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
  • 赵世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469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心脏血管疾病-磁共振-诊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磁共振基础理论1

1.1 自旋的概念1

1.2 磁化强度矢量与外磁场2

1.3 进动与拉莫方程2

1.4 射频场与磁共振3

1.5 T1,T2,T2*与对比度机制4

1.6 自旋回波与梯度回波6

1.7 层面选择与空间编码8

1.8 基本序列10

1.9 K空间11

1.10 欠采集K空间的快速成像技术12

第2章 磁共振硬件及软件15

2.1 硬件15

2.1.1 磁体系统15

2.1.2 梯度系统16

2.1.3 射频系统17

2.1.4 控制系统18

2.2 软件18

2.2.1 序列直接相关软件18

2.2.2 序列无关软件18

第3章 常见扫描序列19

3.1 基本序列19

3.1.1 自旋回波(SE)家族19

3.1.2 梯度回波家族20

3.2 准备脉冲22

3.2.1 反转恢复23

3.2.2 饱和恢复脉冲25

3.2.3 心肌标记25

3.2.4 T2准备RF脉冲25

3.2.5 脂肪饱和26

3.3 运动干扰的控制26

3.3.1 ECG门控26

3.3.2 回波共享28

3.3.3 脉搏门控29

3.3.4 实时扫描法29

3.3.5 呼吸调控30

3.4 扫描技术的综合应用31

3.4.1 形态学检查31

3.4.2 功能评估32

3.4.3 磁共振血流测量33

3.4.4 心肌灌注33

3.4.5 心肌活性35

3.4.6 冠状动脉成像36

3.5 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37

3.5.1 伪影37

3.5.2 空间分辨力和信噪比38

3.5.3 对比噪声比39

3.5.4 心外膜下脂肪39

第4章 磁共振对比剂41

4.1 概述41

4.2 对比剂的分类及原理41

4.2.1 T1对比剂42

4.2.2 T2对比剂43

4.3 对比剂的安全性44

4.4 对比剂的应用44

4.4.1 对比剂的应用剂量44

4.4.2 对比剂的给药方式44

4.4.3 对比剂的临床应用45

4.5 局限性与展望46

第5章 心血管MRI检查策略48

5.1 概述48

5.2 磁共振检查前准备及安全性评估48

5.2.1 操作人员准备48

5.2.2 患者准备49

5.2.3 安全性评估49

5.3 心脏磁共振检查流程50

5.3.1 磁共振检查相关仪器和设备50

5.3.2 常规扫描方案50

5.3.3 常见心脏疾患的扫描要点61

5.4 血管磁共振检查流程62

5.4.1 主动脉检查流程62

5.4.2 常见血管疾病磁共振扫描要点62

5.5 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64

5.5.1 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基本原理65

5.5.2 TOF成像技术65

5.5.3 相位对比MRA66

5.5.4 ECG门控3D部分傅立叶快速自旋回波序列66

5.5.5 非动脉标记的真实稳态进动成像68

5.5.6 动脉自旋标记(ASL)MRA68

5.5.7 不同部位血管成像应用小结69

5.5.8 展望70

第6章 缺血性心脏病73

6.1 概述73

6.2 基本知识74

6.2.1 左室室壁节段划分74

6.2.2 心肌的生理学功能75

6.2.3 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学76

6.2.4 心肌活力和瘢痕组织78

6.3 冠心病MRI成像技术及其应用80

6.3.1 心肌灌注成像80

6.3.2 对比剂延迟强化81

6.3.3 药物负荷试验82

6.3.4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83

6.3.5 磁共振频谱分析(MRS)84

6.4 心肌缺血的MRI表现85

6.4.1 心肌灌注异常85

6.4.2 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86

6.4.3 其他87

6.5 心肌梗死的MRI表现87

6.5.1 急性心肌梗死87

6.5.2 陈旧性心肌梗死90

6.6 心肌梗死并发症92

6.6.1 室壁瘤92

6.6.2 附壁血栓94

6.7 鉴别诊断95

6.7.1 扩张型心肌病95

6.7.2 肥厚型心肌病95

6.7.3 心肌淀粉样变性95

6.7.4 心肌炎95

6.7.5 应激性心肌病95

6.8 比较影像学95

6.8.1 X线胸片95

6.8.2 超声心动图95

6.8.3 核素心肌灌注扫描96

6.8.4 冠状动脉无创性成像96

第7章 心肌病101

7.1 概述101

7.2 常见的检查序列及其应用102

7.3 肥厚型心肌病104

7.3.1 定义、分型和发病率104

7.3.2 组织学105

7.3.3 临床特征105

7.3.4 病理生理105

