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
  • 谢建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467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民工-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研究问题2

(一)问题提出2

(二)研究缘由6

(三)研究分析11

二、研究视角17

(一)市民化理论17

(二)融入性概念21

(三)社会排斥论23

(四)社会流动论25

(五)社会分层论26

(六)社会变迁论28

(七)社会转型论29

(八)社会问题论30

(九)社会冲突论31

(十)城镇化理论33

三、研究意义34

(一)理论意义35

(二)现实意义36

四、研究方法36

(一)调查样本37

(二)样本的基本特征41

五、研究特色54

(一)结构—制度分析与过程—事件分析相结合55

(二)定性分析和图表分析相结合56

(三)理论分析和政策分析相结合57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现状58

一、基于代理论分析视角59

(一)代理论的启示59

(二)新生代农民工代际冲突分析60

(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战略机遇期问题62

(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社会影响问题63

(五)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与逆城”问题64

(六)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心理问题64

(七)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政策问题65

二、基于社会分层与流动视角66

(一)宏观层面的研究67

(二)微观层面的研究68

三、基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失范视角74

(一)制度维度上的排斥74

(二)文化维度上的排斥76

四、基于城镇化和再社会化视角77

(一)中国特色的城镇化研究77

(二)半城市化问题研究80

(三)农民非农化进程的中西差异性研究80

(四)农民工的再社会化研究81

五、基于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视角83

(一)社会资本的科学利用84

(二)社会网络的合理建构85

六、基于推—拉理论视角92

(一)基本推力把农民推向城镇94

(二)基本拉力把农民吸到城镇97

七、基于实践社会学视角103

(一)创新农民工管理服务的模式103

(二)创新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实践105

(三)创新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过程106

八、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10

第三章 社会生存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前提112

一、生存适应是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核心112

(一)生存适应及其行为112

(二)生存适应主体与适应层次115

二、社会适应:农民工生存状况117

(一)农民工就业状况118

(二)农民工劳时状况127

(三)农民工劳保状况132

(四)农民工福利状况134

(五)农民工生活状况136

三、普遍接纳:农民工融入城镇的主要标志142

(一)建构农民工的公平就业机制142

(二)建构农民工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145

第四章 社会心理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基础152

一、乡土社会: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心理积淀153

(一)传统视野下的乡土社会:农民工流动心理基础153

(二)社会变迁下的乡土中国:农民工流动心理嬗变158

(三)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农民工先天文化缺失164

二、社会冲突: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失衡与犯罪168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渴望与心理冲突168

(二)新生代农民工逆城镇化的原因分析171

三、社会心理适应: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基础190

(一)富士康员工“十二连跳”说明一个社会问题192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理素质刻不容缓197

第五章 社会组织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保障205

一、新型工会:直面亿万农民工群体206

(一)新型工会产生的客观条件206

(二)农民工入会的现状211

(三)新型工会面临传统组织模式的挑战223

(四)新型工会的作用逐步显现229

二、农民工党的建设新探索231

(一)农民工党建工作状况231

(二)农民工党建工作的新探索237

(三)招聘基层领导干部实行农民工指标单列245

第六章 社会分层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路径247

一、剩余劳动力流动,农民工分化加速247

(一)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两次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流动247

(二)农民分化与代理论体现248

二、农民工分层:中国的城镇化路径252

(一)分层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253

(二)农民工分层,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258

第七章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新方式265

一、社会工作与农民工在双需共赢中发展265

(一)服务农民工,助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265

(二)服务农民工,实现社会工作者的价值267

二、社会工作介入:解决农民工融入问题新思路268

(一)社会工作模式:建构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268

(二)社会工作方法:为农民工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271

第八章 享有发展权: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价值体现279

一、农民工发展权的深刻内涵280

(一)关于发展权280

(二)农民工的发展权282

二、农民工发展权之现状282

(一)农民工就业发展权的缺失283

(二)农民工健康发展权的缺失284

(三)农民工教育发展权的缺失285

(四)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缺失287

三、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权体系293

(一)建构农民工劳动发展权保护体系294

(二)建构农民工经济发展权保护体系295

(三)建构农民工受教育发展权保护体系296

(四)建构农民工社会发展权保护体系298

参考文献302

后记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