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方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方略
  • 唐珂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20604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生态农业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方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1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1

(一)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

(二)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5

(三)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8

(四)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3

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14

(一)农业资源压力逐步凸显15

(二)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17

(三)农业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20

三、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机遇21

(一)人类社会发展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22

(二)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24

(三)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领域26

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29

(一)生态理念缺乏29

(二)政策扶持与法规约束不够29

(三)环境友好新技术和产品不足30

(四)专业人才匮乏31

第二章 中国农业生态转型发展的探索32

一、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与发展阶段32

(一)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32

(二)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阶段35

二、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39

(一)生态农业试点建设规模不断扩大39

(二)生态农业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建立41

(三)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得到挖掘与发扬42

(四)生态农业国际合作日趋紧密44

三、中国农业生态转型的战略构想45

(一)中国农业生态转型机遇的基本判断45

(二)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47

(三)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实现步骤49

第三章 国际农业发展的生态转型与经验借鉴52

一、欧盟的“多功能农业”53

(一)欧盟“多功能农业”的做法53

(二)欧盟“多功能农业”的启示58

二、美国的“可持续农业”60

(一)美国“可持续农业”的做法60

(二)美国“可持续农业”的启示66

三、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68

(一)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做法68

(二)日本的农业生态转型对中国的启示72

四、其他国家的农业生态转型做法73

(一)瑞典的高效生态农业73

(二)以色列的节水生态农业73

(三)韩国的环境友好型农业74

(四)古巴的特色生态农业75

五、国际上可持续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做法76

(一)联合国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76

(二)国际有机农业的发展78

六、国际经验借鉴83

(一)实施生态转型战略84

(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84

(三)健全市场运作机制85

(四)建立配套技术体系85

(五)强化公众生态理念86

第四章 中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与技术体系87

一、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88

(一)生态农业模式概述88

(二)区域生态功能与景观生态布局模式89

(三)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与系统耦合模式100

(四)生物多样性利用与立体农业模式109

二、生态农业的技术体系116

(一)生态农业模式配套技术的筛选与集成116

(二)生态农业的资源节约与替代技术119

(三)生态农业的污染防治技术125

(四)生态农业的产品质量保障技术129

第五章 中国区域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131

一、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131

(一)自然生态条件131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32

(三)生态农业发展基础134

二、农业生态功能区划136

(一)生态区划及其发展背景136

(二)中国农业生态分区的依据137

(三)农业生态功能区基本特征138

三、各区域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48

(一)东北区148

(二)黄淮海区153

(三)长江中下游区156

(四)黄土高原区160

(五)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162

(六)西南区166

(七)华南区169

(八)甘新区173

(九)青藏区176

第六章 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构建与发展179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意义与内涵180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180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内涵181

(三)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类型182

二、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183

(一)绿色农资供应183

(二)农业清洁生产186

(三)绿色加工增值189

(四)农产品绿色物流193

三、生态农业产业的延伸与拓展198

(一)乡村生态旅游199

(二)生态文化产业204

第七章 中国生态农业的管理制度209

一、中国生态农业的管理模式创新209

(一)农业生态转型管理模式的反思209

(二)适应农业生态转型的管理模式211

二、中国生态农业的生态红线制度217

(一)我国农业生态红线现状分析217

(二)中国生态农业的红线制度建设228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绿色清单制度230

(一)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建设成效230

(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建设233

第八章 中国生态农业标准与评价236

一、中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236

(一)构建中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迫切性与可行性236

(二)国内外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现状237

(三)中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目标与原则239

(四)中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主体框架241

(五)中国生态农业标准体系案例242

二、中国生态农业评价体系248

(一)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指标发展过程248

(二)中国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250

(三)生态农业评价方法251

(四)生态农业规范化评价原则与程序254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与跟踪管理255

第九章 中国生态农业的补偿体系构建262

一、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的现状262

(一)生态补偿制度探索262

(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264

(三)存在主要问题268

二、中国生态农业补偿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268

(一)中国生态农业补偿的主要目标269

(二)中国生态农业补偿体系构建的特点270

(三)中国生态农业补偿的重点领域271

三、中国生态农业补偿体系框架设计277

(一)补偿对象及范围277

(二)补偿标准279

(三)补偿方式280

(四)运行机制283

(五)支撑体系284

第十章 中国生态农业的保障体系287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287

(一)强化红色底线287

(二)建立绿色清单288

(三)完善生态认证288

(四)加强横向协同288

(五)明确纵向责权288

(六)重视民间作用289

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289

(一)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定289

(二)强化监管体系建设289

(三)加强执法监督与管理289

三、加大财税政策扶持290

(一)建立农业生态补偿的制度290

(二)加大生态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290

四、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290

(一)加强生态农业的科学研究290

(二)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291

五、重视人才培养教育292

(一)建立完善现代生态农业教育培训体系292

(二)健全基层推广站培训制度292

(三)加强生态农业培训教材建设293

六、培育生态产品市场293

(一)建立产品市场293

(二)引导绿色消费293

(三)建立诚信制度294

(四)加强舆论监督294

主要参考文献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