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专业综合考试专用教程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专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专业综合考试专用教程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专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3434572.jpg)
-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专业综合考试专用教程》编写组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3724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543页
- 主题词:警察-招聘-考试-中国-习题集;法律-中国-习题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专业综合考试专用教程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专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专业基础课3
第一部分 刑法学3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刑法概述3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4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5
第二章 犯罪概念9
第一节 犯罪的定义9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9
第三章 犯罪构成11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11
第二节 犯罪客体12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13
第四节 犯罪主体16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17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21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21
第二节 犯罪既遂21
第三节 犯罪预备22
第四节 犯罪未遂23
第五节 犯罪中止25
第五章 共同犯罪26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26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26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28
第六章 一罪与数罪30
第一节 一罪与数罪概述30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30
第三节 处断的一罪32
第七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35
第一节 正当防卫35
第二节 紧急避险36
第八章 刑罚的概念和种类38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38
第二节 我国刑罚的种类和体系39
第九章 量刑46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原则46
第二节 量刑情节46
第三节 量刑制度48
第十章 刑罚执行制度59
第一节 减刑59
第二节 假释60
第十一章 刑罚消灭制度63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63
第二节 时效63
第三节 赦免64
第十二章 刑法各论概述66
第一节 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66
第二节 罪状、罪名、法定刑66
第十三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69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69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69
第十四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72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72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72
第十五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83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83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83
第十六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98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98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98
第十七章 侵犯财产罪109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109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109
第十八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117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117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117
第十九章 贪污贿赂罪127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127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127
第二十章 渎职罪133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133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133
练习题139
第二部分 民法学150
第一章 导论150
第一节 民法概述150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152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152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154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154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154
第三节 民事权利155
第四节 民事法律事实156
第三章 公民(自然人)157
第一节 公民概述157
第二节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157
第三节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158
第四节 监护159
第五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160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161
第七节 个人合伙162
第四章 法人与其他组织164
第一节 法人概述164
第二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165
第三节 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166
第四节 其他组织167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169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169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70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171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171
第五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172
第六节 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173
第六章 代理178
第一节 代理概述178
第二节 代理的种类179
第三节 代理权及其行使180
第四节 无权代理181
第五节 代理关系的终止183
第七章 时效与期间184
第一节 时效概述184
第二节 诉讼时效184
第三节 期间187
第八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189
第一节 物权概述189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90
第三节 物权的变动191
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193
第九章 所有权195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195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和限制196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197
第十章 共有200
第一节 共有概述200
第二节 按份共有200
第三节 共同共有201
第十一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202
第一节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202
第二节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202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204
第一节 相邻关系204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204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204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206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206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206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207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208
第五节 地役权209
第十四章 担保物权211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211
第二节 抵押权211
第三节 质权214
第四节 留置权217
第十五章 占有220
第十六章 债权概述222
第一节 债的概念和种类222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224
第三节 不当得利227
第四节 无因管理228
第十七章 合同230
第一节 合同概述230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231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233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235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238
第六节 合同的担保239
第七节 几类主要的合同240
第十八章 人身权258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258
第二节 人格权258
第三节 身份权260
第十九章 知识产权262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262
第二节 几类主要的知识产权262
第二十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276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概述276
第二节 婚姻的成立、效力和终止277
第三节 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82
第四节 继承法概述283
第五节 法定继承285
第六节 遗嘱继承287
第七节 遗产的处理290
第二十一章 民事责任293
第一节 民事责任概述293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293
第三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294
第四节 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303
练习题305
下编 综合课317
第一部分 法理学317
第一章 绪论317
第一节 法学317
第二节 法理学319
第二章 法的本质与特征322
第一节 法、法律的含义322
第二节 法的本质323
第三节 法的基本特征324
第三章 法的起源与演进326
第一节 法的起源326
第二节 法的演进326
第四章 法的作用332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含义332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332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333
第四节 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34
第五节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335
第五章 法律制定337
第一节 法律制定的概念337
第二节 法律制定的原则337
第三节 法律制定的程序339
第四节 法律效力340
第六章 法律体系343
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343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344
第七章 法律要素347
第一节 法律规则347
第二节 法律原则349
第三节 法律概念350
第八章 法律渊源与法律分类351
第一节 法律渊源351
第二节 法律分类353
第九章 法律实施355
第一节 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355
第二节 执法356
第三节 司法357
第四节 守法358
第五节 法律监督360
第十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362
第一节 法律解释362
第二节 法律推理363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365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含义与分类365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366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369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371
第一节 法律责任371
第二节 法律制裁373
第十三章 法治375
第一节 法治的含义375
第二节 法治与民主376
第三节 法治国家378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80
第十四章 法与社会385
第一节 法与经济385
第二节 法与政治387
第三节 法与文化388
练习题395
第二部分 中国宪法学403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403
第一节 宪法概述403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405
第三节 宪法原则和宪法分类409
第四节 宪法规范和宪法作用411
第二章 宪法的制定、实施和保障415
第一节 宪法制定415
第二节 宪法实施416
第三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419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422
第一节 国家性质422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426
第三节 选举制度427
第四节 政党制度430
第五节 国家结构形式432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40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概述440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442
第五章 国家机构447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447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44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453
第四节 国务院454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455
第六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56
第七节 地方国家机关460
练习题463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470
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470
第一节 夏商法律制度470
第二节 西周法律制度471
第三节 春秋法律制度476
第二章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78
第一节 战国法律制度478
第二节 秦朝法律制度479
第三节 汉朝法律制度482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485
第三章 隋唐宋法律制度488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488
第二节 唐朝法律制度488
第三节 宋朝法律制度495
第四章 元明清法律制度498
第一节 元朝法律制度498
第二节 明朝法律制度499
第三节 清朝法律制度504
第五章 清末、中华民国法律制度509
第一节 清末法律制度509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515
第三节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518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519
第六章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523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523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525
第三节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527
练习题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