7.3.5 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MRI征象106

7.3.6 HCM的特殊亚型110

7.3.7 鉴别诊断115

7.4 扩张型心肌病115

7.4.1 基本知识115

7.4.2 常见的扫描序列和应用价值115

7.4.3 诊断与鉴别诊断117

7.5 限制型心肌病118

7.5.1 基本知识118

7.5.2 常见的扫描序列和价值118

7.5.3 MRI征象118

7.5.4 鉴别诊断119

7.6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型心肌病119

7.6.1 基本知识:定义、分期和临床诊断标准119

7.6.2 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基础119

7.6.3 MRI影像学特征121

7.6.4 综合影像学评价124

7.7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124

7.7.1 概述124

7.7.2 MRI主要征象和诊断标准125

7.7.3 鉴别诊断125

7.8 应激性心肌病127

7.8.1 概述127

7.8.2 发病机制127

7.8.3 影像学特征127

7.8.4 诊断与鉴别诊断127

7.9 心肌炎131

7.10 继发性心肌病133

7.10.1 心肌淀粉样变性133

7.10.2 心内膜心肌病变136

第8章 心脏瓣膜病141

8.1 概述141

8.2 二尖瓣狭窄142

8.2.1 病因与病理142

8.2.2 病理生理142

8.2.3 扫描序列及MRI征象142

8.3 二尖瓣关闭不全145

8.3.1 病因与病理145

8.3.2 病理生理145

8.3.3 MRI征象145

8.4 主动脉瓣狭窄146

8.4.1 病因与病理146

8.4.2 扫描序列及其征象146

8.5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48

8.5.1 病因与病理148

8.5.2 病理生理148

8.5.3 扫描序列及其征象148

8.6 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149

8.6.1 病因与病理149

8.6.2 MRI扫描序列及其征象149

8.7 肺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151

8.7.1 病因和病理151

8.7.2 MRI扫描序列及其征象151

8.8 联合瓣膜病151

8.9 MRI在瓣膜替换术后的随访价值151

第9章 高血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155

9.1 概述155

9.2 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类及病理生理改变155

9.3 高血压的分期及其临床表现156

9.4 磁共振检查方法及成像序列回顾157

9.5 高血压性心脏病MRI征象157

9.6 继发性高血压的磁共振诊断159

9.6.1 正常肾上腺159

9.6.2 肾上腺皮质腺瘤159

9.6.3 嗜铬细胞瘤160

9.6.4 肾动脉狭窄性病变160

9.7 鉴别诊断161

9.8 比较影像学161

9.8.1 X线胸片161

9.8.2 超声心动图162

9.8.3 CT162

第10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血栓栓塞163

10.1 肺动脉高压163

10.1.1 概述163

10.1.2 MRI征象163

10.2 肺动脉血栓栓塞166

10.2.1 基本知识166

10.2.2 病理和病理生理166

10.2.3 成像序列及扫描程序166

10.2.4 肺栓塞MRI征象166

10.2.5 鉴别诊断170

10.2.6 比较影像学171

第11章 心脏肿瘤173

11.1 概述173

11.2 良性心肌心包肿瘤174

11.2.1 黏液瘤174

11.2.2 横纹肌瘤175

11.2.3 纤维瘤175

11.2.4 脂肪瘤177

11.2.5 淋巴管瘤180

11.2.6 血管瘤180

11.2.7 副神经节瘤181

11.2.8 乳头状纤维弹力瘤181

11.2.9 神经纤维瘤181

11.2.10 平滑肌瘤182

11.2.11 畸胎瘤182

11.3 心脏恶性肿瘤184

11.3.1 肉瘤184

11.3.2 淋巴瘤186

11.3.3 间皮瘤186

11.3.4 转移瘤186

11.4 良恶性判断和组织学推断186

第12章 心包疾患189

12.1 概述189

12.2 正常心包189

12.3 心包囊肿190

12.4 心包缺如191

12.5 心包积液191

12.6 心包炎195

12.6.1 病因、病理和分类195

12.6.2 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变化196

12.6.3 常见的MRI成像序列及其特征196

12.6.4 缩窄性心包炎的MRI征象196

12.6.5 缩窄性心包炎的鉴别诊断198

12.7 比较影像学200

12.7.1 X线胸片200

12.7.2 超声心动图200

