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与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毛泽东与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3414298.jpg)
- 蔡子谔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2953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与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的美论1
第一节“矛盾”美律的揭示1
一、美丑“矛盾”运动规律的揭示1
二、《金瓶梅》的“淫秽”与“写得细致”的丑美“矛盾”存在3
三、由“怜芳草”与“绿罗裙”比较生成的“相对美”5
四、“充满斗争”——美丑“矛盾”的普遍性6
五、“且为作用,且为正鹄”的“矛盾”过程之美8
六、“蚌病成珠”——美丑“矛盾”的特殊性9
第二节“矛盾”美律之于悲剧与喜剧13
一、“净化”说与“冲突”说的悲剧观13
二、黑格尔悲剧理论之反思17
三、美丑“矛盾”的悲剧性冲突19
四、“滑稽的主要对象是人”24
五、丑、美“矛盾”的支配地位与悲、喜剧的内在联系25
六、毛泽东以历史悲剧为鉴28
第三节 以“新”为美的本质论31
一、以“新”为美的哲学基础和美学追求31
二、艺术哲学之“新”33
三、以“新”代“美”的审美判断36
第四节“尺度”美律与“矛盾”美律37
一、“尺度”美律的“深度的量”37
二、“尺度”之于“心”与“物”41
三、对象化与美的规律42
四、“矛盾”美律与“尺度”美律43
第二章 毛泽东的美感论46
第一节 审美感兴的规定46
一、“感发兴起”的概念界定46
二、审美感兴的潜层蕴涵48
三、审美拒绝“自我调节”50
四、毛泽东审美实践中的一个“谜”53
五、“解衣盘礴”与审美的心灵自由55
第二节 审美情感的意象化57
一、 审美情感的意象化是探究诗美的钥匙57
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意象化的前提58
三、情感意象化与生命感悟60
四、情感意象化与“本色”说61
第三节 崇高美是毛泽东美感论的核心形态63
一、崇高美的哲学基础63
二、伦理美学与崇高美71
三、艺术创造与崇高美79
四、“无限风光”的巅峰体验86
第四节 美感的阶级性93
一、“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93
二、“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共同美感96
三、“兄弟阋墙”与共同美感97
四、“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的不同形态99
第三章 毛泽东审美意识的心理形态(上)103
第一节 感觉:对直接经验的强调103
一、对“变革梨子”的直接经验的强调103
二、非直接感受的“雁叫”、“霜晨”之误106
三、“突然遇合”引发的灵感110
四、“感觉”变成了“理论家”114
第二节 知觉:对知觉整体的把握120
一、“墙上芦苇”的知觉整体把握120
二、审美感知的心理特征122
三、审美感知的整体把握与“格式塔”126
第三节 通感和联觉的“相似联想”129
一、“云崖暖”和“铁索寒”的通感129
二、不同类型的“相似联想”133
三、相同类型的“相似联想”138
四、通感、联觉与审美、艺术实践的关系139
第四章 毛泽东审美意识的心理形态(下)151
第一节 联想的审美特征151
一、“浮想联翩”的联想151
二、毛泽东艺术创造的审美联想特征157
三、毛泽东“姓氏”联想的审美个性特征167
第二节 审美想象与诗美174
一、巧缀”红霞百重衣”的想象174
二、对于“神话”的诗意想象178
三、审美想象的功利二重性181
四、审美想象与审美心理距离184
第三节 毛泽东的情感世界189
一、审美情感的“华彩”乐章189
二、审美情感与革命情操194
三、极其丰富的情感世界198
四、毛泽东情感世界的奇异光彩206
第四节“诗要用形象思维”211
一、关于形象思维的论争211
二、关于形象思维的反思215
三、形象思维与“比兴两法”217
四、关于形象思维的“思维性”219
第五章 毛泽东论艺术掌握与社会实践的审美关系226
第一节 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法论226
一、关于马克思的“艺术掌握世界”的两种界说226
二、关于艺术掌握世界的方法论的思考229
三、文艺本体论意义上的文艺反映论主体性的本原问题232
四、关于文艺反映论反映层面的拓宽239
第二节“具体的同一性”与“幻想的同一性”的悖论关系241
一、哲学掌握的规定241
二、“具体的同一性”与“幻想的同一性”的悖论关系246
三、“幻想的同一性”内部的悖论关系250
四、对于悖论关系产生的思考259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典型观262
一、以“普遍人性论”为哲学基础的典型观262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典型观265
三、毛泽东典型观的历史辩证法的内涵269
第四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审美化274
一、劳动者、产品和过程的全面审美化274
二、命题的周延性将在共产主义历史范畴中实现278
三、“尺度”美律是共产主义人类审美化劳动的本质特征283
四、劳动审美化与“历史之谜”286
五、艺术掌握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美学错觉”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