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学讲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灸学讲义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100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学讲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针灸学的定义1

二、针灸学的内容和价值2

三、阴阳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3

四、五行、藏府、气血、营卫和八纲、四诊5

五、经络和腧穴的重要意义8

六、操作手法和辨证论治9

七、学习针灸的步骤和方法10

八、学习针灸的应有态度与正确认识12

第二章 针灸发展概况14

一、针灸的起源14

二、针灸学术的演进17

三、针灸在国内外的传播和解放后的发展20

四、历代针灸文献内容举要23

第三章 经络学说概论28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28

二、经络的涵义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28

三、经络的命名和分类29

四、十二经脉31

五、经别、奇经和络脉33

六、十二经筋和皮部35

七、经络的功能与作用36

八、经脉的交叉和交会40

九、经气的意义40

十、根结、标本和合穴41

第四章 十二经脉44

一、手太阴肺经45

二、手阳明大肠经48

三、足阳明胃经50

四、足太阴脾经53

五、手少阴心经55

六、手太阳小肠经57

七、足太阳膀胱经59

八、足少阴肾经61

九、手厥阴心包经63

十、手少阳三焦经65

十一、足少阳胆经67

十二、足厥阴肝经70

第五章 奇经八脉与经别73

一、奇经八脉的循行和病候73

二、奇经八脉的功能76

三、十二经别的循行路线80

第六章 络脉与经筋83

一、十五络脉的循行部位及病候83

二、十二经筋的循行部位及病候89

第七章 腧穴概论99

一、腧穴的起源和发展99

二、腧穴在人体的作用100

三、腧穴的内容103

四、腧穴的共同性和特殊性105

五、腧穴的定位112

第八章 手三阴、手三阳经经穴116

一、手三阴经经穴116

1.手大阴肺经116

2.手厥阴心包经120

3.手少阴心经124

二、手三阳经经穴128

1.手阳明大肠经128

2.手少阳三焦经135

3.手太阳小肠经144

第九章 足三阳经经穴151

1.足阳明胃经151

2.足少阳胆经167

3.足太阳膀胱经182

第十章 足三阴与任、督脉经经穴207

一、足三阴经经穴207

1.足太阴脾经207

2.足厥阴肝经215

3.足少?肾经221

二、任、督脉经经穴231

1.任脉231

2.督脉241

第十一章 经外奇穴251

一、头面部251

二、背腰部257

三、胸腹部265

四、上肢部273

五、下肢部278

六、其他282

第十二章 刺法概论284

一、刺法的范围和针刺原则284

二、针刺的体位和角度284

三、针刺的次序287

四、针刺的深浅标准288

五、刺法的宜忌290

六、内经中刺法的论述292

第十三章 针刺法298

一、毫针概说298

二、毫针的选择、检查、修理和保藏298

三、针刺姿势和针刺练习300

四、针刺的基本、辅助、候气等手法303

五、补泻手法305

六、复式补泻手法308

七、异常情况的处理311

八、三棱针的针刺手法及用途312

九、火针的针刺手法及用途313

十、温针的使用法及其用途314

十一、皮肤针的叩打法及其用途315

十二、皮内针的使用法及适应症316

十三、耳针疗法的应用317

第十四章 灸法和拔罐法323

一、灸法的意义和作用323

二、灸法分类和灸用材料324

三、灸法的适应症与禁忌325

四、临床施术的准则326

五、艾炷灸的使用法327

六、艾卷灸法及其他329

七、施灸注意事项332

八、拔火罐的作用和操作方法332

九、拔火罐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334

第十五章 治疗概论335

一、针灸治疗的原理335

二、施治前的诊断337

三、治疗基本原则339

四、施治的方法342

第十六章 内科疾患(上)348

1.中风(包括真、类中风)348

2.暑病351

3.感冒353

4.疟疾354

5.痢疾355

6.霍乱356

7.虚劳357

8.咳嗽359

9.哮喘360

10.鼓胀361

11.血吸虫病363

12.丝虫病364

13.钩虫病365

14.水肿366

15.噎膈(附:反胃)367

16.黄疸368

17.胆囊炎(包括胆石症)369

18.呕吐(附:呃逆)369

19.胃脘痛371

20.胁痛372

第十七章 内科疾患(下)374

21.腹痛374

22.泄泻375

23.便秘377

24.脱肛(附:痔血)378

