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灸法与保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灸法与保健
  • 谢钖亮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166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1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灸法与保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针灸医学简史1

灸法的发展概况3

近代对灸法的科学研究6

一、灸法的医学实验效果9

(一)对白血球的影响9

(二)对红血球的影响9

(三)对血清的影响10

(四)对血液凝固的影响10

(五)对红血球沉降速度的影响10

(六) 对血压的影响10

(七)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10

(八) 对体液的影响10

(九) 对结核的影响11

(十) 对疲劳曲线的影响11

(十一) 对肾功能的影响11

(十二) 组织毒素的产生和蛋白体疗法11

(十三) 与黑特氏带的关系12

(十四) 皮肤—内脏反射12

二、灸法的临床治疗效果13

(一)镇痛作用13

(二)神经的抑制或兴奋作用13

(三)血行的促进作用13

(四)组织充血提高营养14

(五)吸收能力旺盛14

(六)调整各种分泌腺的机能14

(七)加强自然治愈能力15

第二篇 灸法的基本知识16

什么是灸法16

灸法的种类17

灸法的适应症17

灸法的禁忌症18

一、临时情况的禁忌18

二、病症方面的禁忌19

三、部位的禁忌19

施灸的分量及疗程19

灸的原料及制法21

一、艾绒的制法22

二、艾卷的制法23

三、艾炷的制法25

施灸应注意事项26

一、医生的责任和态度26

二、要注意空气、冷暖和安全27

三、必须做到姿势端正、体位舒适、穴道准确27

四、灸法与消毒27

五、灸疮的处理28

六、晕灸的防治28

七、施灸与保养28

八、要注意灸料的质量29

九、要耐心长期施灸勿急于求成29

十、施灸的程序29

十一、施灸的时间30

十二、要注意穴位和禁灸的部位30

十三、施灸的付反应30

十四、关于灸后洗澡问题30

第三篇 常用灸法与技巧31

直接灸法31

一、化脓灸31

二、非化脓灸33

间接灸法34

一、隔姜灸法34

二、隔蒜灸法35

三、隔附子饼灸法36

四、隔盐灸法36

温针灸法37

艾卷灸法38

一、实按温热灸38

二、悬起温和灸39

其它灸法40

一、烧灯火灸法40

二、天灸41

三、蜡灸41

四、电热灸41

第四篇 保健灸法42

要大力提倡保健灸法42

保健灸的实效43

保健灸的方法和主要穴位46

一、大椎47

二、风门49

三、身柱51

四、脾俞53

五、肾俞55

六、中脘58

七、关元(丹田)60

八、曲池64

九、郄门66

十、足三里68

十一、阳陵泉72

十二、三阴交75

保健灸的配穴法77

第五篇 经络和穴位79

经络概要79

一、经络的含义79

二、经络的命名80

三、经脉的循行81

四、脏腑经脉的分配原则81

五、经脉的循行规律82

六、经脉的循行程序82

七、脏腑的表里关系83

八、脏腑经脉的属络关系83

九、表里经脉交接83

十、手足经脉相传84

十一、十五(六)络脉85

十二、奇经八脉86

十三、经络在医学上的应用88

穴位概要89

一、十四经简要穴分寸歌91

(一)手太阴肺经91

(二)手阳明大肠经91

(三)足阳明胃经91

(四)足太阴脾经92

(五)手少阴心经92

(六)手太阳小肠经92

(七)足太阳膀胱经93

(八)足少阴肾经93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94

(十)手少阳三焦经94

(十一)足少阳胆经94

(十二)足厥阴肝经94

(十三)督脉经95

(十四)任脉经95

二、特要穴95

(一)经脉脏腑特要穴一览表96

(二)特要穴的解释:原穴、络穴、背俞穴、腹募穴、郄穴、八会穴、下合穴97

三、划经点穴的方法98

(一)骨度法度数表99

(二)分段划线取穴法104

1、胸腹部口诀104

2、腰背部口诀104

(三)划经点穴注意事项105

四、分部取穴表108

(一)头面颈项部108

(二)胸腹部111

(三)肩背腰骶部114

(四)上肢部118

(五)下肢部122

五、经穴的主治原则 附十四经主治范围表127

(一)本经的穴道治本经的病127

(二)有表里关系经的穴道治有表里关系经的病128

(三)局部的穴道治局部的病128

(四)经络所通主治所在129

(五)特定的穴道治特定的病130

(六)经穴的特异性和双关性130

1、经穴的特异性130

2、经穴的双关性131

第六篇 常见病的治疗配穴法134

治疗总原则134

各论135

一、常见症状及杂病135

二、呼吸系统疾病137

三、循环系统疾病137

四、血液系统疾病138

五、消化系统疾病138

六、神经系统疾病140

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42

八、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143

九、运动系统疾病144

十、地方病144

十一、外科及皮肤科疾病145

十二、妇产科疾病147

十三、儿科疾病148

十四、五官科疾病150

附篇152

黄帝灸法152

扁鹊灸法153

窦材灸法154

日本·代田灸法157

日本·诸家灸法160

日本·有关灸法的谚语162

日本·间中喜雄论灸法164

热门推荐