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陈云哲学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陈云哲学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416885.jpg)
- 徐建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750734210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陈云(1905~1995)-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陈云哲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兼谈陈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朱佳木1
绪论 实践的哲学与哲学的实践——唯物辩证法的新境界1
第一章 陈云哲学思想方法论13
第一节 陈云哲学思想方法论的核心——十五字原则13
一、“十五字原则”的概念13
二、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的途径和必要条件14
第二节 陈云哲学思想方法论的特点15
一、思想方法的功能——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特点的要求15
二、思想方法产生的背景和来源16
第三节 陈云哲学思想方法论的主要内容17
一、“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17
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20
三、“交换、比较、反复”——辩证的思想方法30
第四节 陈云哲学思想方法论的路径35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的基础35
二、调查研究是“唯实”——践行科学思想方法的途径40
三、正确的人生观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前提47
第五节 陈云哲学思想方法论的历史贡献与深入研究的意义53
一、历史贡献53
二、研究意义55
第二章 陈云哲学思想的立足点: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56
第一节 陈云以人为本哲学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56
一、以人为本哲学的内涵56
二、研究以人为本哲学的意义60
第二节 陈云以人为本哲学形成的依据64
一、理论依据64
二、现实依据67
第三节 陈云以人为本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71
一、以人为本哲学的主要内容71
二、以人为本哲学的特点81
第四节 陈云以人为本哲学的当代启示85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86
二、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87
第三章 政治维度:陈云党建哲学思想89
第一节 陈云党建哲学的形成与发展89
一、陈云党建哲学的溯源90
二、陈云党建哲学的形成93
第二节 陈云关于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中的哲学思维98
一、纪律与自由98
二、党的团结与干部团结102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108
四、民主与集中109
五、党与党员112
六、党的事业与党的干部121
七、领导的艺术与艺术的领导127
第三节 陈云关于党风建设思想中的哲学思考134
一、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有关党的生死存亡135
二、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137
三、端正党风是全党的一件大事139
四、充分认识惩治违法乱纪的重要性141
五、自觉树立廉政意识143
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150
第四节 陈云党建哲学的主要贡献156
一、历史贡献156
二、理论贡献157
三、现实意义158
第四章 经济维度:陈云民生哲学思想160
第一节 陈云民生哲学的形成条件160
一、中国历史上民生哲学的熏陶和影响160
二、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162
第二节 陈云民生哲学的主要内容167
一、民生问题就是政治问题167
二、建设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176
三、多管齐下促进经济发展180
第三节 陈云民生哲学思想探源189
一、关注人民利益的唯物史观189
二、“只唯实”的唯物主义思想方法191
三、把握适度的辩证法192
第四节 陈云民生哲学的价值意蕴195
一、对党的人民利益思想的坚持和丰富196
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199
第五章 社会维度:陈云社会发展哲学思想204
第一节 陈云社会发展观的渊源论204
一、理论渊源205
二、历史借鉴207
三、社会发展哲学的经验基础209
四、社会发展哲学的形成过程209
第二节 陈云社会主义发展哲学的国情论211
一、坚持基于国情确立视角211
二、坚持基于国情提取经验212
三、坚持基于国情辩证分析213
第三节 陈云社会发展哲学的社会主义导向216
一、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16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文明全面发展217
三、强调发展的支撑是利用计划和市场的手段220
四、发展的外部条件:实施积极而清醒的对外开放222
五、对于科学发展的坚持223
六、坚持党领导下的发展226
七、坚持以人民群众为发展的价值归宿226
第四节 陈云社会发展哲学的历史贡献228
一、对毛泽东社会发展哲学的丰富和发展228
二、与邓小平社会发展哲学的交相辉映234
三、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启示242
参考文献246
后记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