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对社会发展史几个重大理论的反思 兼论中国的历史回归和未来走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对社会发展史几个重大理论的反思 兼论中国的历史回归和未来走向](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300935.jpg)
- 张兴德著 著
- 出版社: 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 ISBN:988196405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对社会发展史几个重大理论的反思 兼论中国的历史回归和未来走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如何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史——本书研究者的立场和视角1
第一节 给研究人类的活动行为找一面“镜子”——简论人类活动的双重性1
一、社会科学学说总是某一群人(阶级、阶层)的学说1
二、人类思想行为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对立统一2
第二节 动物世界对我们研究人类自身世界的几点启示12
一、从《伊索寓言》看人类社会科学研究及其学说的三种不同立场12
二、用动物世界的规律和结论回答几个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18
第二章 重新认识和评论乌托邦思想21
第一节 正确认识乌托邦思想的极端重要性21
第二节“乌托邦”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22
第三节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25
第四节 中国的乌托邦思想26
一、孔子对大同社会的描述27
二、张鲁的“原始社会主义性质的”实践29
三、陶渊明的桃花源思想30
四、洪秀全的太平天国31
五、康有为的《大同书》32
六、孙中山的“天下为公”33
第五节 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理论简介34
一、圣西门的“实业制度”社会34
二、傅立叶的“和谐制度”社会35
三、欧文的“和谐新村”的主张和“新和谐共产主义移民区”的试验36
第六节 对乌托邦思想的几点认识和批判38
一、乌托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世界性、群众性和历史的悠久性39
二、从乌托邦思想的产生的社会背景看,多是“乱世”时期的产物40
三、乌托邦思想的产生是对社会现实的种种罪恶现象的反动41
四、乌托邦思想美好的社会“蓝图”,无不是一些学者或不成功的政治家的美好主观的“设计”42
五、从哲学上讲,乌托邦思想是脱离实际的唯心主义42
六、乌托邦思想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影响具有两重性43
第七节 简短的结论45
第三章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蓝图”也是乌托邦47
第一节 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蓝图”极端重要性4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蓝图”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不久的历史时期50
一、关于资本主义的“寿命期”和阶段性问题50
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蓝图”是针对于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显露出的一些弊病和罪恶,从道义上提出的设想53
三、“蓝图”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不久就要灭亡”这样一个逻辑推理上56
第三节 马克思的“蓝图”是对乌托邦的继承58
第四节 从逻辑和哲学的视角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蓝图”61
第四章 毛泽东的乌托邦思想和实践67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毛泽东的乌托邦思想67
第二节 早年毛泽东乌托邦思想的理论与实践71
一、早年的毛泽东——“大同思想”的信奉者和实践者71
二、建国前的毛泽东——找到了实现“大同世界”的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进行务实的民主革命73
三、建国以后的毛泽东,始终是从多方面在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76
第三节 毛泽东乌托邦思想的特点78
一、在大跃进中提倡读《张鲁传》和马恩列斯的《论共产主义社会》78
二、“五七指示”是未来社会的“蓝图”83
三、一九七四年的“理论学习”84
第四节 关于正确地认识毛泽东的乌托邦思想的两个问题85
一、毛泽东的乌托邦思想在中国有深厚的土壤85
二、乌托邦思想是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共同思想88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寿命”和当前处于的历史阶段92
第一节 从事物的“平均寿命期”看资本主义的寿命92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尚未进入“壮年期”93
第三节 全面辩证地看资本主义存在的“弊病”问题96
第四节 如何看资本主义的周期经济危机和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101
第五节 对未来资本主义和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的几点“展望”104
第六章 关于“资本主义复辟”问题106
第一节 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106
第二节 历史告诉未来:关于封建社会的“复辟”问题108
第三节 关于社会阶级、阶层的相对稳定性和阶级、阶层人员的局部更替问题112
第四节“资本主义复辟”是历史的正常“演义”和回归114
一、应该站在“生态学家”的立场静观人类社会的变化114
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运动将伴随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但并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115
三、二十世纪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资本主义,是历史的正常发展117
第五节 社会历史阶段更替的一般规律的哲学思考118
第六节 经济的全球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122
第七章 历史的回归(上)——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127
第一节 应该怎样研究和认识中国的现状127
第二节 中国境外媒体报导的对中国现状的认识和评论130
第三节 透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9
第八章 历史的回归(中)——正在变化中的中国共产党145
第一节 在组织上,“什么人都可以入党了”145
第二节 在思想上,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信鬼神148
第三节 在作风上,普遍的腐败和严重的不作为152
第四节 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和群众日益对立156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的前途风险预测与评估162
第九章 历史的回归(下)——正在变化中的中国社会164
第一节 两极分化日趋严重164
第二节 新的资产阶级已经形成并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169
第三节 中国的新资产阶级的本性仍然没有脱离出当年马克思的分析论述173
第四节“新的超富阶层”正在步入政坛并发挥影响力175
第五节 社会矛盾在激化177
第十章 正确看待中国的变化179
第一节 对中国未来走向的分析与预测179
第二节 关于正确看待中国变化的几个问题183
第十一章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蓝图”的超越186
第一节 和谐社会,人类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和条件186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共产主义“蓝图”的超越188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192
第四节 统治者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197
第十二章 客观、公正地研究毛泽东203
第一节 为什么要客观、公正地研究毛泽东203
第二节 当前中国公正、客观地评论毛泽东是研究社会发展史的一项重要工作206
第三节 研究毛泽东的重点是研究晚年的毛泽东207
第四节 研究毛泽东应该是全方位的、开放式的,《毛泽东学》应成为中国以至世界的“显学”208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目录211
后记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