犯各自持有的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在量刑时一并考虑414

四、对共同盗窃犯量刑时,应对为主盗窃和参与盗窃综合考虑414

五、在同案中,对盗窃数额特别巨大以上的多名主犯适用刑罚时,可以出现“异罪同罚”的情况414

第六节 盗窃罪中财产刑的适用415

一、关于罚金的适用问题415

二、没收财产的适用417

第十四章 盗窃罪的附带民事诉讼419

第一节 盗窃罪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419

第二节 盗窃犯罪附带民事诉讼成立条件及范围421

一、必须以盗窃犯罪行为和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421

二、附带民事诉讼必须与刑事诉讼的犯罪的行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422

三、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的内容必须是物质损失422

第三节 盗窃罪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和被告的认定及范围424

一、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问题424

二、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427

第四节 处理盗窃犯罪附带民事诉讼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428

一、盗窃罪犯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适用一般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428

二、对多名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应正确处理其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的关系430

三、正确掌握实际赔偿原则430

四、要正确处理好附带民事诉讼赔偿与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关系431

五、要正确处理赔偿与量刑的关系431

第十五章 盗窃罪赃款赃物的追缴和处理432

第一节 第三人占有盗窃赃款赃物的追缴问题432

一、第三人恶意占有赃物的,应予无条件追缴432

二、第三人善意占有赃物应区别情况433

第二节 盗窃赃款赃物追缴后的实体处理政策界限437

第三节 盗窃赃款赃物追缴后的处理程序440

一、关于赃款赃物处理程序的规定和执行情况440

二、赃款赃物随案移送是法制原则的要求442

三、关于完善赃款赃物随案移送的具体操作问题443

第十六章 盗窃罪的修改与完善446

第一节 修改和完善盗窃罪立法的必要性446

一、盗窃罪具有极高的立法价值446

二、盗窃罪现行立法不适应惩治盗窃犯罪的实际需要448

第二节 修改和完善盗窃罪的立法建议448

一、关于对现行立法自身内容的修改建议448

二、补充盗窃罪内容的建议453

三、完善盗窃犯罪的立法形式或体例的建议460

后记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