12.7.3 CT200

12.7.4 MRI200

第13章 先天性心脏病202

13.1 概述202

13.2 扫描序列和体位203

13.3 心脏节段分析法203

13.3.1 心脏位置203

13.3.2 内脏-心房位203

13.3.3 房-室连接关系203

13.3.4 心室-大动脉连接关系204

13.3.5 大动脉空间位置关系204

13.4 单发畸形204

13.4.1 房间隔缺损205

13.4.2 室间隔缺损206

13.4.3 三尖瓣下移畸形206

13.4.4 肺动脉瓣狭窄207

13.5 心脏复杂或复合畸形209

13.5.1 法洛四联症209

13.5.2 单心室209

13.5.3 右心室双出口212

13.5.4 大动脉错位212

13.5.5 共同动脉干213

13.5.6 肺动脉闭锁214

13.5.7 三尖瓣闭锁214

13.6 大血管畸形215

13.6.1 动脉导管未闭215

13.6.2 主动脉缩窄216

13.6.3 肺静脉异位连接216

13.7 成年人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应用价值及推荐意见218

13.7.1 CMR诊断ACHD的优势218

13.7.2 CMR诊断ACHD的不足218

13.7.3 CMR应用于ACHD的推荐意见218

13.7.4 CMR应用于ACHD的一般建议219

13.7.5 CMR在某些ACHD及其手术中的应用219

第14章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222

14.1 概述222

14.2 常见扫描序列及其特点222

14.2.1 黑血序列222

14.2.2 亮血序列223

14.2.3 3D CE-MRA223

14.2.4 Time resolved 3D CE-MRA或4D CE-MRA223

14.3 常见扫描步骤和方法224

14.4 主动脉夹层224

14.4.1 定义224

14.4.2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224

14.4.3 主动脉夹层的征象225

14.5 主动脉壁间血肿227

14.5.1 定义227

14.5.2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征象227

14.6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228

14.6.1 定义228

14.6.2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的征象228

14.7 比较影像学229

第15章 主动脉瘤231

15.1 概述231

15.2 真性动脉瘤231

15.2.1 病因231

15.2.2 分型231

15.2.3 病理和生理改变231

15.2.4 临床表现232

15.2.5 MRI检查步骤和方法232

15.2.6 MRI征象232

15.3 假性动脉瘤233

15.3.1 基本知识233

15.3.2 MRI征象233

15.4 马方综合征233

15.4.1 基本知识233

15.4.2 病因和病理233

15.4.3 临床表现233

15.4.4 MRI征象234

15.5 比较影像学235

第16章 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237

16.1 概述237

16.2 病因和发病机制237

16.3 病理学238

16.4 临床表现238

16.5 MRA扫描方法及其特点238

16.6 MRA征象239

16.6.1 头臂动脉239

16.6.2 腹主动脉和肾动脉239

16.6.3 髂动脉和下肢动脉241

16.7 鉴别诊断242

16.8 比较影像学242

第17章 大动脉炎244

17.1 概述244

17.2 病理244

17.3 临床表现244

17.4 大动脉炎MRI征象245

17.4.1 头臂动脉型245

17.4.2 腹主-肾动脉型245

17.4.3 混合型247

17.4.4 肺动脉型247

17.5 鉴别诊断247

17.6 比较影像学248

第18章 磁共振在心血管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250

18.1 概述250

18.2 分子影像学成像基础250

18.2.1 靶细胞或靶分子251

18.2.2 分子探针251

18.2.3 MR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常采用的报告基因251

18.2.4 磁共振信号放大系统252

18.3 磁共振在心血管分子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252

18.3.1 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斑块特征252

18.3.2 血栓形成过程成像252

18.3.3 MR对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253

18.4 展望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