25.癫、狂、癎379

26.痉、厥380

27.怔忡381

28.失眠382

29.眩晕383

30.高血压病384

31.头痛384

32.风疹386

33.痹症387

34.腰痛389

35.痿症390

36.脚气391

37.疝气392

38.遗精393

39.阳痿394

40.遗尿395

41.消渴396

42.癃闭397

第十八章 妇、儿、五官、外科疾患399

一、妇科疾患399

1.经闭399

2.痛经400

3.经水先期400

4.经水后期401

5.崩漏402

6.带下403

7.阴挺404

8.恶阻405

9.乳汁不行405

10.脏躁406

二、儿科疾患407

1.急惊风407

2.慢惊风408

3.疳积409

4.小儿麻痹症410

5.百日咳411

三、五官疾患412

1.耳鸣、耳聋412

2.聋哑413

3.目赤痛(附:夜盲)414

4.青盲(附:色盲)415

5.鼻渊416

6.齿痛416

7.喉痹417

四、外科疾患418

1.破伤风418

2.疗疮419

3.肠痈419

4.痄腮420

5.瘰疬420

6.瘿气421

7.流火421

8.扭伤422

9.落枕422

10.针刺麻醉423

附篇424

一、针灸歌赋选录424

1.十四经穴歌诀424

2.标幽赋(窦氏针经指南)429

3.百症赋(针灸聚英发挥)431

4.玉龙赋(针灸聚英发挥)432

5.席弘赋(针灸大全)433

6.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乾坤生意)434

7.针灸歌(扁鹊神应针灸?龙经)435

8.胜玉歌(针灸大成)437

9.肘后歌(针灸聚英发挥)438

10.长桑君天星秘诀歌(乾坤生意)439

二、子午流注法440

三、灵龟八法457

四、解放后针灸理论研究资料摘要464

五、知热感度测定法474

六、皮肤穴位导电量与温度正常值测定资料480

1.上海中医学院生理教研组同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实验资料摘要480

2.上海第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组实验资料摘要482

3.经络测定仪的原理与用法摘要484

经络图495

一、十二经脉循行示意图495

1.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495

2.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496

3.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497

4.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498

5.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499

6.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500

二、奇经八脉循行示意图501

1.督脉501

2.任脉502

3.冲脉503

4.带脉504

5.阴蹻脉505

6.阳蹻脉506

7.阴维脉507

8.阳维脉508

三、十二经别循行示意图509

1.足太阳、足少阴经别509

2.足少阳、足厥阴经别510

3.足阳明、足太阴经别511

4.手太阳、手少阴经别512

5.手少阳、手厥阴经别513

6.手阳明、手太阴经别514

四、十五络脉循行示意图515

1.手太阴经别络515

2.手少阴经别络516

3.手厥阴经别络517

4.手太阳经别络518

5.手阳明经别络519

6.手少阳经别络520

7.足太阳经别络521

8.足少阳经别络521

9.足阳明经别络522

10.足太阴经别络523

11.足少阴经别络524

12.足厥阴经别络525

13.任脉别络526

14.督脉别络527

15.脾之大络528

五、十二经筋循行示意图529

1.足太阳经筋529

2.足少阳经筋530

3.足阳明经筋531

4.足太阴经筋532

5.足少阴经筋533

6.足厥阴经筋534

7.手太阳经筋535

8.手少阳经筋536

9.手阳明经筋537

10.手太阴经筋538

11.手厥阴经筋539

12.手少阴经筋540

经穴图541

一、手三阴经穴图541

1.手太阴肺经541

2.手厥阴心包经542

3.手少阴心经543

二、手三阳经穴图544

1.手阳明大肠经544

2.手少阳三焦经545

3.手太阳小肠经546

三、足三阳经穴图547

1.足阳明胃经547

2.足少阳胆经548

3.足太阳膀胱经(一)549

3.足太阳膀胱经(二)550

四、足三阴经穴图551

1.足太阴脾经551

2.足厥阴肝经552

3.足少阴肾经553

五、任、督脉经穴图554

1.任脉554

2.督脉5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