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
  • 申柳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0638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被害人-研究-德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重要性1

二、我国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现状7

三、本书的基本研究框架8

四、本书的创新之处10

五、本书相关的重要概念13

第一章 从被害人学到被害人信条学18

第一节 被害人定义19

一、被害人的词源20

二、被害人定义的聚讼21

三、本书语境中的被害人27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与发展28

一、被害人学产生以前的被害人学说研究31

二、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与发展33

第三节 被害人学研究领域49

一、被害人学的定义49

二、被害人学的研究对象50

第四节 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的产生和发展74

一、被害人信条学观点的提出77

二、被害人信条学的蓬勃发展期78

三、被害人信条学发展的成熟期89

第二章 被害人信条学概述93

第一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定义93

一、被害人信条学命名的由来93

二、被害人信条学的定义——阿梅隆、许内曼、京特勒、R.哈赛默的观点96

第二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定位105

第三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运用范围113

一、总则抑或分则之争113

二、分则具体犯罪类型的运用117

第四节 被害人信条学与相关刑法科学的界限122

一、被害人信条学与被害人学的关系122

二、被害人信条学与刑法信条学的关系123

三、被害人信条学与刑事政策的关系125

第五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功能128

一、桥梁功能129

二、保护功能132

三、限制功能152

四、刑法知识论的丰富162

本章小结163

第三章 辅助性原则——被害人信条学的宪法上位原则166

第一节 辅助性原则——被害人信条学的源头167

一、辅助性原则的历史来源167

二、现代意义的辅助性原则的含义170

第二节 刑法辅助性原则174

一、早期的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判决174

二、罗克辛关于辅助性原则的论述176

三、辅助性原则与刑法谦抑原则178

第三节 被害人信条学与刑法辅助性原则184

一、罗克辛的观点185

二、希伦坎普的观点186

三、京特勒的观点188

四、许内曼对批判的回应189

本章小结194

第四章 最后手段原则——被害人信条学的直接刑法根据197

第一节 最后手段原则的确立197

第二节 最后手段原则的具体含义198

第三节 从最后手段原则看刑法与行政法、民法措施的关系201

一、刑法与行政法的关系202

二、刑法和民法的关系203

第四节 被害人信条学与最后手段原则205

第五节 关于被害人信条学是否具有实质规范依据问题210

本章小结214

第五章 被害人的保护可能性和需保护性——被害人信条学的核心原则216

第一节 R.哈赛默被害人信条学研究概述217

一、总体结构218

二、第一部分内容简介219

三、第二部分内容简介220

四、第三部分内容简介222

第二节 被害人信条学的核心原则——被害人保护可能性和需保护性223

一、被害人的保护可能性224

二、被害人的需保护性236

三、被害人的值得保护性258

第三节 对R.哈赛默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质疑267

一、对第一部分内容的批判267

二、对第二部分内容的批判270

三、对第三部分内容的批判271

本章小结275

第六章 被害人自我负责原则——被害人信条学的姊妹原则278

第一节 自我负责原则279

第二节 被害人自我负责的具体条件284

第三节 许内曼对自我负责原则的评价——兼与被害人信条学比较289

一、僵化的自我负责原则289

二、弹性的被害人信条学原则293

本章小结297

第七章 被害人信条学的思辨——希伦坎普对被害人信条学的质疑298

第一节 被害人信条学是对被害人自由空间的侵占300

第二节 对被害人信条学解释方法的正确性的质疑304

第三节 被害人信条学将导致刑事政策上的不可接受结论309

第四节 被害人责任的运用范围:应限制于刑事量刑317

本章小结320

第八章 被害人信条学的具体检验领域——以诈骗犯罪为研究视角321

第一节 德国刑法第263条诈骗罪概述321

一、诈骗罪的定义321

二、诈骗罪的六个重要特征323

三、被害人信条学对诈骗罪研究的检验334

第二节 被害人信条学关于欺骗行为构成要件的讨论335

第三节 被害人信条学关于认识错误构成要件的讨论339

一、确信的程度与认识错误340

二、阿梅隆的认识错误理论345

三、被害人信条学学者R.哈赛默的观点356

四、被害人信条学学者赫茨伯格的观点368

五、库恩的信息落差理论373

六、弗里斯的认识错误要件功能理论374

第四节 被害人信条学在欺骗和认识错误之间的因果关系领域的讨论379

第五节 被害人信条学在认识错误和处分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领域的讨论387

第六节 被害人信条学对财产损失构成要件的讨论389

第七节 被害人信条学与刑法总则中的客观归责理论391

本章小结396

第九章 在中国语境中对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思考399

第一节 中国被害人学的研究状况400

一、被害人学理论研究的发展400

二、被害人学实证性研究的发展402

三、被害人学教学的发展403

第二节 中国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现状404

一、我国台湾地区被害人信条学研究404

二、我国大陆地区被害人信条学研究的现状413

第三节 对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理论的反思417

一、对于来自周漾沂批判的分析418

二、关于张明楷教授对被害人信条学认识错误理论的批判423

三、德国被害人信条学的问题与完善427

第四节 被害人信条学理论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契合433

一、被害人信条学与刑事一体化思想434

二、被害人信条学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442

三、被害人信条学与刑法的轻刑化446

四、被害人信条学与酌定量刑情节449

结束语455

外文译名对照457

主要参考文献460

附录:德国警察官方统计数据——2005—2010年被害人被害数值统计表及被害人被害率统计表478

后记4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